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2025年第1期|杨海蒂:从故乡到异乡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里是五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现存的三大片热带雨林之一。
巍峨壮丽的五指山,山体状如巨掌,五峰似撑天五指,明代四大圣僧之一憨山大师誉之“五指回拱,特起中天,为琼之祖龙”。五指山重峦叠嶂、奇峰秀拔、林海滔滔、溪洞交错、清泉清冽、奇石突兀、断崖天堑、龙潭飞瀑,这一长串形容词只为了说明它的瑰丽多姿、奇特雄伟、景象万千。
古往今来,五指山吸引着不少骚人墨客为之写下壮丽诗篇,以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丘濬六岁时所作《五指山》流传最广:“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霁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小小年纪就“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真是了得。诗歌想象绮丽、状物传神、审美超凡,把五指山描绘得灵动有趣,让人过目难忘。丘濬与白玉蟾、海瑞同为海南琼山的历史名人。
热带雨林大多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五指山与夏威夷、加勒比海、红海等海域纬度相当,五指山热带雨林的风物景象几乎囊括了不同地域热带雨林的所有特征。五指山热带雨林保存较为完好,五指山风景区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高峻神奇、文化丰赡的五指山,被盛赞的词语何其多——海南屋脊,海南顶峰,海南第一山,海南岛的象征,南国夏宫,清凉世界,海南岛的精神父亲,海南岛的“万河之源”等。“不到五指山,枉到海南游”,此话充分展示了当地人的自豪感,谁到了海南会不去五指山呢?
世间许多美景奇观因缺少知名度而鲜为人知,这些美景奇观只有慢下来才有机会得以欣赏。五指山红山乡奇特的“石瀑”群和神秘的“龙凤瀑”,就在海口至三亚的国道海榆中线旁,遗憾的是“养在深闺人未知”。推开障目之树枝,扑入眼帘的是奇形怪状的赤褐色石头层层叠叠覆盖着整个山谷,景象非常奇异壮观,其中逆天的“三生石”巨石压大石、大石压小石的霸凌,让我心生不忍又忍俊不禁。“龙凤瀑”在“石瀑”下方,形状不可描述,请各位看官尽情发挥想象力吧。
五指山热带雨林位于五指山市水满乡境内,集中了热带山地雨林、热带沟谷雨林的典型景观,是尚未开发的绿色宝库。这儿除了保存得极为完整的原始雨林,外人什么都看不到。水满乡因水满河得名,水满河是黎族的母亲河,由五指山原始森林中的山泉水汇聚而成,时而水流湍急时而水平如镜。“水满”为黎语地名,最早出现于清代海南方志,汉语含义是“非常古老、至高无上”。五指山热带雨林地势较高,进入水满乡就像走进了一首简素清新的诗词:清澈湛蓝的天空,沁人心脾的空气,枝繁叶茂的树木,百卉含英的花草,纵横交错的田野……产自水满乡的水满茶,在清代被定为贡品,而今也是有市无价难以买到的珍品。
五指山是黎族、苗族聚居地,史诗《五指山传》是黎族人民的创世神话,歌曲《久久不见久久见》就是从五指山黎寨传出来的。在五指山的崇山峻岭中,黎族先民用顽强毅力开凿出的牙胡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这是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外,五指山馈赠给世人一方壮美的艺术圣地。
森林浩瀚的五指山热带雨林,是丰富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生物药材资源宝库,仅兰花就达一千多个品种,其他雨林中难得一见的“板根”,像木屏风般不时挡住我们的脚步。一棵树龄两千六百余年的参天陆均松,被当地人尊为“五指神树”;另一棵树龄两千年昂然耸立的陆均松,则被游客当作树王膜拜。原始热带雨林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指山时有珍禽异兽出没,而怪头怪脑的鳞皮厚蹼蟾、方头方脑的脆皮蛙等十余种两栖类动物,属于不折不扣的五指山特有物种。
