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红袖添香”到“红袖读书”—— 许婷:从红袖添香网站模式变迁看文学空间的性别角力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 许婷   2025年04月08日08:57

摘要:红袖添香作为国内的老牌文学网站,最初为面向女性网友的“仕女文学站”。随着个人网站时代的结束,红袖添香转变为带有文人情怀的综合性文学网站,并剥除了网站的性别特质。VIP付费阅读模式的创立,最终又将红袖添香以类型小说网站的样貌交还给了广大女性文学消费者,红袖添香由此成为“霸道总裁文”的大本营。红袖添香的发展史既反映出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变,亦折射出女性阅读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崛起。

关键词:文学网站;商业化;女性阅读;总裁文

红袖添香(www.hongxiu.com,以下简称“红袖”)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女频文学网站之一,被称为“霸道总裁文”的大本营,同时也是各类文学网站中存续时间最久、转型最多的一家。红袖的前身是世纪青年网[孙鹏(ID:heavenboy)等人创立]的红袖添香文学站,于1999年8月开通,因负责人芭蕉为女性,且网站建设只允许女性参与,被称为“仕女网站”。2001年1月红袖改版,在孙鹏等男性管理者的主导下,网站不再强调女性特征,定位为“中文原创文学家园”,主要发表188体育官方ios、诗歌等短篇内容,采取编辑审稿制度。迫于商业压力,红袖在2004年开始发布长篇连载小说,后逐渐转型为女性言情网站,并在2006年底推出VIP付费阅读制度,与晋江原创网(现名晋江文学城,以下简称“晋江”)、潇湘书院、起点女频(全称为起点中文网女生频道,现名起点女生网,起点中文网以下简称“起点”)并列为“女频四大网站”。2008年3月,红袖被盛大文学收购,逐渐以“总裁文”为核心类型,并在2015年随盛大并入阅文集团。2018年,阅文整合女频资源,推出移动阅读APP“红袖读书”,红袖作为阅文旗下网站,亦成为内容提供平台之一。1

学界对于红袖的研究主要从女频网站这一定位展开,关注言情小说的生产与读者接受。但事实上,红袖在成为专门的女频网站前,曾与榕树下、清韵书院等综合性文学网站齐名,有着与期刊相似的编辑制度。从诸体兼备的“仕女乐园”到主打“总裁文”的“女频基地”,红袖的转型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中颇有征候性,显露出不同商业模式在网络文学空间中的角力。网站最终的“女频”标签,更在这场角力中留下了一条探寻女性与网络文学关系的线索。那么,红袖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性别易手:从“仕女文学站”到“中文原创文学家园”

1995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的发轫之年,互联网正式步入民间。次年,上海市“九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组提出了名为“信息港”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各地电信系统开始建立地方“信息港”,向个人提供免费的储存空间。依托这一基础设施,各类个人主页开始出现。红袖的前身,便是河南省商都信息港下世纪青年网(www.21youth.com)的文学专题站。

1998年,商都信息港网民公社中活跃的一群青年人在孙鹏的牵头下成立了荆棘鸟制作组,创建了几个论坛版块,以“青春、唯美、浪漫、思索”为口号发布音乐、图片、短文等兴趣内容。以此为基础,荆棘鸟制作组在1999年7月20日开通了世纪青年网这一综合性个人主页,模仿门户网站的结构,向网友提供各类资讯。主页开通一个月后,出于内容细分的考虑,制作组中的女性成员芭蕉主导建立了文学专题站(www.wenxue.21youth.com),并将其命名为“红袖添香”。

红袖文学站的网页风格清新,画面以淡红色、橘粉色为主。开通数月后,网页增设了“红袖之舞”“边走边唱”“袖里藏香”“经典文辞”四个栏目。“红袖之舞”发布评论性文章,如《论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网络写手的文字状态》;“边走边唱”和“袖里藏香”主要是个人感想性质的188体育官方ios随笔,如安妮宝贝文集;“经典文辞”栏目则分享中外名家的短篇作品,如韦素园的《春雨》、鲁迅的《风筝》等。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原创栏目还是推介栏目,叙事类的作品都极为少见,这样的栏目划分与文类偏好对红袖之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关键的,此时的红袖是一个只允许女性参与建设、旨在发展网络女性文学的文学站。荆棘鸟制作组成员disha在一篇采访中回忆道,“芭蕉当时的想法是只让世纪青年的女性同胞来做这个网站,定位到女性文学”2。这一阶段的红袖首页公告中也写着:“‘红袖之舞’是一个旨在加强联络、共同促进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的女性文化团体……欢迎更多爱好文学的女性加入我们的队伍。”3这群都市女性精英们4以“红袖”自称,其创作内容则被外界认为“表现出现代仕女的文学风采”5。

