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三门作家新书首发:文学如何承载社会温度?
来源:央广网 | 李梦珩   2025年03月31日08:44

3月27日,杭州富阳花开岭寻子驿站迎来一场特别的新书发布会。三门县作家杨国强的处女作《姐姐等在天堂》在此首发,这部历时三年完成的纪实文学作品,成为观察浙江基层文学如何介入社会议题的鲜活样本。当个人记忆与公益叙事在文学场域相遇,浙东小城三门的文学土壤正生长出别样的文化果实。

花开岭寻子驿站(谢亦凌 摄)

文学土壤里的“接力棒”

三门县作协名誉主席郑仲馗在发布会上提到,从《三门湾》文学社到“渔家记忆”口述史工程,这片土地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敏锐触角。“我们每年组织‘方言写作坊’,让基层作者用母语记录时代温度。”郑仲馗说,杨国强正是在这样的生态中,从企业职工转型为用文字记录公益的作家。

《姐姐等在天堂》以家族故事为切口,记录了全国11个寻亲家庭的生存样本。书中既有“寻亲地图”的可视化呈现,也有“失散家庭口述史”的档案式整理。

《姐姐等在天堂》(谢亦凌 摄)

值得一提的是,杨国强将部分新书捐赠给花开岭寻子驿站,用于支持基层作者创作民生议题作品。

基层文学的“破圈实验”

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三门县以文学为切口探索精神共富路径。从“渔家书屋”工程到“海丝文学节”,这座小城正构建起全链条文学生态。《姐姐等在天堂》的破圈,正是文学“软实力”转化为社会“共情力”的生动案例。

文学交汇处的“共情共振”

此次新书选择在郁达夫故里富阳发布,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富春江畔,郁达夫笔下“一江活水”的文脉延续至今,当代作家麦家更以《解密》《人生海海》等作品,将家乡的山水气韵转化为世界性的文学表达。当三门的基层叙事与富阳的文学传统相遇,恰如郁达夫所言:“文学是生活外的桥”。

当三门的“方言写作”与富阳的“山水文学”在此交汇,文学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表达,而成为连接地域、跨越代际的文化纽带。这种“以文会友”的发布形式,也为浙江基层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察样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