因极其稀少极为罕见,海南鳽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又因其昼伏夜出,行动诡秘,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系英国人于一八九八年在五指山首次发现而得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无影无踪,似人间蒸发了一样,想要一睹芳容,只能去大洋彼岸的大英博物馆瞻仰世间绝无仅有的一副标本。近年来,海南鳽现身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这是设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成果。海南鳽为中国特产鸟,全世界总共不到一百只,属最濒危的鸟类之一。
白鹭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是古代文人笔下的美好飞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不朽名句,美不胜收意蕴无穷。六十多年前,白鹭来到五指山洪斗坡村落户,村民视之为吉祥鸟,自觉订立村规民约爱鸟护鸟,从不加害于它们,而且在村庄四周种植大量果树,为白鹭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洪斗坡村仅有十多户人家,却有一千多只白鹭,村里到处可见白鹭飞翔、嬉戏、相互爱抚的美景,村庄活脱脱是一幅“仙鹭呈祥”百寿图,成为著名的“白鹭乐园”,是独特的生态景观。
神秘美丽的桃花水母,因形如桃花且“桃花开时始见,花落后即无”得名,是一种濒临绝迹的古老珍稀腔肠动物,最早诞生于六亿年前,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明万历年间《归州志》对“桃花鱼”的记载,是世界上对桃花水母最早的记录,古籍描述其“形圆,薄如蝉翼,浮水面作翕张状”。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属于世界物种保护级别最高的“极危生物”。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指山什会村发现了桃花水母,可见五指山的生态环境有多好。
置身于五指山主峰,云雾从身边缓缓飘过,极目远眺,大海广阔无垠烟波浩渺。法国的罗曼·罗兰曾说过:“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平原,心中便会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伟大的文学家总能精妙地道出我们的心声。
在中国文化中,山是可以通天的风云交集之地,寺庙是人与神佛的通灵之所,寺庙建筑都采用升腾之势,五指山上的寺庙建筑自不例外。中指峰上的观音禅寺殿宇巍峨庄严静谧,充溢着佛门清净之气。顺着岚光花影的菩提小径,在梵音赞唱中拾级而上,仰望观世音菩萨妙相庄严端坐于莲花座上,观世音菩萨悲悯俯视着芸芸众生,携带着菩萨的慈悲和祝福,带给人心灵的宁静和法喜。相传古时高山族人就在观音禅寺旁的巨石上磨刀,石头上至今还留有磨过刀的痕迹。秦汉之交时海南属南越国,高山族这个名称出现于明代之后,台湾高山族的来源是多源性的,主要就来自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古越人的一支。
峻峭奇拔的五指山,吸引着大量游人前来探险观光。喜爱挑战极限运动的年轻人,往往选择远足、登山、攀岩、漂流、露营、飙越野山地车;喜欢舒缓慢节奏生活的游客呢,则可以赏景、钓鱼、摄影、植树、观看野生动物。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总有一款适合你。
断岩交错的五指山大峡谷,是五指山热带雨林水景观集中区。五指山河流众多神出鬼没,一首古老的黎歌唱道:
五指山啊五条溪
汝知哪条载水多
汝知哪条流下海
汝知哪条流回来
在五指山雄伟宽广的山体中,险峻角峰和奇绝深谷构成巨幅绝美画卷。奇伟壮观的五指山瀑布群,水柱倾泻于巨石上飞溅起惊心动魄的飞瀑。沉寂的峡谷吐出料峭的寒气,给人以莫名的压迫感。在湿润、清新、沁凉的雾气中,我感觉到洪荒之力的存在。五指山大峡谷漂流全程长约六公里,呈S形的河段在雨林、奇峰、瀑布、绝壁中激进,船行其间险象环生,漂流者但见两岸悬崖绝壁云雾缭绕。当漂流途经水流落差极大的险滩时,船只忽左忽右或前或后,当时似乎惊险无比,过后却是回味无穷,故五指山大峡谷漂流享有“神州第一漂”之美名。至于五指山雨林谷漂流、红峡谷漂流,则让游客不仅可以在惊险中体验惊喜,还可饱览峡谷两岸古木繁花、藤萝密布、彩蝶纷飞的原始雨林景观。
