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良:挖掘中华文化在全球的深层印记
两会声音
春风又至盛会时,目光汇聚人民大会堂。2025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文艺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文化是民族灵魂的灯塔。今年两会,从公共文化服务到全民阅读推广,从乡村文化振兴到数字文化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的每一个篇章,都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关切与思考。他们带来创作一线的声音和基层履职的故事,关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和文化惠民工程,聚焦人工智能和新传播格局对文化、文学发展的影响,为文学高质量发展和文艺事业繁荣建言献策。
中国作家网特别推出两会专题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记录时代的文化足迹,见证文学的责任担当。
吴志良
“中华文明自古经由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仍存在显著失衡,我们需要系统性重构‘东学西传’历史进程,挖掘中华文化在全球的深层印记,提升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在以往履职过程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主要关注发挥澳门文化交融优势,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澳门城市发展等方面。去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吴志良认为,“现在的澳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国家也明确提出支持将澳门打造成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的文化事业将会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今年,吴志良着重思考如何加强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他关注到在以西方学界为主导的研究和话语体系中,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未被纳入主流历史叙事,“东学西传”的历史脉络未得到系统性梳理,对中华文化资源的认知和研究、展示不够充分。他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跨国文化遗产数据库、组建国际学术协作网络、策划文化主题巡回展览、文化经典外译、打造数字化国际传播平台、深化教育合作与人才培育等多种方式,开展文化传播和文明对话,让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再发现中国”,在学术、社会、战略等多个层面,重构中华文化在全球史中的坐标,助力民心相通,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全球治理话语权。
“中华文化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未来的资源。”吴志良期待,通过系统性挖掘与创新性传播,以学术为基、技术为翼、人文为魂,重构“东学西传”历史脉络及其与当代实践的联系,既能唤醒文明记忆,亦能为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东方智慧,开启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