如何理解“仕女”这一标签?作为封建时代特定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仕女”一词既指封建社会的中上层女性,同时又是绘画、文学、戏曲等众多艺术形式的表现对象,承载着时代的审美观念与礼教内涵。红袖的女性网友们借用了这一古典审美形象,将对自我的期许投射其中——“仕女”意味着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更代表着一种女性群体内部“簪花自娱”式的生活趣味与精神追求,这在红袖表现为围绕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交流。红袖的主导创建者芭蕉曾这样描述自己,“我受过很传统很封闭式的教育”,“现在所说的先锋人类可能不包括我这种,他们是我所羡慕的”。6这说明红袖的“仕女”标签,确实接续了士大夫文化传统,是对传统文艺中女性审美形象的借用。但与此同时,红袖又在原本的形象序列中将“仕女”由被观看的贵族淑女改写为自主的文化女性。“仕女”依然有着传统而温顺的面貌,但却不只是红袖添香的“解语花”,这种对传统概念的策略性借用,悄然改写了传统的性别结构。

李华新在《城市独语》中描述了这样一种女性,她们是“追求与男人同样的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女人”,“再也无法保持永远被欣赏的地位”,“想让更多的人认知她的思想和掩藏在时装下的活力”。7这里所说的“永远被欣赏的地位”正对应着传统文人“仕女画”中被精心描绘的女性形象,她们目光流转、风姿卓然,却只作为审美客体存在。红袖所希望建设的“女性文化团体”,正是要将女性从文化客体的位置解放出来,通过网站的女性文学创作与女性团体建设,展示女性与男性旗鼓相当的风采。

在李寻欢询问芭蕉是否以文学界的“美女作家”“女性写作”为自己定位时,芭蕉并不接受,她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传统”的,且没有显露出太过明确的性别意识。8在红袖网站上一些围绕性别的讨论中,网友也时常会以“中性”作结,强调对性别的超越。在小说《白蛇篇》中,芭蕉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穿‘真维斯’T恤衫A字裙厚底凉鞋的女孩对我说:‘官人切要记得还伞’。”9故事中,白素贞早已换上现代都市丽人的打扮,开口却仍是千年前男性为她写下的经典对白。但在芭蕉的笔下,这句“记得还伞”不再是情人的约定,而成为女性精怪在多个街头留下的一句咒语。可以说,这则故事以寓言的形式展现了女性言说的常见策略,即依托男性建构的话语体系与既定框架,通过模仿、挪用、改写等方式来进行自我表达。在这一时期,红袖原创作品的标题中,“思想”“感悟”一类的词汇出现频率极高,网站出现了大量以女性视角创作的随笔188体育官方ios,如《遥想聂小倩——倩女幽魂文字版》《孔雀东南飞之遥想刘兰芝》等,均是通过对经典文本中女性角色的重新解读来拆解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显示出女性强烈的自我言说欲望。

红袖对性别立场的言说策略,与同时期其他女性文学网站形成鲜明对比。1998年创立的桑桑学院与1999年创立的露西弗俱乐部是“先锋人类”在网络空间的聚集地,这两个网站主要面向女性亚文化爱好者,创作内容以耽美为主,填补了网络空间中女性本位的情欲书写的空白,被认为“充满禁忌和冒犯的基因”10,有着与温驯的“仕女”截然不同的创作实践。除去用户人群和文类偏好的不同,这两个网站与红袖在网站基础构架上的不同更值得关注。桑桑学院下的“耽美小岛”版块以公告形式郑重请男生离开,露西弗俱乐部则以密码“bl”(耽美的别名)为论坛加密,隔绝了外界的窥探。而红袖作为综合性主页的文学站,其内容是完全公开的,这也就意味着红袖上的女性创作实际一直面对着来自主站的男性用户们的审视。外部的目光,无疑会使被观看者产生相应的自我监督与审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红袖上有关性别的讨论大多相对温和,常试图以“超越性别”的话语搁置性别议题。

