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24年第6期|姜铁军:英雄列电(节选)
一
晚上九点,列车电站徐徐开进列电基地站台。
准备出发的列车电站职工早已在站台等候,每个人都带着行装。清一色的灰色粗帆布做成的行李袋,是列电基地统一制作的,上面印着“列电基地”四个黄字,下面小一点的三个字是“石家庄”。列车电站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型发电厂,对职工们来说,随站迁移是家常便饭,平时没觉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今天的气氛却显得有点沉闷,六十多个人没人说话,有的闷头抽烟,心事重重的样子。
事出有因。列车电站站长何开满昨天接到上级通知,调列车电站去辽东省安东市执行发电任务。这次移动上级不允许提前通知职工,原因是保密。列电基地领导告诉何开满,侵朝美军出动轰炸机对鸭绿江水丰水电站猛烈轰炸,导致电站发电机组停运,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保卫鸭绿江大桥的志愿军防空阵地雷达停止工作,安东火车站信号系统停止运行,运送朝鲜的军用物资严重受阻……为解燃眉之急,燃料部电业管理总局急调国内唯一列车电站开往安东,全力以赴发电,支援抗美援朝!
列车电站职工下午开会,何开满通知大家跟随列车电站去安东,让每人给家里写封短信告别。他的话音刚落,像在热锅里撒把盐,一下炸开了。
“这跟去朝鲜差不多啊,为什么不提前通知啊?”
“我家里有事还没安排呢!”
“这叫什么事啊,昨天咋不说呢!”
…………
何开满阴沉着脸,说:“早说,早说你们还能保住密啊?万一家里人拖后腿怎么办?这次去安东等于抗美援朝,不能提前通知,请大家理解。”他招呼列电基地办公室的文书给大家发信纸和圆珠笔。有的人愁眉苦脸,有的人用牙咬着圆珠笔,有的人禁不住哭了……“别写得像遗书似的,我们又不是去朝鲜前线打仗!”何开满低头看看几个职工写给家属的信,提醒大家不要写得那么悲情,害怕给家属带来心理压力。
大家把写好的短信交给办公室的文书,何开满嘱咐:“一定要保证把这些信百分之百交给家属!”“何站长,你放心好了!”文书小心翼翼地把职工们的信放到一只袋子里,感觉拎的不是一只装信的袋子,是沉甸甸的责任……
列车电站从石家庄出发,经过山海关、沈阳,一路向北,直奔安东。
途中,列车电站在红枫岭火车站停车,车站值班员招呼何开满去站长室开会。留在车上的职工议论纷纷:“怎么停下了,出什么事了?”“不是说一口气奔到地方吗?”“停下肯定有原因。”大家想不出来什么原因停车,盼着何开满回来说明。
锅炉工石浩洋和几个职工站在站台上议论,想弄明白停车原因。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停车,安东等着发电,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停下的。生产技术组组长罗志峰让大家耐心等待。
过一会儿,何开满回来了,召集全体职工开会。“沈阳铁路局通知,小站前面有隧道,列车电站可能过不去!”有职工表示怀疑:火车都是一样的,别的火车能过去,列车电站怎么不能过啊?何开满解释,隧道是按一般火车高度设计的,列车电站是特种车辆,特殊就特殊在锅炉车厢上的汽包,比一般火车车厢高。沈阳铁路局马上派技术人员,研究怎么办。
吃完晚饭,辽东铁路局白工程师到了,他是跟随一列货车到达的,这列货车特意在小站停一分钟,把白工程师放下。
各方有关人员集中在站长办公室开会,把面积不大的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办公桌上铺开隧道图纸,白工程师拿支铅笔讲解:“这条隧道是伪满洲国时建的,设计高度是4.8米,因为列车客车车厢高度是4.28米,闷罐车高度和客车高度差不多,这个高度满足列车通过。”何开满有点急:“列车电站锅炉车厢高4.7米,距离隧道高度只有10厘米!”白工程师看看何开满:“问题就在这里,10厘米的差距不是安全距离。隧道里有一个地方稍矮点,列车电站就无法通过。这是叫列车电站紧急停车的原因,万一列车电站卡在隧道里就麻烦了!”