文人骚客将中国山水之美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而我眼中的五指山,囊括了所有的山水之美。毫无疑问,五指山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响乐中的辉煌顶峰,是铿锵有力的压轴终曲。走进五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就像走进了大自然博物馆,走进了交响乐的殿堂。
五指山不仅有绿水青山,还有红色记忆。
五指山是海南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海南第一面红旗在五指山上升起,琼崖纵队后方司令部设在五指山。五指山野菜是海南最著名的野菜,以其无污染的品质、清脆嫩滑的口感拔得头筹,它曾是琼崖纵队战士的家常菜,故而得名“革命菜”。
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红色娘子军》、杰出的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就取材于琼崖纵队女子特务连的英雄事迹。海南女人带有台风的性格,平常默默无闻,有时却会呼啸,正如“红色娘子军”。惊艳世界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对芭蕾舞的革命、对西方古典芭蕾舞的颠覆,展现出中国芭蕾舞独有的风貌和民族风情,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唱遍大江南北的剧中配歌《万泉河水清又清》,吸收了五指山的民歌元素,开创了芭蕾舞剧载歌载舞的新形式。传唱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则借鉴了海南民歌《五指山歌》中的音乐元素,优美的旋律中透出阳刚之气,它不仅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还飞上了太空——二〇〇五年被“神六”宇航员带入太空播放: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
海南岛上保卫祖国
啊,五指山,啊,万泉河
你传颂着多少红军的故事
你日夜唱着红军的赞歌
我爱五指山的红棉树
红军曾在树下点篝火
我爱五指山的红石岩
红军曾在石上把刀磨
我爱红军走过的路
我沿着山路上哨所
我爱万泉河的清泉水
红军曾用河水煮野果
我爱万泉河的千重浪
红军在这里把敌人赶下河
…………
海南最美丽的水系万泉河,被海南人民视为心中的母亲河,被世界誉为“中国的亚马孙河”。万泉河古称多河,由“多河”演变为“万泉河”,与中国历史上唯一到过海南岛的皇帝有关。遥想宫廷倾轧的元朝中叶,皇子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被流放海南至琼州多河畔,泰定帝时召还,晋封怀王。大都政变时在大都称帝,是为元文宗。后来文宗将“多河”命名为“万泉河”,以此感恩报答海南百姓护他“万全”的深情厚谊。名称的变迁,诠释了海南母亲河的深沉与久远。
万泉河有南、北两源。南源从五指山东麓发端后,犹如一条美丽的白练,从五指山峰漂然而下,河流欢腾穿行于森林和田园,千回百转东流到举世闻名的琼海博鳌,从博鳌入海口投入南海的怀抱,至此完成了在大地上的壮阔旅程。无风三尺浪的南海,在夜色即将来临时,忽然又变回深蓝色,潮平岸阔静默如谜。无边无际的南中国海,明天又将翻开崭新篇章,一个新的时代正乘风破浪而来。
载弄之璋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被称为“琼台玉宇汉上城”的陕西汉中,真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尤其对汉人来说。汉中是汉朝的起点,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汉中既是汉江的发源地,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历经千年,汉风汉韵,源远流长。汉中还有汉江、汉山。汉江古有“天汉”之美称,《诗经》中有“维天有汉,鉴亦有光”。汉山是周公祭天的神山,曹操以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咏之。