红袖在性别立场上的暧昧态度为它在21世纪初的转型埋下了伏笔。当互联网个人网站时代宣告终结,红袖作为女性创作自留地的身份也随之改变。2000年下半年,国内除去新浪、搜狐、网易等老牌门户网站外又兴起263、TOM等一系列新兴门户网站,个人创建的综合主页对大多数网友而言变得不再有吸引力。与此同时,荆棘鸟制作组的成员陆续离开,仅剩下孙鹏和disha两名男性。世纪青年网不得不开始考虑是否应当从“综”走向“专”。作为网站最热门、内容最丰富,同时经营维护成本最低的文学站点,红袖自然而然逐步取代世纪青年网,成为主站。

2001年1月,红袖(www.21red.net)改版上线,网站定位改为“中文原创文学家园”。孙鹏与disha认为过去的红袖“有局限性”,要“给红袖添香重新定位,让它更能够适合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发展”。11世纪青年网的布告栏里写道,“新版的红袖旨在做成一个开放式管理的文学社区,渴望您的参与和支持”12,剔除了红袖原本的性别限定。红袖的首页挂上了“梦里依稀有墨痕,忆昔红袖总添香”的标语,曾经主导网站创作与管理的“红袖”们被重新定义为“伴读书”的从属者。这样的变化是网站基于生存压力和管理者变动做出的选择,但这场转变能够顺利进行,更得益于红袖原有的“仕女”用户群体对“女性文学”的暧昧态度。红袖的性别易手就此开始,此后,越来越多的男性网友开始活跃在红袖。

随着网站投稿量的大幅增加,红袖在2001年4月组建了红袖编辑部,划分有188体育官方ios组、小说组、随笔组、诗词组,基本延续了传统文学期刊的作品分类。编辑部成员无偿参与网站工作,大多具有文学相关的专业背景,甚至有人是现实中的专职文学编辑。13这一阶段的网站内容大多可归于随笔感受一类,在诗词栏目中还时常出现男性用户间的唱和之作。红袖在2003年新推出了媒体栏目,开始与报纸、杂志、出版社等媒体进行合作。网站用户可以向合作媒体投稿,媒体也会在此发布征稿信息及用稿通知,原先的编辑审稿制度在此时很好地与线下媒体对接,越来越多的稿件涌入红袖。截至2003年9月,红袖的稿件库存累计达到18万篇,日均投稿量过千。同此前偏向个人感受的随笔相比,这时的红袖变得更强调“文学性”与“严肃性”。2003年,红袖举办“米兰·昆德拉专题”“春暖时节忆海子”与“解读张爱玲专题”等活动。杂文栏目中更有一系列文章被打上了“思想钩沉”的标签,能够看到《苏珊·朗格与符号论美学——对于一种美学体系的概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时情境下的反思》等学术性议论文章。

网站内容的变化加上媒体合作带来的曝光,使得红袖过去的性别元素彻底淡去,红袖也逐渐成为综合性文学网站的代表。尽管红袖仍然有相当多的女性用户,但她们的创作与男性用户区别不大。同时,受网站编辑的影响,红袖首页推介位置出现的作品也很少展露明显的性别色彩。正如红袖改版时“梦里依稀有墨痕,忆昔红袖总添香”的标语所示,网站的主要用户实际已经转变为被“红袖添香”的男性群体。于是,红袖的主页有《少年书生是我》式的失意慨叹,也有《论公共文化中的城市人文精神》样的挥斥方遒,更多的则是如《敦煌女子》一般站在男性视角描述对美丽女性、不期艳遇的渴盼。