罗志峰看看白工程师,不甘心:“真过不去吗?”白工程师确定:“隧道设计高度和列车电站高度差不多,怎么能过去呢?要是强行通过,卡在隧道里,问题太严重了。抗美援朝的武器弹药通过红枫岭隧道运往安东,这里卡脖子,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一定要想办法通过隧道,安东等电啊!”何开满恳切地对白工程师说,“帮忙想想办法!”大家心情都一样,白工程师何尝不是。“我看了你们的列车电站,别的车厢没问题,主要是锅炉车厢,车顶上鼓出来一块,无法过隧道。”白工程师说的是锅炉汽包,它比其他车厢要高。解决不了锅炉汽包的问题,列车电站没法过隧道。
问题很棘手,隧道高度是确定的,只能在锅炉汽包上想办法。罗志峰焦虑地问:“何站长,你看怎么办?”锅炉组组长唉声叹气:“一旦汽包顶到隧道顶,前进不是,后退不是,真就动弹不得了!”
办公桌上的电话丁零零响起来。火车站站长拿起话筒,找何开满的。他把话筒递给何开满。“我是何开满,列车电站卡在红枫岭了。总局领导什么指示啊?好,我们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何开满放下电话,扫大家一眼:“总局让我们抓紧时间,明天必须拿出解决办法。”有人无可奈何地说:“实在不行,只能割汽包了!”罗志峰急了:“坚决不行!割汽包割时费劲,安装更难。列车电站这套发电设备是快装机,汽包靠管路支撑,割断后很不好组装,我们紧急支援安东就没意义了!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这么做。”何开满让汽机、锅炉、电气三个组分别开会讨论,看看有没有解决办法。
罗志峰绞尽脑汁,到底怎么办呢?他找白工程师商量。推开站长办公室门,看到白工程师愁眉苦脸地抽烟,正在苦思冥想。“白工,没睡啊?”罗志峰打招呼。“罗组长,请坐!”白工程师拿起暖瓶,想给罗志峰倒杯水。“喝菜汤了,不渴。我有个想法和你交流一下。”“你说。”白工程师放下手里的暖瓶。“我们能不能到隧道实地测量一下,万一隧道高度能通过呢?”罗志峰说。白工程师摇头:“不可能,设计图纸上的隧道高度标得清清楚楚,这个高度几乎等于列车电站的高度,怎么通过?”“我陪你去隧道测量,行不行?这样我们心里就有数了。”罗志峰坚持自己的想法,白工程师打开设计图纸,又看了一遍。“我不是怕麻烦,只是觉得没什么意义。”“还是实地测量一下,万一能通过呢?”罗志峰一再坚持,“安东在抗美援朝一线,我们早去一天,早一天减少志愿军牺牲……”罗志峰有些激动,仿佛看到炮火连天的情景。白工程师内心被触动了,决定照罗志峰的想法做。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罗志峰来到站长办公室找白工程师。昨晚,白工程师让车站准备好轨道车。这种轨道车轻便灵巧,是铁路部门短途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每个车站都备了几辆。
罗志峰不住地咳嗽,哮喘气管炎又犯了。因身体不好,列电基地领导不同意他来安东。他不顾妻子顾晓燕反对,坚决请战。他对列车电站设备特别熟悉,换别人管技术,他不放心。“不要紧吧?”白工程师关切地问。罗志峰回答:“不碍事,走吧!”