土厚水清的汉中“青山汉水蓄王气”,浩荡两千二百多年帝王气英雄魂的汉中,自古深山藏美玉,“石韫玉而山辉”。汉代玉雕,正是后来历代尤其是清王朝宫廷玉器的典范。而今在汉中,在被联合国认可的“中国千年古县”南郑,在崇山峻岭中的碑坝山,勘探到大储量的汉玉,这真是陕西人民和汉中福地之大幸。《诗经·秦风》有“何以赠之,环瑰玉佩”,《大雅·民劳》中有“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汉玉,从远古走过来,从宫廷里走出来,从神坛走下来。
玉,在世界各地广受推崇,尤其在中国。
早在新石器时期,玉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玉”原为“王”,尊贵之至,只有君王才有资格佩戴。“玉者,国之重器,朝廷大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帝王大印是玉玺。于是乎,民间一旦发现玉,要进贡给君王,和氏献璧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于王与玉的故事,可谓骇人听闻,令人惊心动魄。
后来“王”逐渐演化为“玉”,开始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是国之力,玉则是国之瑰,因此,周穆王西巡时带上大量玉随行,以表求取和平之诚。玉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心灵、礼仪、文化。《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后来,有一条“玉石之路”专为玉石贸易而诞生,再后来,玉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打商品。
玉虽坚硬,却又温润,是故孔圣人对玉推崇备至,“君子比德于玉焉”。管子说玉有九德,荀子说玉有七德,许慎说玉有五德,象征“仁、义、智、勇、洁”,因而“君子必佩玉”“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玉比人喻事,以玉寄托高洁理想,意在提醒自己牢记玉的品德,务必守身如玉般修身养性。
圣贤们抬爱、君子们厚爱,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寓意美好、高贵、吉祥、柔和、安谧。是故,无论赞扬人之美貌、美德或其他事物之美,总是用玉来作比,如玉容、玉姿、玉言、玉声、玉手、玉臂、玉腿、玉肌、玉照、玉泉、琼浆玉液、琼楼玉宇、如花似玉、亭亭玉立、金枝玉叶、珠圆玉润、软香温玉、仙姿玉色、美如冠玉、芝兰玉树、冰清玉洁、浑金璞玉、金科玉律、珠玉在前、玉成好事等,不胜枚举。称三界的最高统治者为玉皇大帝,简直就是登峰造极了。玉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想起一则文坛趣闻。当代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本名黄永裕,最初发表作品时作者名用的是黄永裕,他的表叔沈从文建议他改笔名为黄永玉。沈从文说“永裕”不过是小康富裕,适合于一个布店老板而已,“永玉”则永远光泽明透。他接受表叔建议,从此“黄永玉”名扬天下。早知道“玉”对扬名立万影响这么大,我当初取个笔名叫杨玉嬛该多好。
无端地又想起“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这句话。《诗经·斯干》是这样写的:“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其大意是:若是宝贝公子生下来,让他睡到檀木雕的大床上,让他随意穿那漂亮衣裳,淘来精美的玉圭给他玩耍,你看他的哭声是多么嘹亮,将来定会大红蔽膝穿身上,成为我周室的君主或侯王。若是千金女儿生下来,让她睡到屋脚地边,小小的襁褓给她往身上穿,找来陶制的纺锤让她把玩,但愿她不招是惹非不怪异,每天循规蹈矩围着锅台转,通情达理不给父母惹麻烦。赠男孩玉圭,意在勉励他将来成君成王;给女孩纺锤,实则希望她将来当好家庭主妇。这虽然是对子女的一份美好的期盼和祝愿,也体现出古代男尊女卑到如此地步,让我庆幸自己生在男女平等的时代。
神、人、鬼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恨情仇,因为玉富灵性,人们相信,在身上挂块玉牌或戴件玉饰,就可以与神灵相通,三界之间便能靠玉来通灵。玉之所以能为宝,关键就在于通灵。所以玉不仅仅是王公贵胄生前炫耀身份地位的专享品,也是他们死后的陪葬品。但也不是谁想用玉陪葬就可以做到的,即便君王,倘若无德,死后亦不可用玉器陪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皆植根于此。