与此同时,红袖的女性用户们变得面目模糊,她们依旧创作、阅读,但已经不再在作品中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更为荒诞的是,女性是否应该读书竟在红袖这一曾经的女性文学网站成为可以被讨论的问题。2005年初,一条名为《女人读书利弊谈》的帖子出现在红袖论坛文学版,并很快成为论坛的第一热帖,14两方观点各不相让。这条帖子迅速引来了论坛之外的评论:“一个叫做红袖添香的文学网站,在搞关于女人读书好还是不读书好的辩论,看了有那么点不舒服。红袖添香这个名字,男人喜欢倒还罢了,作为女人,是没有理由喜欢的……灯下读书的是男人,至于红袖,她们的任务不过是充作添香时的调剂……女人读书也好、不读书也好,首先一条,必须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做添香的准备。”15站外的女性网友敏锐地感知到“红袖添香”一词背后女性作为被凝视对象的客体性,站内的女性用户们却尚未意识到此间女性的尴尬位置——当帖子热度消散,红袖论坛依旧被去性别的文学讨论、创作交流填满。终于,红袖最初所定下的“致力于女性文学发展”的网站宗旨被彻底遗忘,从“仕女文学站”到“中文原创文学家园”,女性网络空间的丧失作为红袖性别易手的底色也在这一话题下显露无遗。

言情当道:商业转型中的性别赋权

红袖由个人主页转型为原创文学网站后,正式将商业化纳入网站的发展规划之中。作为免费文学网站,红袖既不支付创作者稿费也不收取阅读者费用,但得益于单日过万的网站浏览量,初期尚可依靠广告与厂商赞助维持运营。随着互联网行业寒冬的到来,红袖迅速失去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甚至需要网友募捐支持。与榕树下相似,红袖也开始尝试从出版与媒体合作业务上寻找盈利的可能,为此还尝试了企业专栏服务、征文征稿等方式,但大多没能持续下去。因为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红袖的发展在2003年左右现出颓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学历网民比重降低、低龄网民比重上升,互联网用户的质量出现了较大下滑。16红袖原有的188体育官方ios、诗歌类内容显然不能满足新一批网民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以起点、晋江为代表的主打长篇类型小说的网站正占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市场份额。于是,出于网站生存的考虑,本来以中短篇文学见长的红袖于2004年1月开通了长篇连载栏目。

红袖的长篇连载栏目最初并不发布网络类型小说。孔庆东的短篇文集《空山疯语》《口号万岁》长期霸占着首页的长篇小说推荐位。《中国大缉枪》《中国大缉毒》等由传统作家创作的纪实小说,也被编辑视作长篇小说的代表。然而,到了2004年下半年,小说频道的内部就已经充满了武侠、玄幻、言情等典型网络类型小说,如《阿修罗的眼睛》《三国情事》《谁能站在爱情的中间》等。红袖的长篇小说数量迅速增长,及至2005年4月,总库存量已超过5000部。17此后,红袖开始以类型小说的“线下出版”作为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推出“书香红袖”系列,陆续出版了《鸳鸯锦》《十年》《月亮走失在午夜》等多本图书。

此时,红袖的首页仍然保留了原有的188体育官方ios、诗歌版块,小说频道内部也存在面向传统长篇小说的评论内容,如《苏童两篇小说中的死亡现象》。这些内容与类型小说的交锋在网站的版面布局中以具象化的方式展开——谁占的位置更多谁就占上风。尽管类型小说在编辑部与部分老用户看来“难登大雅之堂”,但传统文学版块的经营又不得不依靠类型小说的收益供养。不知不觉中,创作内容的雅俗之争消散于网站的生存压力里。传统文学占据的版面不断压缩,较为文青的老用户们越来越多地盘踞于红袖论坛,红袖的用户分化愈发明显。2006年,红袖终于以“八年精选”为名出版了《开过诗经的老式火车》《种在瓶子里的幸福》等短篇作品集,其目的更多是为了维持甚至纪念红袖的传统文学身份。

2004—2006年,红袖完成了从“媒体合作”到“线下出版”的商业模式转变,类型小说逐渐成为红袖文学的主要原创内容,但此时红袖连载的类型小说并未显露出明显的性别分野。直到VIP付费制度正式确立后,红袖才转变为“言情当道”的类型小说网站,其背后是女性读者强大消费力量的显形。

将网上创作的小说输送至线下出版,并不是一条畅通的盈利路径。一方面,图书出版的行业标准较高,小说的题材、篇幅也受到很多限制;另一方面,网文的连载机制无法直接嫁接至传统纸媒,出版后的版权争议有时还会影响作品的持续更新,线上连载与线下出版之间的时间差更使得网站无法维持稳定的收入。于是,以起点VIP制度为代表的线上付费阅读模式逐步确立起来。国内最早探索建立在线付费阅读模式的网站是读写网与明杨品书网,受限于网站体量与线上付费技术的不发达,这一商业模式最初并未顺利进行。起点则依托网站庞大的读者基数,于2003年逐步推行了“VIP会员作品订阅”制度,“实现了网络小说的内容形式、媒介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匹配”,18并成功营收。在起点的影响下,红袖于2006年底开始实行VIP付费制度。

