寻找解困的认知密钥——评李木一的《答案走失在午夜》及其他
评判一个青年作家潜力的大小,不是看每一篇作品是否面面俱到,而是看其在所完成的部分是否有格外出彩的地方。一篇小说的亮点更能体现一个作家的天赋和潜能。四川90后女作家李木一的小说以鲜明的个人特色让人耳目一新,深刻的立意、精巧的谋篇布局和饱含深意的语言显示了其扎实的创作功底和多样的可能性。
小说《答案走失在午夜》无意书写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故事,也无意塑造某个人物形象,而是选择另辟蹊径,以虚构的故事表达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人被自己困在原地的故事。男主人公在午夜的餐厅里,进入不同的梦境,他一开始把自己设定成受害者,认为女友背叛了自己悄然与别人订婚,第一次梦境里他认错人,误打了穿香槟金色西服的男人,第二次他确认遇到的是前女友的未婚夫,但强装体面,在订婚宴上向领导和同事敬酒,第三次他鼓起勇气当面质问前女友,彻底丢掉压力和顾虑,倾吐内心真实的想法。男主人公也终于明白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试的那篇作文之所以得分很低,是自己主动使然。小说中餐厅里的现实时间、三次梦境时间、教室里的课堂时间这三个时间层巧妙地转换穿插,营造了一种混沌的时间感,在推进故事的同时也契合了男主人公的形象,显示了李木一娴熟的叙事能力。时空的不断循环和细节的重复再现,将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小说的深意也如剥笋般逐步呈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许多人生际遇都是自己的选择,因果循环是可以改变的。
这一立意与2024年底爆火的电视剧《九重紫》(改编自作家吱吱的同名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运用了时间倒流的技法,通过重生,《九重紫》里的男女主人公均改变了上一世的悲惨结局。无论是李木一还是吱吱,都相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主观努力,做出正确的选择,终能改变事情的结局和命运的走向。所不同的是,《九重紫》里窦昭和宋墨重生后的选择积极、结局幸福,是一个正面例证;而《答案走失在午夜》里,男主人公主动选择让自己陷入困境,不论是假装把作文题目“悔”错看成“梅”,写了一篇关于“梅”的作文,只得了五分辛苦分,导致课堂上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的窘境,还是臆想了一段与同事的恋爱关系导致梦境里被打或被骂的尴尬遭遇,皆是反面例证。难能可贵的是,李木一将成年后梦境里的经历与童年时写作文的经历进行巧妙的切割和缝合,并在小说结尾点题:“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次重复犯错,才能逃离循环的魔咒?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大概早已走失在了这个午夜,但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它”,让读者恍然大悟。手表上的时间四次都停留在午夜12点23分,我们明知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又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巧思。小说的结构形式为立意服务,这种虚构的方式恰到好处,或许比书写现实更为适宜。
李木一擅长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心理困境进行挖掘和反思,她的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但立意却十分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小说《一条不会摇尾巴的狗》十分贴近日常生活,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父女关系的思考。小方因退休的父亲生活无聊,于是送其一条柴犬作伴,可是这条狗竟然不会摇尾巴,老方使用各种办法教闷墩儿摇尾巴终告失败。孤傲高冷的闷墩儿好像老方年轻时不愿随波逐流的自己,老方最终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不应强迫其改变,于是老方在对女儿催婚催生这件事情上也变得释然。小说关注到了社会上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父母与子女在婚恋问题上产生分歧,展现了父亲通过养狗改变认知、与女儿和解的过程,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关心以及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小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会接受并珍视生活中每一个独特个体,无论他们是否符合社会大众的标准,这才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小说一方面为那些与父母发生矛盾的子女提供了巧妙的应对方法:不是和父母争得面红耳赤抑或冷战、屈服,而是用一种更为灵巧的方式让父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节奏和步伐,揠苗助长难有好结果;另一方面也提醒父母:年轻一代有新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盲目施压并不可取,应该给予子女更多的理解、尊重、包容和耐心。