佛道认为玉是具有祛邪避凶法力的灵石。佛家对玉能如此崇尚,人们更加认定玉之灵性不仅能辟邪、镇宅,还能给人带来难以言传的喜瑞、吉祥。对于男女爱情来说,玉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华夏玉道,通神达俗,君威国祚玉为鉴,男欢女爱玉作证。男女传情达意“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比如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十分欢喜,惊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觉得只有高贵纯洁的美玉才配得上她,恨不得取下脖子上的通灵宝玉相赠。
历史上宫闱中,帝王、嫔妃养生美容离不开玉。传说武则天玉粉养颜,宋徽宗嗜玉成癖,慈禧持玉拂面,香妃因佩戴金香玉而浑身香气迷人。最负盛名的当数关于杨贵妃的桥段。杨氏衔玉而生,得名“玉环”,及至“杨家有女初长成”,因“姿质丰艳”为唐玄宗垂涎。当皇上的哪会管什么伦理道德?儿媳妇杨玉环“一朝选在君王侧”,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杨贵妃体胖怕热,玄宗便赏以玉鱼,让其含于口中以解暑。得宠如此,又含玉生津,贵妃更是出落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真真活色生香。
随着时代变迁,玉这至尊珠宝早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信奉“男无玉不壮,女无玉不美”。佩玉不但美观,且玉越放越值钱,故而老百姓一旦手有余钱,就会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欲望:买玉。所谓“乱世黄金盛世玉”,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说的都是收藏之道。当然也有双管齐下的,“金玉满堂”是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共同的愿望。
陕西蓝田玉很有名,有千古名句“蓝田日暖玉生烟”。其实蓝田玉质地并不很润泽细腻,但颜色比较丰富。然而玉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文化产品,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玉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是浸入骨子里灵魂里的。
金香玉远比蓝田玉神秘、名贵得多。
金香玉貌似质朴无华,却是稀世之宝,太难看到,更难得到,所以“有钱难买金香玉”。古代皇宫贵族对金香玉早有珍藏,且有诸多记载,最早见于唐肃宗以金香玉赠大臣为其辟邪;清代大才子纪晓岚,在其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和其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对金香玉不吝赞美。
古占星学者认为,金香玉是吉祥的象征,拥有金香玉不仅能逢凶化吉,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运。
读雷抒雁先生大作《分香散玉》,文中提到汉中某县有一老汉,一日赶集回家,内急便到路边山根隐蔽处大解,意外拾得一块能散发香味的石头。这块石头,帮老汉躲过车祸,救了他一命。老汉相信这是块神奇的石头,便虔诚地供了起来。村里人都觉得神奇,就撺掇老汉去检测是何物,结果是远古时期香木的化石,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香玉。老汉抱回家秘藏,再不示人。后来这块金香玉为四人所有,其一主人便是贾平凹。文中这样写道:“……他是去汉中采风,听说了这个故事走访老汉。老汉念他是个作家,也就给了他一块。贾平凹的骄傲还在于,虽说世上有四个人有这东西,但戴在身上的,只有他一人!”凹公因“当今世上只有四个人拥有,只有自己一个人佩戴”而扬扬得意,带到北京嘚瑟。雷抒雁、白描等五位陕西籍雅士争相观赏,结果乐极出岔,金香玉跌落,与大理石相撞破碎。碎裂声让贾平凹先是一惊,接着闭目伸手,叫道:“六块,六块!”果然如此,大家无不目瞪口呆。贾平凹认为此乃天意,干脆送每人一块。
