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有花在野《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废土之上的生命意识建构
来源:网文视界(微信公众号) | 翟羽佳   2025年03月18日09:09

科幻小说从诞生之初就承载着对未来、社会和人类的深刻思考。刘慈欣在科幻巨著《三体》中谈到,文明、繁荣和稳定只是短暂的“恒纪元”,混乱的“乱纪元”才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常态。或许,人类的末日并不像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并且不可捉摸。废土作为科幻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子类型,旨在探讨人类文明遭到重大灾难毁灭后的世界,其世界观架构具有独特魅力,近年来网络小说写作中大量出现“废土”的设定,并与穿越、玄幻、异能、灵异等其他的叙事元素相结合。晋江文学城作者有花在野去年完结的《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科幻未来系列作品,就描绘了“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已经被污染,人类只能生存在高墙中,以抵御墙外怪物的袭击”的末日废土图景。

推荐语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第一卷《末日将至》主赛博世界,偏向于无限流闯关副本,以女主祝宁拯救103区为主线,基调稍显轻松与迷茫。第二卷为主废土的《神国坠落》,以女主祝宁墙外生存时躲避顶级AI的追杀并报仇为主线,通过在抵抗神国等种种冒险中揭示世界的真相,发现自我来源,看见真正的祝遥女士。《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充分展现了网络文学科幻未来题材的蓬勃生命力与丰富想象力,小说中独特的世界观架构、紧密的情节推进、深刻的人性描绘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不论是在副本闯关里人物生命韧性的彰显,还是在科技异化的大环境下精神的困境与救赎,亦或是在人与自然关系间对自然生命的领悟,共同展现了在废土之上的生命意识建构中作者对于未来、生存与情感的思考。

延伸阅读一

生命韧性的彰显

生命力不仅仅是个人的,它也是与他人的联系和共鸣。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彰显生命的韧性,需要不断驱动自我,追求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生命模式,实现生命的全面拓展。《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对女主人公的塑造,展现了生命韧性是强烈的生存欲望,也是不懈的目标追求。

为了生存,女主人公祝宁加入了103区清洁中心的清理者,具有超高的精神力的她,在富有克苏鲁恐怖感的新奇副本中闯关,同时,系统引领着她接近“原身”的死亡之谜。祝宁性格温柔,同时也不缺憾不畏死的勇气,虽然在突破困局、探索新生的过程中是不停歇的奔波与劳累,但是她在精神上始终坚定。一直以来,祝宁遇到极端危险情况时,靠着脑海中妈妈的爱强撑着存活,当她得知自己的身份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机械后,并没有陷入消极否定的漩涡,而是最终依然明确自己并非世界冰冷的旁观者,因有自己的感受,诞生本身便是意义,即使妈妈的爱并不纯粹,即使挣扎后的成长是与痛苦的和解。不屈的生命力下,祝宁和她的伙伴们始终用勇气和信念点燃希望的火种,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付出不懈的努力,让整个废土世界唤醒着希望,焕发着生机,激励着废土上的人们勇敢地追求自由、正义和尊严。

在生存的欲望下,当人只剩下永恒的意识,而毫无生命的趣味和情感的连接时,生命的意义显然是需要再次商榷的,生命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一次次不屈与韧性生动彰显的鲜活力量。

延伸阅读二

精神困境的突围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中的“污染源”其实是对现实某种映射,它们之前是人或者物,被精神污染之后自身则变成了污染源。作者在小说中提及“污染源与异能者的界限很模糊”,说明了当“异能者”在无法对自身的精神困境实现突围的境遇下,难免会成为一个变相的“污染源”。

小说中不乏存在对“污染源”的描写,例如一个“穿着西装,拎着公文包”、“原本人头的地方被取代了,那是一个巨大的鱼头,甚至还有冰冷的鳞片”、“明明没有脸,却让人感觉这条鱼很疲惫”的鱼人形象,它不受大脑控制说着:“一号末班车是在这儿吗”,“我女儿在家等我,我好几天没跟她说上话了”等等言语,甚至被射杀时都在机械表达自己无法赶上那辆一号末班车,可见末班车是压死鱼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对现代都市上班族快节奏生活的人的精神异化的映射。还有“污染源”——一座“追杀人的房子”,黄雅若花光自己和父母的所有积蓄买了房子,精心装修后发现家具会自己移动,房子在深夜对她叫喊着“妈妈”,无论她住在哪里房子都会跟过来,她就像是一个蜗牛,自从买房后就背上了重重的壳。黄雅若对房子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像是人与房贷的关系,在废土时代,则是一种畸形的“母子”关系,房子就像是一个永远在索取的孩子,是“人被物化”也是“物被人化”。这些故事情节无不显示着在废土时代的精神困境。

然而,小说中不乏存在从精神困境中突围的群像塑造,例如作者揭露了在废土世界的女性困境,同时也描写了她们在困境之下的反抗与突破:是不堪忍受丈夫对女儿的压迫与剥削,违背自己的“服从”基因底层逻辑,发出与女儿一起逃跑的无声呐喊的家政型人造人母亲苏青青;是从小就被父亲注射整容类基因药剂进行五次基因改造,为了反叛与找寻自我变成“透明人”的十岁小女孩女儿林晓风。作者通过描写这对母女在精神困境中勇敢突围的“她力量”,对生命意识做出温暖诠释与温柔注解。

延伸阅读三

丰盛自然的启示

人工智能的隐患作为科幻未来作品的常见主题。随着物质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欲望无限膨胀,人们一边满足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一边焦虑着科技的隐患,在此种境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里,科技爆发,人工智能管理着世界。在《怪奇海洋馆》章节中,废土世界的AI普罗米修斯“在关键时刻甚至能剥夺你身体的控制权”、人类只是它“执行目标的工具人”,它做的所有决定都优于人类,而人类“一方面高度依赖人工智能的算法,但又害怕会被人工智能直接操控”。在小说中作者表露出了对废土世界文明没落与科技沦陷的悲哀,也是她对于当下AI智能快速发展的忧虑,向未来提出人类是否具有自由的精神主权的猜疑。

涉及人类文明存续的科技异化值得警惕,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观,建立良性的生态关怀,实现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让一切的科学活动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追求自然生命中的真善美,才能避免走进人的自然性消退的陷阱。《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在废土世界中建构的生命意识,展现的是生命的意义与尊严。正如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妈妈祝遥女士对女主人公说的:“我希望你有强大的心脏”。祝我们都有强大的心脏,愿自然丰盛,人类昌盛,继续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迈出坚实的生动的步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