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艺术”陈列首次展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以完整面貌亮相
彩绘文吏俑 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秉承“兼容并蓄,继古开今”的学术理念,在当代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及艺术品收藏方面皆鼎力践行,致力于建构特有的美术史叙事。即日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古代中国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此陈列作为馆藏陈列的第二部分,展出藏品217件,第一部分“现代中国美术”已于2024年7月开展,展出藏品247件;至此“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以完整面貌亮相。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直持续、有序地开展收藏工作,目前累积各类藏品2万余件,藏品种类丰富,涉及古今、兼顾中西,囊括各个美术领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中强调“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始终重视对经典藏品的挖掘、整理与利用,围绕藏品展开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推广和对外交流活动。此次长期陈列的推出,既是美术馆对经典馆藏的重要探索,对收藏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国家文化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新时代美术馆核心价值的展示。
此次展出的古代中国艺术,是馆藏特色之一。在百余年的学院发展历史中,几代学者以服务教学和科研为目的,为学院积累了一批古代藏品,涵盖古代艺术的主要类型,在书画、铜镜等类型的收藏品中有诸多精品,尤其是被《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收录的110件古代绘画。古代艺术,是建构中国文化审美观念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渠道,也是当下艺术创新的灵感源泉。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馆藏陈列之初,就将古代艺术作为重要基石,作为陈列的主体部分和创新源泉。
为此,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历史研究中汲取既有成果,并积极融入当下研究的各类新态势。在藏品择选方面,馆方基于1983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傅熹年、刘九庵、谢辰生)和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鉴定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的意见,以审美意趣、礼乐制度和文化内涵为标准,选取200余件藏品,以“器物”和“书画”为两大类型展出,包含铜镜、画像砖、俑、陶瓷、宗教造像、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书法9个子类藏品,时代跨度逾2000年。
在创新展示方面,美术馆与学校的数字媒体艺术研究、古代书画研究、美术考古研究及传统艺术修复相关的课程进行了有机联合,在传统文化的数字模拟修复和沉浸交互体验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展厅内不同类型的数字文物,营造出现代数字艺术与古代传统艺术跨时空对话的气氛。
“古代中国艺术”陈列不仅是对历代艺术与美学的一次展示,对当下科技与传统关系的一次思考,更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视觉化表现。陈列展览通过饱含历史记忆的古代文物构成跨时空的艺术之旅,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由古及今的社会风俗、道德信仰与思想情趣,并由衷地体会到中国人民崇尚礼仪、敬畏自然和文化自信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