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之山》:童话笔触下的现实丛林
马原新作《动物之山》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通过塑造奇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马原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不拘泥于惯常的写作套路,其作品往往充满创新和探索的意识。在《动物之山》中,他打破传统线性叙事,采用碎片化、多视角的叙事方式。故事通过贝玛、马老师和别样吾三个主要人物的对话进行展开。这部作品由几个短小的故事篇章组成,童话故事与现实世界交织,时空不断变换交错,增强了文本的先锋色彩。
《动物庄园》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动物之山》的确讲述了许多动物们的故事,如猫和老鼠、鸡与黄鼠狼的斗争,动物们被赋予了与人类同等的生命尊严,它们不仅能够与人类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还展现出了各自的智慧与情感。但不同的是,这些动物并非都是天真烂漫的存在,不会像传统故事那样大家一起手牵着手玩过家家的儿童游戏。在童话乌托邦的外衣之下,现实社会的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正暗流涌动。阅读该作品,就像是手捧一颗颗色彩鲜艳、散发着香甜气味的糖果,满怀欣喜地放进嘴里,咬开后却发现里面迸发出酸涩的糖浆,各类味道同时触发。
意象的选取也并非只局限于纯粹、美好的事物,蚂蟥、苍蝇、蛇……都被写入了故事。《动物之山》中甚至还存在着“坏人得逞”的结局。动物居住的山上,孕育着重重叠叠的善与黑暗,它们扭打、嘶吼、互相倾轧、啃噬撕咬,但始终没有一方能够长久地盘踞山顶。光明并非这个世界的唯一底色,童话故事也不应只有单一完满的结局。因此,它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动物寓言。作者通过对动物世界的描写,隐喻性地批判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在叙事手法和主题表达上进行了大胆的现实主义探索。
在作品中,别样吾与马老师的对话不仅揭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局限,也引发了对于人性的深刻反思。别样吾曾发出质疑:“在童话里,那么多飞禽走兽都可以彼此交谈,为什么人做不到呢?”以及马老师发表过对于人类试图成为“天神”的担忧,都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中自私、贪婪、傲慢等负面特质的不满。所有的生灵都是大地的孩子,从某种程度而言,没有人、没有动物归属于某一种族。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不仅是一种生态上的互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相互救赎。
胡里奥·科塔萨尔在《南方高速》中写道:“生活,本该是日复一日的奇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不断创造彼此的奇迹,永远共同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