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言午《扬兮镇诗篇》:日常的生活,素朴的美
研讨会现场
3月16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许言午长篇小说《扬兮镇诗篇》研讨会在十月文学院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张莉,北京语言大学读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发起人季晟康,《光明日报》高级编辑饶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刚,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副处长李壮、副研究员刘诗宇、助理研究员贺嘉钰,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韩旭东,《十月》杂志编辑蒋在等多位专家与会研讨。本次会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作会议总结。研讨会现场,作家、编剧、《扬兮镇诗篇》作者许言午与参会专家们共同探讨文学的本真与美,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小说中展现的温良人性,并就如何对文学作进一步阅读推广展开了讨论。
《扬兮镇诗篇》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江南小镇,以一对青年的成长故事为中心铺开:自幼背负家庭重担的张咏敏感早慧,而“愚钝”的丁晓颜静默质朴。这是一对被小镇目光围剿的恋人。长大后,他带着偏执奔向城市,她留守故土,成为扬兮镇隐秘的根系。三十年后,当张咏从丁晓颜的死亡中窥见她用质朴心性筑就的包容宇宙,才惊觉那个自己逃离的小镇,早已长成更辽阔的故乡。
近年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十月文艺”)致力于托举当代文学新力量,许言午的长篇小说《扬兮镇诗篇》便是重要成果之一。对此,韩敬群首先表示,作为编辑,作为一家文学出版社,要想顺利托举文学新力量并结出硕果,除了编辑的能力,除了文本自身的质量,也需要有公益之心。即需要各位批评家们摒除各种所谓的文学批评秩序,共同对文本做出平等的推荐和交流。
“日常的生活,素朴的美”
张莉认为,《扬兮镇诗篇》描写的是“日常的生活,素朴的美”,读来有一种“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感受,许言午用朴素的语言记叙了家常的事,使读者重新思考何为文学的美。作品就像一首关于普通人生活的叹惜式赞歌,作品所着力表现的不是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是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提纯性理解。
季晟康提出,在AI时代,人们反而更需要人文式的内容。《扬兮镇诗篇》中存在大量精彩绝伦的细节描写,这种细腻的文学表达是AI无法传达给后代的,在当下,我们不要和那些消费型文学去比,纯文学对于抵抗机器对人本身的异化是至关重要的。
李壮认为《扬兮镇诗篇》这本小说以朴素的方式写出了感伤的故事,写出了小镇的可爱与可恨,给人春风化雨的舒适感。作者讲述的腔调非常放松,带有古典性,它使得这部小说充满了从容与温情的感觉。
韩旭东表示,在阅读《扬兮镇诗篇》时更注重文本里的“风”,包括小说里提到的风土人情、风物、风情、风气。在整个作品中,声音的书写非常重要,好的作品,其文字考究典雅,读的时候能勾起读者内心的声音,书中细微处声音的出现,都恰到好处地契合小说的美学氛围。
“回望之作和忏情之作”
饶翔将《扬兮镇诗篇》视为“中年男人的回望之作和忏情之作”。作者的写作姿态奠定了作品的风格、叙事的语调、舒缓的叙事节奏和不远不近的叙事距离。“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丁晓颜,这样一个美好的、坚持的、有点迟钝的、有着天然的宽厚人性的姑娘,代表了作者对于小镇的理解与理想,也生成了他的小镇美学。”
关于张咏的“出走”和丁晓颜的“留守”,徐刚谈到,人们对小镇往往爱恨交加,既认同又想逃离,这是张咏期待远离小镇的原因。而丁晓颜却凭借笨拙的天性,更容易对平常生活知足,选择留守在小镇。因此,小说在丁晓颜身上体现出了我们对于小镇的认同感,以及对时代变化之中不变的东西的礼赞。
刘诗宇说,丁晓颜这个人物身上蕴含着很多时代精神和哲学特质,这种能够作为哲学史、思想史注脚的人物形象正是今天当代文学史所缺乏的。同时他也期待作者在写完县城时代的丁晓颜,也能再塑造出互联网时代的丁晓颜,看这种能够抵抗熟人社会流言蜚语、价值判断的人物,在抖音、小红书带来的新的习见与偏见中,能否继续守住自身。
“她就是扬兮镇”
在李蔚超眼中,“扬兮镇”就是我们“理想的桃花源”。主人公邻家女孩丁晓颜作为人格化象征的“扬兮镇”是我们可亲可爱的放缓心灵的“不远的远方”,是中国城市审美的必要补充。李蔚超同时指出小说的不足,她认为小说的结构不够均衡,主人公命运戛然而止,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会简化生活的复杂性,AI时代,文学不能一简再简,而要更细腻,更复杂,更丰赡。
贺嘉钰三次阅读《扬兮镇诗篇》,不同于许多长篇之于读者像高速流动而过的风景,这部小说对她来说,像一次次可以进去待上一会儿的房间。她认为,丁晓颜确如随水而逝的浮光一样“清”和“淡”,她同时也让自己长成一棵树,这棵“困”在小镇里的“木”,不断往天上长,也往地上扎根。
蒋在对丁晓颜之死进行了细腻的解读。她认为,丁晓颜的死去并不突兀。不仅仅是人物的特征,所有城镇里面理想化的东西都必须结束,它是对称的关系,所以在某个程度上,这是一个物哀之美的结局。
许言午对各位专家的意见表达了感谢。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对他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胡晓舟作会议总结。她表示,许言午以怀抱文学初心的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照亮日常生活、照亮人性,浸润世人心灵的素朴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