两个人上了轨道车,上面有动力压把,一人把住一头。轨道车运行原理类似自行车,依靠压把不断上下运动获得前进动力。他俩一上一下不停地运行压把,轨道车向隧道方向行驶。
为做好测量工作,白工程师找火车站站长要了一张列车运行时间表,计算列车到隧道的时间,以防发生意外。来到隧道口,他和罗志峰把轨道车上的测量仪器卸下来。“马上有火车过来了,快把轨道车搬下来!”白工程师提醒,和罗志峰从铁道上把轨道车搬开。
远处,传来火车鸣笛声,一列火车开过来。火车头的烟囱冒着黑烟,呼啸着开进隧道。这是一列军车,闷罐车写着标语“打败美帝野心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罗志峰和白工程师朝列车举起拳头,他们现在做的事也是抗美援朝,比起前方打仗一点不逊色。
扛起测量仪器,两个人一起走到隧道口,进行测量。
事关重大,不能有半点粗心大意。罗志峰和白工程师先对隧道口进行测量,得到的高度是4.8米,和列车电站锅炉车厢相差10厘米,能通过。罗志峰担心的是隧道里面的高度,万一有的地方低于这个高度就麻烦了。10厘米的高差,对列车电站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他俩测量完隧道口,扛着测量仪器往隧道里面走。“里面和隧道口一样高吗?”罗志峰问。白工程师点头:“一般来说不会相差太多,就怕隧道口高度能通过,而隧道里面有的地方高度低,那就麻烦了。列车电站通过隧道口,里面不一定能通过。”这是白工程师最担心的。伪满洲国修南满铁路,在东北各地抓劳工。很多劳工仇恨日本人,修建铁路时想方设法搞破坏,图纸标注的数值不一定和实际数值相符。
“一定要仔细测量一下锅炉车厢的高度。”罗志峰心想。走在前面的白工程师刚想把测量器架起来,传来火车鸣笛声。“贴着隧道墙不要动!”白工程师大声叮嘱,两个人面对隧道墙站稳。火车开进隧道,雪亮的车灯光照亮了道轨,火车在隧道里行驶,声音特别大,震耳朵。
罗志峰一动不动,也不敢回头,感觉火车带着风从身后开过去,隧道墙不断闪过灯光。通过的是一列客车。火车带起的冷风吹得后背发凉,罗志峰禁不住又咳嗽起来。白工程师问:“没事吧?”“气管不好,老毛病了,没事。”罗志峰回答。火车开出隧道,两个人急忙开始测量。隧道差不多有500米,必须抓紧时间测量完。
保险起见,两个人打破隧道测量常规,把间隔30米缩小到间隔15米,这样获得的数据更准确。但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更长,要付出更多的体力。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肚子咕噜噜地叫,手已经不听使唤了,手电筒不小心滑落到地上,罗志峰弯腰去捡,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
罗志峰醒来时,已躺在红枫火车站值班室的床上,何开满站在身边,罗志峰赶紧说:“何站长,快派人把锅炉车厢高度量一量……”
火车站站长急匆匆进来,把手里的电报递给何开满。电报是燃料部电业管理总局发来的,命令列车电站明天必须通过隧道!列车电站如果满足不了通过隧道条件,只有割汽包这一条路了。罗志峰伸出手掌比画着:“只要锅炉车厢实际高度比隧道顶矮5厘米,就能通过!”经过测量,隧道顶有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低5厘米,这就是白工程师担心的问题。5厘米不到一个手掌高度,列车电站想安全通过,太难了。
二
当天晚上,列车电站召开会议,研究安全通过隧道的问题。罗志峰提出,安排人趴在车顶,随时监控车顶到隧道顶部的空隙,有问题马上报警停车……
天刚放亮,列车电站的职工被一阵急促的哨声惊醒。早饭安排在火车站的候车室,老百姓习惯称“票房”。厨师隋志祥和两个伙房师傅把装炒菜的大盆端过来,放到板凳上。他把两只菜勺子放进大盆里:“多吃点,今天可是要打硬仗!”
“列电站今天过不了隧道,窝在这里就麻烦了。”
“那就只能割汽包了。”
“过不了隧道,干脆回去算了。”
“越是艰险越向前,列电人什么时候打过退堂鼓啊!”