玉是石头精华,石之美者谓之玉,而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玉石,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齐全,汉中玉因而被称为“中国彩玉”。汉中玉含有大量透辉石,是翡翠的重要成分,颜色是纯洁的白色,被誉为“白翠”。
自金香玉面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热爱从未减退。“在古老的陕西汉中,一座幽深的山中,蕴藏着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气的美玉,这就是人们寻觅已久、只见诸史料记载而难得一睹芳容的奇珍玉石——金香玉。”这段话广泛流传,一些人做梦都在寻觅金香玉。因此,金香玉被称为汉玉中的极品。
机缘而至,我在汉中有幸目睹了金香玉。那古朴醇厚的颜色,深褐如泥土,不事张扬,不露锋芒;那温润细腻的质地,如凝练的油脂,渗透出迷醉心魂的芳香;那纯正明亮的光芒,清新如初阳,凛于内而形于外。金香玉真正“色可以濡目,性可以涤身,光可以照心”。金香玉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而成国色天香,金香玉至朴至艳、至拙至巧、至简至美。
美,是玉的最高法则。美玉养美人,一笑倾国的绝代佳人褒姒,就是汉中人。
从古至今,女人常常把梦想寄托在珠玉上,其中最爱,首推玉镯。自古以来,女人对玉镯的热爱一直盛行不衰。春秋时期的扁圆形玉镯款式,依然是现代妇女最钟情的“福镯”。隋、唐、宋朝,女子佩戴玉镯成风,连佛教题材绘画,壁画中的仕女、飞天、菩萨,也大多离不开玉镯。到了明、清、民国,玉镯材质之佳、款式之多、造型之美、工艺之精,空前绝后。中老年女子钟爱玉镯,则多是为了辟邪——据说只要玉镯在腕,即使不慎摔跤跌倒,身体也不会受伤,自有玉镯护佑。
多年前,看过由白先勇小说改编的影片《玉卿嫂》,至今记忆犹新。因家庭变故,柳家少奶奶单玉卿沦为帮佣玉卿嫂。影片里,玉卿嫂在试水温时,肌肤胜雪的皓腕眼前那么一晃,戴着玉镯子的玉手蜻蜓般在水里那么一飞,当即让我惊艳。不用前戏交代,一看就知道她是从富人家出来的。
玉卿嫂洗衣服的画面,也让我永生难忘:一下一下,玉手在搓衣板上来来回回,一荡一荡,那玉镯让我心旌摇曳神魂颠倒。玉卿嫂是那么笃定、平静、温婉,一派心如止水的模样。这样的处变不惊,这样的外柔内刚,应当来自她内心的底气和她留存的梦想吧,那可都是由其玉腕上的贵重玉镯做底子的啊。
观赏过电影《玉卿嫂》之后,我的首饰渐渐演化为手饰:玉镯。见识过汉中玉后,我的手饰梦想开始壮大了:金香玉手镯。总之,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除了雪,这里拥有一切
置身于斯里兰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类的词语,用在这样的地方毫无违和感。在僧伽罗语中,斯里兰卡意为“光明的乐土”“光明富庶的土地”。斯里兰卡即锡兰。“锡兰”二字,常见于中国典籍,可见两国之间的情谊。斯里兰卡的形状,恰似一枚宝石吊坠,也像一颗情人的眼泪,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岛屿”。
无边无际的红树林缠绕着海岸,四面八方包围着“最美的岛屿”,茂密的森林铺天盖地覆盖着“最美的岛屿”。森林里有着无比丰富的生态多样性,也潜伏着地球上最狠毒的眼镜蛇……对斯里兰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言以蔽之:“除了雪,这里拥有一切。”
从中世纪起,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就是全球重要商业港口,有“东西方十字路口”之称,诱人的兰卡宝石、“最干净的茶”锡兰红茶,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兰卡宝石和锡兰红茶,也是吸引我前来的重要因素。
其实,锡兰红茶的祖先就在中国,差不多两百年前,英国人从中国引进山茶树,让它们在锡兰生根发芽。
科伦坡处处可见欧式建筑,这是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留下的历史印记。现如今坐落于总统府后面的“莲花(电视)塔”,是斯里兰卡地标性建筑,它是南亚的最高建筑。
斯里兰卡是佛国,全国有几千座佛寺,但看着维多利亚公园门口五短身材的变形金佛,我也是醉了。岗嘎拉马寺里的观音菩萨和关公塑像,我一眼就认得出它们来自中国。寺庭院里还有一尊大玉佛,连同佛龛重达四十八吨,系福建泉州商人捐赠。
