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以诗性之笔,叙写沪上风华
“你也在怀旧,我也在想象,这公园也与你有关——你想到它,它就与你有关了。我们内心大同小异,所以都成为写诗的人。”复兴公园的法式亭子里,友人廖先生对汗漫如是说道。在全书近500页的篇幅中,这段有关作诗与作文的插曲微不足道,却在不经意间概括出汗漫最新188体育官方ios集《上海记》的创作风貌。作为一位诗人,一位由中原移居上海二十余年之久的异乡人,汗漫抒写上海的188体育官方ios里始终涌流着鲜明的诗性特质。他既是局外人,又是亲历者,因而咏上海在不即不离;他将个人视点与私人经验作为创作原点,主观叙事里饱含锋芒与深情,追溯海上前尘旧梦,也谈东方都会今日胜景。
188体育官方ios集以街巷地标为经,以与之相连的纷繁人事为纬,让我们随作者穿行于城市间隙的同时穿越古今,从沉浮起落的历史长河间打捞起一代风流往事。目录排列为参差错落的矩形,以地理之维划分上海,既是组建也是解构,具有拼图式的时空隐喻。作者从地域出发,却不囿于城市景观的纪实性描摹,而兼顾写实与写意。每一章节小标题都极富象征意味,不翻开对应书页便难以猜到它们的具体指向。南京路是“混血之作”,肩负上海“到海上去”的宏大使命,融汇异域风情,见证百年间变幻无定的洋场尘焰;福州路则流露“芬芳的激烈”,是风月场烟花巷,温柔乡里却裹挟着冷冽的谍战暗影,源于田汉随笔集的“芳烈”一词中重叠着情场与战场;常德公寓是“朵云轩信笺上的月亮”,是张爱玲在大陆的最后一个落脚点,牵引起几番幽咽情缘;白马咖啡馆里留下“一个仁慈的黄昏时刻”,窗外层叠的洋葱头建筑揭示犹太人曾在此躲避二战炮火。当黄昏再度降临,百年前的仁爱与苦难依然萦绕不散。
马克斯·韦伯俯瞰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将其归纳为理性战胜非理性,提出“对世界的祛魅”,即从神圣化到世俗化、从神秘主义到理性主义。但抒情性的文学场域离不开赋魅,在此主观情思高踞于客观分析之上,理性思维让步于感性思维。《上海记》的诗性特征恰由对万物弥合无间的赋魅彰显。兴之所至,想象与抒情信手拈来,令沉厚凝固的史实活化为涓涓细流,灵韵飞扬。电灯、霓虹灯、电气公司为20世纪的上海街头带来不灭的灯火,“光”里充满启蒙意义;铁路与蒸汽火车是“猛进如潮”的时代号召,而车轮无穷无尽的圆周运动里则暗藏上海的诗意肖像,一列火车联结起天南海北的错杂人事,是“人与时代的叙事诗、抒情诗、命运交响诗”;由复兴公园的旋转木马,作者唏嘘人情易变,思绪又漂移至幼年居于乡间,真正骑在马背上的回忆。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在上海这个跑马场相逢又离散,时代变革的节点、个人生活的变迁、头脑中腾跃的想象交织为富丽的诗篇,汗漫在对万物赋魅中完成了对上海记忆的诗性重建。
海飞曾言,上海是个奇特的城市,不论世界如何变幻,它都能守住那份繁华的腔调。汗漫敏锐地捕捉到上海万象迭变中恒久的、长存的独特秉性,去寻觅流动的盛宴中一脉相承的生活情调。汗漫写上海的湖心亭,自己临窗而坐,将目光散漫投放,温存地注视着滚滚红尘,如张岱《西湖七月半》中“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一般,却又不同于张岱的隐含疏离、居高临下。湖心亭如红杏,九曲桥如枝条,年糕团、蟹壳黄、热白果、酒酿圆子交换着热度与气息,城隍庙、豫园的商贩叫卖带来蓬勃生机,正是春和景明。游走在上海错杂交织的巷弄,“老克勒”们考究精致,出入于茶馆、舞厅、咖啡馆,他们追慕旧时代的光影,不懈地找寻往昔繁华的脚注,而他们本身也成为上海日常记忆里一抹经典的时代刻痕。
汗漫的文风开阔、浩大、自由,他穿梭于迥异的时空,时而关注凡尘琐事,时而连缀名士逸闻,时而放眼澎湃浩阔的时代兴变,在低维体察平凡人生,在高维概括历史况味。他善于揭开历史与现实暗沉的皮肤,触摸底下温热的血流与有力的脉搏。他的188体育官方ios有着近乎诗歌一般的韵致,叠加多重意象,短句多于长句,字里行间常含叹息般的感喟。西洋与古典在上海合流,也在作者的188体育官方ios中呈现出斑斓色彩。一面是弄堂深处混杂着“暧昧与纷乱、明艳与隐疾”,爱神花园里盘旋而上的楼梯恰如“充满动感的风中青藤”;一面是思南路梅家庭院,“如风似水,洽和为一”,名流聚会不过“绮宴终有人散时,酒剩残卮一梦空”。
汗漫自称“上海生活实验者”,在介入与旁观上海的同时,也被周遭事物介入与旁观。二十余年来,一个人、一座城不断地进行着心灵对话与双向互动,由狭路相逢的过客转变为情深义重的挚友。他乡与故乡、归人与过客、追寻与守望在188体育官方ios中反复回响,现实的、历史的、想象的建构与消解交错驳杂,共同汇就汉语的汪洋,留下《上海记》里风华无限的诗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