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时代的黄金池中捞起一张张金箔 ——读赵晓梦随笔集《缓冲地带》
来源:文艺报 | 雍 也   2025年04月01日08:57

赵晓梦新作《缓冲地带》内容亲切动人,文辞灵动飘飞,篇章舒卷自如,情感茂盛丰沛,思绪颗粒饱满,体现出三个鲜明特点:时代的斑斓光影;深厚的文化情怀;丰赡的诗情画意。

时代的斑斓光影。新闻理论界有一个论断——记者是站在时代桅杆上的人。此书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这应是其职业经历深度濡染的结果。少年时,赵晓梦靠文学天赋,带上作品登门自荐,完成许多人难以企及的升业与就业。因此,当我们看到文中所述:“乡广播站高音喇叭里一个男人在吼‘镜湾村三社的赵晓梦听着,你被西南师范大学录取了,快点到乡邮政所取挂号信。’”禁不住笑从中来,更感到熟悉亲切。他参与了成都乃至四川改革开放史上的许多耳目一新事件的报道,如车展、彩电、股票、房地产问世等,可谓改革开放历史的亲密接触者、见证者、记录者和书写者。本书以小见大地反映出人民、社会和国家由贫困到小康、由萧条到繁荣、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那是一段欣欣向荣、人民生活不断提升的历史进程,那是一段万物随时都在生长、活力随处都在奔涌的动人景象。赵晓梦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那一枝一叶的蓬勃生长,更用深情的笔墨,歌咏了改革开放这个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关键一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这样带着时代印记、脉搏、呼吸和跫音的书写。

深厚的文化情怀。寻根问道寄情怀——书中《伤心凉粉》一文几乎把我吓一跳:他竟然将洛带古镇一碗伤心凉粉洋洋洒洒写了8个部分、近20个页码、一万余字!他从一碗凉粉怎样令人伤心,到何以令人伤心,到蕴含的时代烟云与伤痛,浓墨重彩地书写黎民百姓的汗水泪水与疼痛哭喊,它产生的土壤里生发过的惨剧、荒芜、隐忍、奋斗和新生:一碗伤心凉粉竟然写出了一部湖广填四川极简史、一部川菜形成极简史、一部近代巴蜀方言极简史、一部巴蜀经济社会发展极简史,而且天衣无缝珠联璧合,反映出一方土地和人民的艰苦卓绝、坚韧不拔和奋斗拼搏,令人唏嘘不已。

访古探幽释情怀——《明轩记》看似是对一个又一个民国公馆的踏勘游赏,实则是对其标举的“居仁由义”、清廉自持之风的嘉许。而《夕佳山》则是对渔樵耕读、崇文重教优良传统的深情回望与动情书写。《一张纸的光》中有对独木难支的传统技艺的凭吊,《一纸码头的烟云》更有不绝如缕的乡愁。而《嘉陵江小三峡》则是通过对家乡三个峡谷的立体式考察、纵深式扫描、全息式呈现、咀嚼式书写,情深意切地表达出对家乡丰厚坚实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坚贞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热烈赞颂。

这些188体育官方ios,可谓义理考据和辞章兼备的188体育官方ios,从其切口和行文上说,也是拒绝程式化、不拘一格的188体育官方ios。

丰赡的诗情画意。诗意的书写随处可见。如写儿时经历,面对自己种植而被父亲铲去的桉树,“我被他们来不及喊痛就死去的惨状所感染,愤怒地扑向父亲的锄头”。如写泽雅风物,“溪涧里鱼的嘴唇,屋顶上探出新牙的草,远处刚醒来的山层林尽染,蓝色天空没一丝杂念,水声、人语、狗吠条理清晰,阡陌的交汇点,都被阳光提前抵达。剩下的阿婆,在作坊里捞纸。”如写谢灵运的诗作,“从一条江里捞起的现实,既有苔藓一样跳动的光泽,又有蝉虫一样刺耳的寂静”。这样的书写比比皆是,让读者有如漫步在碧水长流的江河岸边,频频遇见五彩斑斓的玉石。

诗意的性情随处流淌。对城市生活的戒备,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对出游出行的热衷,对生活幽微的书写均可见其诗性十足。如因眷念一缕阳光而远行,如喜欢飙车的疯狂,如因女儿为自己唱歌鞠躬而落泪。

本书体现出作家颇具率真之性、任侠之气、诗家之笔、赤子之心的性格。熟悉赵晓梦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上,确有今人难得一见的名士、侠士、壮士之风。

《缓冲地带》见人见事见思想,见情见义见性灵。同为上世纪70年代生人,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本书也可视为“70后”这一代人的成长小史、奋斗小史、心灵小史、生活小史。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