何开满催促大家快点吃。“别泄气,一定会通过隧道的!已经测量过了,能过去!”大家低头吃饭,候车室里响起一片喝粥的声音……
吃完早饭,职工们登上列车电站。火车头前面的信号灯变为绿色,车站值班员举起绿色小旗画圆圈。
火车头拉响汽笛,车轮缓缓转动。
列车电站开到隧道口,停下。
列车电站上的职工纷纷下车,根据安排,多数人进隧道执行监护任务,主要是接收车顶上罗志峰和锅炉组组长发出的信号,及时让火车停车。
罗志峰和锅炉组组长爬到锅炉车厢顶上,在车顶汽包一前一后趴下。白工程师站在车厢下面,仰头往上:“千万小心啊!绝对不能让汽包碰到隧道顶!”罗志峰高声说:“放心,遇到情况预先报警!”罗志峰和锅炉组组长戴上口罩和帽子,手拿大号手电筒,脖子上挂着哨子。火车通过隧道时速度很慢,越是这样憋在隧道里,烟越大,影响他俩视线,必须做好准备。
两个人爬上锅炉车厢顶,分别趴在车顶汽包两边。
准备停当,红枫岭火车站站长亲自指挥,举起绿旗发信号。
列车电站缓缓启动,速度限制到最低,发生状况时能及时停车。
列车电站开进隧道,浓烟从隧道涌出来,什么都看不清。
隧道里的铁路两侧,每隔十几米安排一个职工观察。他们手持小红旗和手电筒,当列车电站出现意外时,及时发信号让火车头停车。列车电站在隧道里通过的速度越慢,聚集的烟雾越多,他们没有口罩,只好用毛巾围上口鼻,还是被烟雾熏得咳嗽。
锅炉车厢车顶上,罗志峰和锅炉组组长趴在汽包两边,手举手电筒,眼睛盯着汽包和隧道顶部的距离。他们被浓烟呛得喘不上气来,仍不敢有丝毫大意!眼睛被呛得泪流不止,仍死盯住汽包顶端,千万不要碰到隧道顶啊!
两个人的心里都在祈祷:不要碰上!不要碰上啊!
罗志峰拿着大号强光手电筒照到隧道顶部,汽包和隧道顶部只差一点,能通过!“我的妈呀!”锅炉组组长叫一声,眼泪涌出来……
罗志峰感觉汗水把后背都湿透了,烟雾里隐隐约约看到人影,手电筒光朝车顶照射。站在轨道边的职工同样不敢大意,时刻准备报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列车电站缓缓行进。
火车司机探出半个身子,透过车门外的瞭望窗观察前方,看到隧道出口的亮光。隧道里的人还没有报警,司机心里祈祷:老天保佑!
车头冒出的浓烟灌满隧道,呛得趴在锅炉车顶上的人不停地咳嗽。到了隧道最低的路段,铁道两边都站着人,随时准备报警。
火车头缓缓驶出隧道口,司机拉响了汽笛,庆祝胜利。隧道里传出欢呼声。
罗志峰从锅炉车厢的车顶往下爬,他没有力气站起来了。石浩洋和几个职工爬上锅炉车厢车顶,扶他下车。蹲在地上,罗志峰禁不住呕吐……
列车电站安全到达安东六道沟纺织厂。这个纺织厂因为受到敌机轰炸被迫停产。列车电站可以利用厂区的铁道线,这里距离鸭绿江近,发电取水方便是一大优势。这里距离一条铁路隧道只有一公里,方便列车电站撤退,也是考虑的一个因素。
安东市电业局派出人员早早在纺织厂等候。带队的王副局长把工程师李玉德介绍给何开满,和列车电站联系工作由他负责。王副局长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这儿条件有限,委屈大家了。”何开满哈哈一笑:“咱们是来抗美援朝的,不是来享福的!”通过隧道的艰苦,让列车电站职工对困难有了充分思想准备。何开满招呼列车电站职工把行李带好,跟李玉德去宿舍。
从列车电站往北走不远,有个大仓库,纺织厂被轰炸停产,仓库闲置。仓库的窗户离地面很高,是为货物通风开的,不是为住人设计的。列车电站选在这里落址,仓库临时改为列车电站职工宿舍。
住宿条件简陋,沿南北两面墙排开大通铺,松木板搭建的,上面铺着一层厚厚的稻草。列车电站的职工扛着行李走进仓库——职工宿舍——虽然床铺简陋,但已心满意足,生活条件慢慢改善吧。睡觉的位置是按照班组分配的,大通铺也没有好赖,一个挨着一个放行李。
当天晚上,辽东省电业局、安东市电业局、安东市公安局和列车电站四方联合召开会议,就列车电站调试、发电并网、安全保卫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会议临近结束,何开满代表列车电站保证,一定在最短时间内搞好调试,争取早日发电。
锅炉车厢里一片繁忙,几个职工在检修锅炉。连续作业,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有的锅炉工连打哈欠,有人靠着车厢壁睡着了。何开满进来,锅炉组组长想把睡着的人叫醒。“别叫!别叫!”何开满制止,大家很辛苦,实在太累了。“你们坚持不住,也歇一会儿。”何开满眼窝发热,为了早发电,大家真拼命。