这是文化交流,也是礼尚往来。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历经十多年,游历三十多国,第一个将梵文经典引入中国。法显游历的第十年年底,从印度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搭乘商船,渡孟加拉湾,到达狮子国(锡兰,今斯里兰卡)。笃信佛教的国王听法显说中国的孝武帝崇奉佛教,特遣使者赠给孝武帝一尊四尺二寸高的玉佛。孝武帝将玉佛供奉于南京瓦官寺,可惜后来失传了。法显回国后著述《佛国记》,记录了锡兰的风土人情,成为研究锡兰的重要史料。法显在斯里兰卡几乎家喻户晓,备受崇敬,栖身过的岩洞被称为“法显岩洞”,一直香火鼎盛。
另一个为斯里兰卡人熟知的中国人是郑和。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保存着一块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石碑顶部刻有花纹和二龙戏珠浮雕,右侧的汉字依稀可辨:“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左侧横书的泰米尔文、波斯文损毁较为严重。郑和下西洋前在南京将石碑刻好,分别用三种语言表示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敬颂,体现出大明王朝的世界眼光和中国气度。郑和在海外多地立碑,但被发现并保存至今的独此一块,它是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真实历史见证。
后来,中国和锡兰两国之间交往越发密切。据《明史》记载,锡兰国王派王子出使中国,船队抵达福建泉州后,王子登岸四处闲逛,对繁华的泉州港以及满城盛开的刺桐花钟爱有加。王子在华期间,锡兰国发生重大变故,归国无望的王子索性定居泉州,取“世”为姓,世代繁衍。
每年东南信风吹起,洋流轻拂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是世界尽头灵魂的故乡。在东西古城的菩提树下,回想锡吉里耶的经文,赴一场康提的众神狂欢。世界短篇小说巨匠马克·吐温饱含深情提到的康提位于斯里兰卡中部,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园。
自从佛牙从印度传入,锡兰便成为佛国,几千座佛寺遍全国,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而闻名于世的佛牙寺,则坐落于美丽的康提湖畔,康提因而成为全世界佛教徒的朝圣地。巨大而秀美的康提湖位于康提市中心,湖边树木参天,湖中莲花怒放。康提湖之于康提,犹如西湖之于杭州、金海湖之于上海奉贤、南湖之于南宁,是城市的灵魂,是市民的骄傲。
我抵达佛牙寺当日,正是礼拜天,朝圣者络绎不绝,寺院被挤得水泄不通。朝拜者无论男女老幼,皆着白衣,面容庄严肃穆。花香四溢的佛牙寺,看不到一个功德箱,我想捐钱却找不到地方。佛牙寺是真正的莲花净土,只有花香没有铜臭。一年一度的康提佛牙节,是世界上隆重的佛教庆典。开幕式在万人簇拥下进行,武装到牙齿的领头大象闪亮登场,身驮装有佛牙舍利的银匣子,带领数十头盛装打扮的大象,骄傲地巡游全城。每头大象脖颈上都挂着铃铛,每走一步都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十分悦耳。
世上仅存的两颗佛牙舍利,分别供奉于远在南亚的佛牙寺、近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的灵光寺,两处佛教圣地我都拜谒到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位于北部的阿努拉德普勒,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城市,曾经是至高无上的僧伽罗皇城,而今是一座弥漫着信仰与修行气息的佛教圣城,整个老城区被辟为考古园地。阿努拉德普勒之所以成为佛教圣城,是因为城中有圣菩提寺;菩提寺之所以成为圣菩提寺,是因为寺中有圣菩提树。无畏山寺是阿努拉德普勒古城的另一座著名寺庙,法显大师曾在此修行两年,《佛国记》中对它有诸多记载。
像世界其他地方的佛教信徒一样,中国僧众也以从锡兰引进的菩提树为尊。岭南著名佛寺庆云寺,植有两株二百多年前引自锡兰的菩提树,寺院将其奉为至宝,小心翼翼严加保护。二〇〇五年,为了促进中斯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斯里兰卡僧王级大长老、佛牙寺大管家、菩提长老等人,组成佛教代表团,全程护送三株珍贵的菩提树到云南。中国佛教界在昆明著名的古刹圆通寺举行了隆重的菩提树安奉仪式。