红袖实行VIP付费制度后,由编辑挑选、在VIP专区签约上架了部分类型小说,编辑并未对签约小说的类型做出限制。但很快,VIP小说的周榜与月榜就已全部被言情小说占据,穿越类言情小说《寻爱千年》《绝恋大清》在2007年长期居于榜首,女性读者的消费力量将原先盘踞在网站首页的武侠、玄幻小说扫地出门。不仅如此,依托言情小说的付费阅读,红袖首次实现了网站单日收入过千,红袖也终于摆脱了2003年以来的生存危机。

孙鹏将“言情当道”的网站首页描述为读者自然选择的结果,女性读者也的确依靠“用钱投票”改变了网站原先由编辑主导的版面布局。不过,女性读者的出场并不只源于消费因素。从网站内部看,一方面,红袖清新雅致的网站风格本就容易吸引女性;另一方面,红袖论坛自2004年开设的“红袖佳人”“灌水特区”等生活版面一直是论坛最热闹的区域,女性乐于在这里谈论两性情感、时尚八卦,这使得女性对网站的用户黏性高于男性。从外部看,国内网民中的女性比重在2007年上升至45.1%,达到历史新高点,19女性的阅读率在2005年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首次超越男性3.8个百分点,20女性的网络阅读需求正急需满足。最终,在阅读市场的倒逼下,红袖的编辑部将网站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言情小说——在连续两年举办新武侠大赛后,红袖于2007年举办了首届华语言情小说大赛;此前规划好的线下出版业务,也从主打玄幻、武侠改为只出言情。女性读者成为红袖的消费主体,她们对爱情故事的消费欲望在市场的作用下得到了充分肯定。红袖的网站管理与内容创作被重新赋予“旨在女性”的性别色彩,专攻言情小说的女性作者也取代男性,成为创作的主体,这正是红袖在这场VIP付费阅读的商业转型中完成的性别赋权。

当然,红袖最终选择言情作为发展方向,也与类型小说的市场细分有关。红袖通过VIP付费制度实现盈利时,面向女性读者的晋江与潇湘书院还尚未采用付费制度,面向男性市场的网站中却已有起点这一先行者。此外,言情小说的创作风险也更小,毕竟早在2005年,红袖就曾因小说内容过于低俗下架过一批面向男性读者的类型小说。21长远来看,红袖的言情转向对网站发展本就有更多裨益。

这一阶段,红袖完成了两次商业转型:从“媒体合作”到“线下出版”,出版市场的偏好使得类型小说取代传统文学成为红袖的主要文类;从“线下出版”到“VIP付费制度”,女性读者在网络时代的消费力量让言情小说成为红袖类型小说中的核心内容。在最初的性别易手后,红袖重新回到了女性用户手中,但她们再不是从前的风雅“仕女”,而是互联网文化市场中正在崛起的女性消费者。

红袖读书:移动阅读下被发明的“总裁文”

2008年7月,盛大完成对红袖的收购后,在起点、红袖和晋江的基础上成立子公司“盛大文学”。在描述这三家网站时,盛大分别使用了“华文创作网”“纯文学网站”“女性文学网站”三个标签,这“是盛大决定将这三家网站并入旗下的原因,也是后续发展中对网站的定位”。22不难看出,尽管红袖已经在2007年将言情小说定为网站的主要创作方向,红袖在此时网络文学的总体格局中依旧被视为主打传统文学的综合性网站。但随着盛大文学帝国的重新布局与移动阅读的兴起,红袖也终于在与起点、晋江的对照中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与起点相比,红袖是女频23文学网站,与晋江相比,红袖更少先锋性,更面向大众市场。诚然,红袖作品中的性别想象有时稍显陈旧,但它们对女性欲望的肯定与满足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毕竟曾经的红袖女用户们只能通过挪用“仕女”概念,暧昧表达女性立场,甚至一度充当被男性凝视着的“添香”佳人,活在男性中心的审美标准下的欲望客体,如今的她们却能在阅读消费中正视并释放自己的欲望。

