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打造新时代文学晋旅 ——访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
日前,山西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太原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李骏虎当选山西省作协主席。本报记者就此对李骏虎进行了专访。
记 者:李骏虎老师您好,祝贺您连任山西省作协主席。您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
李骏虎:首先是满满的幸福感,连续两届当选主席,全省作家朋友的信任让我深受感动,同时更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山西是现实主义文学大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出现过“山药蛋派”和“晋军崛起”两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如何团结带领新时代文学晋旅弘扬赵树理为人民写作的精神,继承“山药蛋派”老一辈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创新文学探索实践,打造黄土高原上的新时代文学高峰,是新一届主席团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信心满满,一是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二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三是山西作家代际有序、队伍壮大,老中青三代作家群都活跃在全国文坛,而且基层文学力量坚实,科幻文学和网络文学成绩瞩目。相信山西文学必将再创辉煌。
记 者:第七次作代会以来,山西省作协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骏虎:七代会以来,山西文学百花齐放、成绩斐然。我们积极组织全省作家申报中国作协“两个计划”,吕新的长篇小说《深山》、葛水平的长篇小说《和平》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重新生活》《古灵魂》《你好,安娜》等优秀作品产生广泛影响,赵瑜等参与中国作协《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11部作品全部完成并出版,《掷地有声》《红色银行》《特钢密码》《将军和他的树》《大地》等入选中宣部优秀对外宣传品、重点主题出版物和好书榜。杨铁军获鲁迅文学奖翻译奖。一批作家作品获各类奖项200余种,《母系氏家》等多部作品输出海外版权。根据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刘慈欣作品改编的《流浪地球》《三体》开辟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山西作家编剧的《战狼》系列和《县委大院》等一批作品频上热搜。山西网络作家的多部作品荣登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等榜单,新锐作家群风起云涌。山西省作协多次荣获中国作协“深扎”主题实践先进集体,一批作家获中国作协“深扎”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荣誉。承办中国作协山西文学周,组织举行“山西文学周·晋城篇”和赵树理文学奖颁奖典礼、“山西文学周·临汾篇”和西戎文学奖颁奖典礼等活动。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活动,举办文学公益活动300余场,建立文学志愿服务队175支、读书驿站368个,先后被中国作协评为“社会联络工作先进集体”“著作权开发先进单位”。
记 者:下一步,山西省作协在抓创作、出精品方面将有什么重点举措?
李骏虎:我们要继续打造好“新时代文学晋旅”品牌,引导山西作家坚持“用作品说话”,营造比学赶超搞创作的良好氛围。下一步将组织实施好《山西省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扶持激励办法》,力求通过奖励精品力作,调动全省广大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此外,还将不断在创作规划、选题策划、作品打磨上下功夫,力争每年推出一批重要作品,入选中国作协“两个计划”;力争每年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发表,获得重要文学奖项,引起社会反响。
记 者: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山西省作协将如何赓续三晋文脉,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把文学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李骏虎:AI写作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发展文学新质生产力,主动拥抱新变化、研究新规律、树立新观念,关注新业态、新生活、新成就,探索新的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和叙事对象,适应新的传播媒介、新的阅读方式、新的文学载体,寻求作协工作、文学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契合点。特别是要关注云计算、数字阅读、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要素,促进文学与科技、文旅等融合发展,促进优秀文学作品的多形态转化,不断拓展文学的新场域。
山西省委、省政府将文旅产业作为转型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挖掘山西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心策划创作选题,引导文学精品创作。组织举办优秀作家作品研讨会、“著名作家山西行”主题创作、全国文学名刊名编名家笔会等活动,创作推出更多文学精品。深挖三晋大地上的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晋商诚信文化、能吏廉政文化等三晋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承载的灿烂文明作为书写对象,不断助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文学贡献。
记 者:山西省作协今后将如何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青年作家上下功夫,更好打造新时代文学晋旅?
李骏虎:这些年我们依托活跃的中青年作家队伍,专门在省作协机关开辟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作家活动室,加挂“名家精品孵化室”的牌子,在墙壁上挂着一条“扇形批评会”的红色条幅。谁写出新作品来,自主交给几位作家、评论家审读,读完大家围着作者扇形而坐,给他提修改意见;改完再来一次,直到打磨成形,再交给刊物或者出版社。我们还建立了“新时代文学晋旅”作家微信群,大家每天在群里互晒作品,你追我赶,动力十足。我们把“扇形批评会”戏称为“永不落幕的会标”,这种形式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断组织作家持续在重要刊物上刊发作品专辑,形成新的文学现象。
今年春天,我们将在鲁迅文学院举办山西中青年作家高研班,集训“文学晋旅”,使他们向着名家大家迈进。此外,还将不断组织举行高规格、针对性强的作家作品研讨会;拓展宣传推荐作品的渠道,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的新形势新特点,积极与新媒体合作,让好作家、好作品持续发出声音;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推动更多山西作家优秀作品改编为影视剧等,扩大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
同时,我们不断在机制上进行创新,着力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好签约作家评审和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办好山西作家高研班、名家工作室,充分发挥省作协各文学专业委员会和报告文学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各类平台,既要培养骨干作家,也要对创作潜质较好的青年作家加大扶持力度,将更多作家推向全国。我们将把精力和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作协组织和作家、新文学群体、文学爱好者倾斜,如山西省作协主办的《山西文学》《黄河》都开通了“直通车”邮箱,市县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每期都可向这两本杂志推荐一篇优秀作品,供其择优选发。这个制度我们也要坚持下去,力求不断发现新的基层文学人才。我们还要立足山西文学辉煌的历史和新时代山西文学的丰富实践,团结188金宝搏自信推荐人才,构建具有山西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学188金宝搏自信推荐话语体系。持续开展“新时代文学现场——山西作家访谈录”,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深度阐释新时代山西文学的艺术特征和内在精神,集结山西中青年实力作家、评论家传承三晋文脉,守正创新、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