从美瑞莎到加勒,沿着西南海岸线行走,一路上“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在婆娑的棕榈树下观赏世界上最奇特的钓鱼方式,真是奇妙的感受。一个个古铜色皮肤的渔民,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他们的“钓鱼台”是一根根高耸的木杆。鱼竿在渔民手中上下翻飞,嗖的一下鱼钩入海了,啪的一声渔民起竿了。那划过天空的一道道银色光弧,便是上当咬钩的沙丁鱼。这种不用钓饵的高跷钓鱼,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捕鱼方式,是斯里兰卡著名的标志性画面。
处于印度洋边缘的加勒,是世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是最早入列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加勒古城的历史和地理都很复杂。在远古时代,加勒海湾就投入使用,加勒港口非常活跃。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盯上了加勒,强行攻入,并用坚固的花岗岩建成三个堡垒,称之为“太阳”“月亮”“明星”。一百年后,荷兰人占领加勒城堡,在葡萄牙人的军事要塞上增建壁垒,就地取材用珊瑚砌筑环岛城墙。之后,英国、法国、丹麦、西班牙等帝国,全对加勒垂涎三尺,一通混战,英国胜出,加勒半岛沦落为大不列颠殖民地。
郑和随船携带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是英国炮舰工程师托玛林于一九一一年在加勒偶然发现的,当时被用作下水道的盖子,简直暴殄天物。
加勒古城及其十四座城堡,以及其他军事、商业、民用建筑,都建筑在岩石半岛上,成为世界上一大奇观。在热带雨林的掩映下,黄色的葡式建筑、白色的西式回廊、青色的荷兰教堂若隐若现。一个印度耍蛇人吹奏起魔笛,小竹篓里的灵蛇探出脑袋,身子慢慢地爬出来,随着笛声妖娆起舞。这个场景酷似电影《卡门》的镜头,吸引着我长久驻足。
日落时分,是尼甘布最迷人的时候。尼甘布这个西部港口城市,有斯里兰卡最大的鱼市,有造型非常独特、洋气、前卫的五星级酒店,价格亲民。酒店大门外有很多小三轮TUK-TUK,是斯里兰卡特有的出租车,别有风味。走街串巷,处处是当地人纯真的笑脸、善意的眼神,随处可见身着纱丽身姿曼妙的美人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千娇百媚,我见犹怜。
揖别群山环抱的斯里兰卡“国家文化中心”康提,拜别锡兰古皇城阿努拉德普勒,告别“远东窗口和地中海缩影”加勒古城,离别纯净、迷人、原生态的美蕊沙海滩,作别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海边小镇尼甘布,我坐上慢悠悠的《千与千寻》同款海上火车回科伦坡。没有车门的小火车,沿着风景如画的印度洋海岸慢慢行进,我的心情就像风一样自由。沿途到处可见大象和小动物,它们在人的眼皮底下无所顾忌地晃晃悠悠。在这个莲花遍地盛开的海岛佛国,任谁都会自然而然将生活节奏放慢,不用呼唤“等等灵魂”,灵魂随时都在。
我多么喜欢斯里兰卡,多么喜欢这个被人们称作“一生必去一次的国度”。据说人有三生三世,相信我的一个前世就在那儿,或许是康提湖中的一朵莲花,又或许是菩提寺中的一片落叶。
【杨海蒂,女,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文学作品多部,大量作品用作试题、教材教辅,被译介为外文,入选百余种选本、选刊、年鉴。曾获丰子恺188体育官方ios奖、北京文学奖、六盘山文学奖、中国·大河诗歌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长篇188体育官方ios《这方热土》入选国家“十本生态文学好书”和“国家公园建设成就展”。兼任三毛188体育官方ios奖、丁玲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评委,《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排行榜”评委及“第一缕阳光·全民同拍”全球公益宣传大使,《人民日报》校园领读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