小说结尾,老方对女儿语重心长地说:“女儿,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看着办,老爸以后再也不会催你了,你的健康快乐最重要。”这与荣登中国影史票房榜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两句台词有相似之处。一句是东海龙王对儿子敖丙所说的:“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另一句是殷夫人对哪吒所说的:“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大众共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表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双向的爱,这种人世间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也最打动人心。可见,李木一的小说《一条不会摇尾巴的狗》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立意上不谋而合。
而其另一篇小说《怪邻》,同样聚焦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以幽默滑稽的方式书写了一场夏日的闹剧,在引人发笑的同时让人思考城市中日益淡漠的邻里关系。小说结构清晰,三个部分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通过小伙子、大姑娘和苏警官三种身份展开讲述。首先是三色堇花园小区7栋3单元101的小伙子闻到了一股尸臭味,怀疑是楼上201的女人进行了一场碎尸案;而住在201的大姑娘同样闻到了刺鼻的臭味,并怀疑楼下101的男人杀人藏尸;二人报案指认对方后,基层民警苏警官带上警犬破案,发现原来发出尸臭味的是一只死老鼠,二人误会解除,怪邻案顺利结案。小说详细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对对方看似合理实则荒诞的臆想,表现了这种臆想给各自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揭示了现代社会冷漠、扭曲的邻里关系。正如小说中所说:“邻里关系成了一扇看得见摸不着的门,彼此关上的是房门,也是心门。”李木子认为当下社会小区邻里之间往往关门闭户,互不关心,遇见后也毫无交流,这是时代的哀伤,她呼吁邻里之间应该增进了解,这是提升个人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青年作家,李木一还勇于尝试,积极创新,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融入科幻元素,彰显了创作的多样性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点体现在她的小说《时间拜访者》里。小说讲述了萨朗独自抚养女儿萨丽,一直为女儿不愿恋爱结婚而着急,多年后为了治好父亲的阿尔茨海默症,萨丽应聘了“时间拜访者”的工作以获得高薪,而工作任务是帮助人们回到过去的某个时空弥补遗憾,代价是自己会加速衰老。有趣的反转是,2015年在家里和2019年在旅途中两次拜访的申请人竟是父亲,他花钱希望重回过去,让父女俩能有更多相处时间,而那个身穿银灰色风衣的神秘人就是成为时间拜访者的萨丽自己!小说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独具匠心,善于设置悬念,富有感染力,戛然而止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奇思妙想。
同时,李木一还擅长在小说里营造戏剧性冲突,通过一些看似不常发生的事件使笔下的人物陷入某种困境、不安或恐惧状态,形成叙事的张力,并通过富含哲理的语言,表达对时间、社会现实、人生选择、亲情、人际关系等的思考。《答案走失在午夜》中主人公在六年级故意写错作文,长大后自认为遭女友背叛,梦境里遇到“情敌”;《一条不会摇尾巴的狗》中老方遇到了一条连尾巴都不会摇的柴犬;《怪邻》中尸臭味让两个独身男女怀疑彼此是杀人凶手;《时间拜访局》中父女俩两次碰到了悄然而至、完成任务后又突然离开的神秘人。李木一仿佛有意让人物处于某种“被戏弄”或奇异的境地,因而小说读来轻松戏谑。适时出现的意蕴丰富的句子,亦让读者领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要相信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切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好坏都是自己吸引来的;不要心存执念,要包容地对待不合常规的人与事;很多困扰和恐惧是臆想导致的,真相与想象可能大相径庭;对于父母,陪伴比物质更重要,一些未被珍惜的时间、当下忽视的小事正是日后渴望弥补的,而当初坚决不走的路多年后可能正是自己的遗憾……李木一的小说在引人发笑后也给人启发,如何面对生活中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十字路口做出更优的选择。
对于小说而言,立意是灵魂,结构是骨骼,语言是血肉。深刻的立意是作家在创作道路上需要紧盯的目标,精巧的结构看似无形却格外重要,富含深意的语言是作家脱颖而出、攀登高峰的法宝。李木一的小说创作,正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点,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反思、责任感、使命感,并汲取人生智慧,找到解答困惑的认知密钥,更好地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