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部》2025年第2期|王瑟:塔克拉玛干的色彩(节选)
来源:《西部》2025年第2期 | 王瑟   2025年04月14日08:21

王瑟,光明日报驻新疆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新闻作品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残疾人好新闻奖、中国科星奖等。

绿色长龙

迷迷糊糊中,买托合提·胡茄突然听到了80多岁老父亲的叫声。静静地躺在床上再听,是父亲叫他的声音,还听到了父亲敲门的声音。他立即清醒了许多,赶忙起身,边穿衣服边打开了房门。

初冬的寒风裹着凉意,一下子涌进了房间,一身寒气的父亲有些不高兴地说:“让你早点起来,你到现在还睡着。你忘了今天要做什么了吗?”

买托合提·胡茄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小声地说:“现在才7点多,您就把我叫起来了。我哪儿能忘了今天的事,您就放心吧。”

“我能放心吗?昨天你告诉我这件事后,我一夜没睡,是激动的啊。我告诉你,今天你们要去种树的地方,当年我就出生在那里。我的爸爸在我出生的那天,专门在房屋周围种了10棵白杨树苗,说是等我结婚时就可以用来盖房和打家具了。谁承想,树苗没长起来, 家园也没有了,只好一次次搬家。”

老人边说边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看父亲这样激动,买托合提·胡茄也不敢说什么了,快快地洗好了脸,烧好了水,和父亲一起坐下来吃起了早餐。

买托合提·胡茄家住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奥吐拉加依村。这个村庄也是在他十几岁时从沙漠里搬迁出来新建的,买托合提·胡茄现在也是50多岁的人了,在这个最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村庄里生活了一辈子。因为离沙漠太近,前几年村里的农田经常被风沙掩埋,甚至一些村民的房屋也被风沙掩埋。听父亲讲,从他父亲那一辈,就被风沙逼得搬了四次家。对他们来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个脱缰的野马,是个疯子,没有什么人能束缚住它。只要它想发疯了,就整天地狂喊乱叫,四处拍打,把所有的怨恨发泄出来,让居住在它周边的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地搬迁,离开生活多年的家园。

昨天下午,村委会召开会议,号召大家踊跃参加今天最后一段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植树劳动,他第一个举手报名。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老人家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好,好,儿子,你做得太对了。真的就能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给锁住了?”

“领导说的,明天是11月28日,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就剩下我们这一段长100米、宽50米的地段没有种上树苗了。只要明天种上了树苗,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就都种上树苗了,就把它锁住了。”

听到这话,老人兴奋地挥舞起双手,高兴地唱起了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说起这事,就很激动,还说自己也想亲自上阵,去种几棵树苗呢。听到这话,买托合提·胡茄笑着对父亲说:“您就放心吧,我一定替您多种几棵树。种树时,我会说这是我80多岁的老父亲种的。”

老人听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满脸的皱纹在笑容里舒展开来,已经花白的山羊胡也微微翘起,仿佛年轻了许多。

太阳终于爬上了小院的树梢,村里也有了人声,买托合提·胡茄穿好棉衣,老父亲又拿来了双棉手套,交到他手上,他就意气风发地走出了自家小院,向村委会走去。那一刻,他感觉自己是要去参加一场战斗,一场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了几辈子的战斗。他认定,这场战斗一定会胜利,一定能让沙漠退回到它应该待着的地方。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透过车窗,买托合提·胡茄又看到了老父亲的身影。

买托合提·胡茄不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但他知道这个沙漠对这里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别的不说,就说自己的大儿子出生吧。他也和父亲一样,继承了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习惯,听到孩子出生时的哭声后,马上在自家小院外种植了10棵白杨树苗,希望孩子长大成人结婚时,用这10棵白杨树盖新房、打家具。可才3年的时间,一场春天的大风沙,就把他的家逼到了现在的地方,曾经的家被掩埋在沙漠下,白杨树还没长成,就干枯而死。