离规定开机发电时间越来越近了。
汽机车厢里一片忙碌,每个人都忙得满头是汗。从开始调试,两天期限快到了,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卫生员小谭去安东医院调剂药品,回来和大家说,因为缺电,医院做手术只能打着手电筒照明。不仅医院缺电,很多军用设施更是等着用电,雷达站用柴油机发电解燃眉之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忽然,外面响起尖厉的空袭警报,何开满以为听到空袭警报大家会马上离开去防空洞,可没一个人离开。“没听到防空警报吗?快出去!”何开满急了。“何站长,规定发电的时间马上到了,必须抓紧时间把调试做完!大家都拼命了,绝不能耽误开机发电!”罗志峰这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何开满了解这些职工,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极其负责,为抗美援朝不惜一切。他有把握准时开机发电。
列车电站两天完成调试,顺利发电,这是列车电站从未有过的事。为了犒劳职工,何开满让隋志祥采购好吃好喝,改善职工生活。
列车电站有六十多名职工,平时吃饭是件大事。为方便采购,需要时,安东市电业局派一辆汽车来帮忙。今天派来的是一辆美式旧卡车,司机是个中年人。隋志祥和他打招呼,拉开车门在副驾驶座位上就座。
旧卡车开出纺织厂院子,大门设置了门岗,两个戴红袖章的公安人员站岗。列车电站保卫工作很严,出入要有通行证。外人来访,必须由列车电站的职工到大门口领人,门岗才放行。
卡车驶出纺织厂院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隋志祥想到“老牛破车”。司机用嘲弄的口气说:“这车真是老了,坏了零件都不好找,将就开!”道路坑坑洼洼,卡车不停地摇晃。隋志祥颠得屁股离开了座位:“这条路真不好走啊!”司机紧握方向盘:“原来路况就不好,被美国佬飞机炸了更难走了。”隋志祥提醒:“真得小心,不知什么时候敌机就来了。”“你常出来采购啊?”司机问。隋志祥答:“六十多号人吃饭,附近没市场,只好去市里。”司机用称赞的口气说:“幸亏你们列车电站救急!”隋志祥感到很自豪,列车电站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作用。
为了让职工们吃好这顿饭,隋志祥和伙房师傅绞尽脑汁,特意做了炸豆腐泡、干豆腐丝拌粉条、猪肉炒白菜、萝卜炖肉,还有小鸡炖蘑菇,最后一个是东北菜。主食照顾南、北方职工不同喜好,有米饭,有馒头。何开满往自己的搪瓷缸里倒了白酒,端着站起来:“同志们,自从有列车电站,我就在站上工作,风风雨雨不容易。这次千里迢迢来安东,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电了。按以往进度还得几天时间,大家拼命了!前线志愿军感谢你们。燃料部电业总局领导很满意,我代表列电基地敬大家一杯!”他把手里的搪瓷缸举起来,其他人纷纷举起搪瓷缸,不会喝酒的倒上白开水,表示下激动的心情。
“为抗美援朝胜利,干!”何开满带头喝酒,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
大家呼喊:“抗美援朝必胜!”
……
全文见《芙蓉》2024年第6期
【作者简介:姜铁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芙蓉》等报刊发表作品;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等选刊选载;出版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国宴——1949》《血搏》《橘焰》《云端上的歌》等9部。曾获首届中国电力文学奖、全国梁斌小说奖(三届)、2013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