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陆春吾《下神》:那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全部的人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5年03月19日08:42

3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山东省作家协会和豆瓣阅读主办的陆春吾《下神》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山东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曲艺,豆瓣阅读高级主编杨帆,以及黄发有、夏烈、周兴杰、明江、聂梦、程天翔、高翔、江秀廷、汪雨萌、刘平、肖瑶、王孜、松雪、Jackie咧、方淳等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20余人参加。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何弘表示,近两年网络文学开始进入文学自觉的新阶段,更加注重文学性。豆瓣、知乎等平台进入网络文学领域,中短篇网络小说蔚成大观,促进网络文学突破了超长篇类型小说的局限,进一步拓展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和文体边界,丰富了网络文学的文本生态。陆春吾的《下神》一方面以多线叙述手段改变了网络文学之前过于注重爽感的单线叙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关注和介入社会问题,显示出网络文学更为明确的社会关切,是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的有力证明。

与会专家认为,《下神》是一部具有女性视角的优秀悬疑网络文学作品,融合了女性题材、复仇、悬疑、民俗文化等多种元素。叙事方面,小说采用了多线并行的结构,一条线是高鹏、王文龙等五人在海岛上遭遇的一系列诡异事件;另一条线是陈巧红的身世背景,通过她的回忆逐渐揭开当年灭门惨案的真相;另外穿插着一条女警何队的成长线索。多线并重的叙事策略,既拓展了故事的广度和深度,也让故事始终充满着张力,促使读者保持高度的紧张和好奇,沉浸在作者构建的悬疑迷宫之中。在这样的悬疑叙事中,《下神》还充分调用了古窑狮子火、乡野夜游神、闽南酬谢仪式等充满灵异感的闽乡民俗,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既增加了故事的离奇性,又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犯罪之间的碰撞。

人物塑造方面,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立体饱满,为女报仇的陈巧红、勇敢打破偏见的女警何宜君、善良坚韧的小久夫妻等等,鲜明生动。而恶人群像的塑造,则以经典暴风雪山庄模式为载体,将五名罪案关联者置于封闭空间,完成了对人性之恶的立体解剖。正是通过这些人物,人性之复杂得以展现,也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观照。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人在面对困境苦难时究竟该如何度过?”鲜明的人文内核是《下神》最为重要的精神底色。作品要探讨的这一问题,在故事结束时便有了答案——人性中正直、坚韧的底色会带领我们走出磨难并获得自我救赎。作者借这个故事,展现的不仅是个体的复仇,更是对人性、命运以及正义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苦难中坚守自我,勇敢面对生活。

陆春吾坦言,在《下神》里,她试着进行写作实验,分散话语权,让每个角色有自己的视角。比如丁老太、丁小宇、曾阿嬷、淑慧、小珍、陈盼久,他们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但并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顶着光环的主角,也有一些是面目模糊的失语者,在无人问津的角落,独自努力地生活。“但我同样也觉得,每个人来人间一趟,都有自己的故事值得讲,所以我花了些笔墨去描绘边缘人物的喜怒哀乐,那不是跟主线无关的边角剧情,那是普通人全部的人生。”

朱钢在总结中表示,《下神》通过叙事结构的创新、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及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探讨,对悬疑类小说展开全方位的突破,意在建构中国话语式的悬疑小说。多种风格的调和与中国文化的浸润,已然初步呈现了“我们的悬疑小说”的面貌。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悬疑作品,更是悬疑小说本土化探索的新成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