红袖的“女频”转向与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密切相关。2009年,中国的互联网正式进入3G时代,3G技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网络文学由此踏入移动阅读阶段。红袖在此时率先接入了移动阅读基地,将言情小说搬上手机。移动阅读为红袖带来了大量新触网的初级网文读者,她们需要的正是满足女性最基本欲望的“爽文”24。基于此,红袖开始根据移动阅读基地的要求量身定制,大批量生产能够“喂饱”这些新读者的小说。由此,红袖开始转变为专注读者消费需求的“女频基地”,作为红袖女频文代表的“总裁文”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发明出来的。

“总裁文”指的是以身份显赫、财力雄厚的男企业家为男主角的一类言情小说,男主角通常具有霸道、控制欲强的性格特征,亦被称为“霸道总裁”,这种角色设定“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台湾言情小说中”25,并很快成为大陆早期言情小说创作的素材来源。晋江早年推出的《何以笙箫默》(2003)与《泡沫之夏》(2006)就是大陆总裁文中的代表性作品。“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要的桥段都是红袖好几年前的点”26,这种“过时”需求反而推动了红袖总裁文的诞生——红袖的编辑团队对高人气台湾小言进行系统分析、提取核心爽点后,结合当时网络小说的发展情况打造出了总裁文的生产模板。27与《何以笙箫默》这样的早期总裁文相比,红袖的总裁文篇幅更长,命名方式也更简单粗暴,通常直接包含“总裁”“豪门”等字眼,故事着重描写总裁对平凡女主角在物质方面的供养。总裁文一经推出,便成为言情小说中最赚钱的一类。2009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获得的收入有一半以上都来自红袖提供的总裁文。28及至2010年,红袖的电脑端主页也成为“总裁”与“首席”的聚集地。

孙鹏在谈论总裁文发明过程时,自豪地表示红袖总裁文比港台、欧美的言情小说更成功,其秘诀恰在于红袖对豪门的夸张想象,“以前港台写豪门,几百万就已经是一笔巨款,开车想到的品牌也就只有奥迪、宝马,而现在的‘总裁文’里动辄百亿,出门去哪儿都有直升机”29。谁更敢想象,读者就更爱看谁,红袖也凭此在登陆台湾后迅速占据了言情消费市场的最大份额。这一想象力的比较道出了总裁文所满足的核心欲望——物质欲望。以红袖早年最热门的总裁文为例,《惹上首席总裁》(2010)、《错嫁豪门新娘》(2011)30标题中的“惹”与“错嫁”暗示着小说女主角的“不主动”,“总裁”“豪门”则对应着读者群体对于上层阶级的想象与向往,在总裁强势的爱情攻势下,女主角“不得不”进入上流生活,读者也顺势满足了自己的物质欲望。同时,总裁文中女主角与男主角相处、相恋的过程,也全部围绕金钱展开。《惹上首席总裁》中,男主角一出场便以“一百万一个月”的条件要求女主角做自己的恋人,之后更是提供了“无限透支额度的金卡”。相应的,女主角反复强调自己“憎恶有钱人的铜臭味”,却依旧以被强迫的姿态享受着奢靡的生活。更为关键的是,女主角的初次心动,是因为男主角轻易原谅了一名盗用千万公款的公司员工,这一视金钱如粪土的行为被女主角视作“有爱心”,并由此转变了对男主角的看法。31这种对金钱的言行不一与心口不一正显露出读者强烈的物质欲望——总裁文的女主角们只需在语言上拒斥金钱便可以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而她们最终所青睐的总裁则必须由财富堆砌而成,爱情的降临同时意味着物欲的满足。

