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汤成难:我们永远在告别,却从未真正学会告别
来源:《小说月报》 | 汤成难   2025年03月20日09:36

原本生活在大家庭里的七弟,在五岁那一年过继给一个鞋匠。在中国农村,过继曾是维系宗族血脉的常见方式,却鲜少有人去关注被过继者的命运,他们像一件物品被交换,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自身的悲喜却无人倾听,小说中七弟被鞋匠剃去毛发,改名换姓,成为“吴存根”,却始终无法扎根。这种无根性,不仅是他的命运,也是所有被时代洪流裹挟者的缩影。

故事以母亲的葬礼为轴,让回忆与现实在时间中穿梭。记忆是模糊的,甚至带着欺骗性,比如“我”始终记得五岁七弟的模样,却无法接受成年后陌生的他;母亲在弥留之际仍指向河中的幻影,仿佛时间从未流逝。这种错位感,暗示着记忆的不可靠,也暗示着,人始终被困在过去的某个瞬间。七弟和“我”年纪相仿,形影不离,仿佛是“我”的影子。从幼年的捉迷藏开始,草垛便成为我们关系的隐喻。藏匿与寻找,分离与重逢,最终指向永恒的失散。

过继这件事造成了七弟、母亲以及七弟最好的兄弟“我”三个人的命运悲剧。故事的结尾,母亲仍活着,七弟变成墓碑上的黑字,而我在虚幻的河底与影子重逢。这种未完成的告别,或许是生活的真相,而我们永远在告别,却从未真正学会告别。我想写一种未被和解的痛楚,以及人和命运之间永恒地角力,倘若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一丝的钝痛,那么谢谢您的共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