有趣的是,红袖在转型为女频网站前,最为知名的类型小说《我的美女老板》(2006)正是一部与总裁文有着相似套路的作品,小说由男性作者提刀狼顾创作,讲述了毫无出色之处的男程序员如何与美女老板意外相恋。在这个故事中,美女老板既是男性读者们的情欲对象,又为他们提供了优渥的物质条件。从美女老板到霸道总裁的性别反转,显露出总裁文对男性主导的性别秩序的反叛。这一反叛或许可以追溯回红袖最初改写“仕女”概念时对传统性别结构的颠倒,被玩赏的欲望对象由“仕女”终于变为了“总裁”,网站名“红袖”中所携带的女性审美客体意味自此也完全消散了。毛尖将霸道总裁的银幕形象解读为资产阶级二代公子哥的登场,32但在红袖的文学空间里,总裁形象不过是女性读者们用于及物的象征符号,此间真正登场的,反而是借面目模糊的女主角于文学白日梦中满足各色欲望的女性消费主体。总裁文展现出的女性对性、财富、权力甚至暴力的渴望,极少出现在精英文学观所主导的传统文学作品中,但在市场逻辑下,在私密便捷的移动阅读场景里,这些女性的欲望表达变得毫无顾忌,并得到了充分的承认与满足,这正是消费总裁文于女性而言的解放意义。

一波又一波的新读者在对总裁文这类女频小说的消费中逐渐成长起来,她们从与总裁的无数次相恋里终于觉察到爱情神话的虚幻,更发现了亲密关系背后男强女弱的性别刻板印象。于是,2019年前后,红袖开始流行起女强文与职场文,这类小说中的女主角大多呈现为经济独立、情感自足的形象。在总裁文的序列里也新出现了《旧爱今天上位了吗》(2019)这类将女主角设置为总裁的小说,实现了从“总裁爱我”到“我即总裁”33的类型自我演进。红袖的女性读者群体在“欲望—阅读满足—新欲望”的循环中,逐渐将阅读的快感来源由情爱、他人给予的权力财富转移到了女性主人公的自我实现上,当这类欲望在阅读中得到群体性纾解,新的女频类型小说也必将诞生。回看红袖的发展过程,其与同期的其他女性文学网站相比,似乎始终处于一个不那么“先锋”的位置:在文学站时期,其性别立场与露西弗相比显得保守、温和;进入商业化阶段后,红袖的小说创作,尤其是总裁文,与晋江相比则显得更为套路化与模式化。这是因为红袖面向的用户实际是女性文化消费群体的中间人群。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网站在“精英—大众”的序列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不断将精英一端的思想变化以相对保守、温和的形态输送至更大的受众群体。从晋江到红袖,再到面向下沉市场的免费阅读,总裁文的类型演变正是沿着这条通道扩散开来。基于红袖在女频网站中的中间位置,网站类型写作中所显示出的女性意识抬升,也就更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红袖在2015年并入阅文集团后,于2018年更名为“红袖读书”,并推出了移动阅读APP。随着女性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红袖读书更在书库的基础上,陆续开发出“角色投票打榜”“虚拟男友养成”等新功能。至此,红袖彻底完成了由“红袖添香”到“红袖读书”的转变,“红袖”不再“添香”,红袖的女性用户成为只为自己读书的读者,更成为为自己欲望买单的消费者。

结语

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红袖完成了由“仕女文学站”到“原创文学家园”,再到“霸总文基地”的转型,其网站内容的文类升降与网站主体的性别更迭都是文化市场中主力消费人群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从“红袖添香”到“红袖读书”,女性从过去“被消费”的一方升级成了主动消费的一方。诚然,这种两性权力关系的颠倒在消费主义视角下并未真正跳出“物化”的陷阱,但消费对女性的现实解放意义绝不该因此被忽视或小觑。消费把女性从“仕女”的枷锁中释放出来,将她们带回到可以行动的网络文学空间,市场的逻辑给予她们主导网站内容生产的机会。能够展示自身的真实欲望,并自由地购买满足欲望的文学商品,这对过去的女性读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为关键的是,女性读者在对女频小说的反复消费中逐渐完成了心灵疗愈,并在小说的类型演进中建构出了新的理想自我,而读者在阅读体验中构筑的理想自我终将影响她们的现实生活实践。

1     参见邵燕君、李强主编:《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红袖添香网站词条(编撰者:许婷、肖映萱),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248页。

2     稚月、disha:《一个在幕后审视繁华的人》,红袖添香,该网页已无法访问,网站Internet Archive(网络档案馆)采集保存了网页的历史快照。本文的注释3、7、12、14、17所使用的网站材料均来自Internet Archive的资料库,以下不再一一注明。引用日期:2022年7月10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