买托合提·胡茄的脑海里还想起更久远的一件事:那是他不到10岁的一天夜里,睡梦中的他被一阵巨大的声响惊醒。他睁开眼时发现,整个房屋仿佛都在摇摆,窗外是狂喊乱叫的大风。家中用塑料布钉死的窗户,很快就被风沙撕出了缝隙,随即就被狂风撕成了碎片,沙子立刻钻进了家里。幼小的买托合提·胡茄躲在父亲的怀抱里,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第一次看到父亲脸上流下的眼泪他想用手抹去,却被父亲阻止了,任由泪水混着黄沙在脸上流淌。

第二天天亮时,风声小了许多。惊恐了一夜的买托合提·胡茄终于看清,家里所有的地方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黄沙,已经看不清家里都摆放些什么东西了。

父亲拍了拍浑身上下的黄沙,走到门口推门时却怎么也推不动。买托合提·胡茄也赶紧跑过去帮助父亲推门,还是推不动。他们大声地呼喊求救,屋外没有声音。无奈中,他看到父亲果断地推开了已经被风沙吹坏的窗户,奋力地把他推出了窗外。

这是买托合提·胡茄第一次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发起疯来的模样。整个村庄的房屋都被掩埋在黄沙中,只露出星星点点的屋顶。树木被风沙刮去了树叶,光秃秃的树干挺立着。原先院门的位置已经是个高大的沙丘了。站在上面向远处眺望,买托合提·胡茄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曾经的农田、道路,都被黄沙掩埋得无影无踪。

买托合提·胡茄默默地哭了,站在他身后的父亲也在流泪。他抚摸着买托合提·胡茄的肩膀说:“孩子,这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它发起疯来,我们是没有办法制止它的。打我记事起,已经搬了两次家了,这一次我们又得搬家了。”

说着,父亲招呼买托合提·胡茄用手挖起沙子,最终用双手挖开了家门。随后,父亲又带着买托合提·胡茄帮助其他乡亲们挖出了家门,挖出家里的用品,最终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搬迁到了另一个地方居住。

想到这里,买托合提·胡茄忍不住擦了擦已经流出的眼泪,把目光投向了汽车前行的方向。

前方已经可以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身影了,路两旁是他们这些年来栽种的白杨树和梭梭林形成的高大的防护林,护卫着大片的农田。

坚持不懈多年植树造林,让买托合提·胡茄居住的奥吐拉加依村再也没有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乡亲们靠着国家的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但村边并不遥远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仍然虎视眈眈窥视着这片绿洲,时不时跑来疯狂地打扰一番。特别是每年春天,地里的庄稼还没有长出来,树上的绿叶也没有长大,它们一次次地鬼哭狼嚎,在村里撒野。等它们玩够了,消停了,再看家家户户和农田,黄沙也会进了家门,地里也有黄沙,但再也不会有当年买托合提·胡茄遭遇过的惨状了,村庄再没有被沙掩埋过,他们也再没有搬迁过。

买托合提·胡茄又想起了昨天村委会上,县里来的一位领导说的话,10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向南,也就是向他们生活的这片区域推进了100多公里。买托合提·胡茄暗自算了一下,这就是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向自己生活的区域前进一公里。为了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向南推进,国家先是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那是买托合提·胡茄还在上小学时候的事,他父亲就参与了这项工程。后来又实施了“锁边”工程,就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让这个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不再流动,不再侵蚀人类的生产生活,这是买托合提·胡茄从年轻时就开始做的事。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买托合提·胡茄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与10年前相比,于田县每年沙尘天气由原来的179天降低到了120多天。这一刻,买托合提·胡茄想起了离自家不远的阻沙带,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植被长势茂盛,过去不常见到的绿色,正沿着风沙线不断地向远方延伸着。

领导还说,经过多年调研,于田县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防沙治沙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防沙治沙措施。他们今天要去治沙的最后100米的地段,就采用了滴灌种植梭梭林模式。在没有水源的地段,采用的是构筑高大苇墙的方式,阻止沙漠前行。

正想着,汽车停下了。买托合提·胡茄和大伙下了车后,就被村委会主任叫到了一边,询问他:“你脑子灵活,先去听技术员讲解植树的要求。回来后再指导大伙怎么干。行不行?”

买托合提·胡茄高兴地说:“太好了。行,我现在就去。”

站在技术员身边,买托合提·胡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听,记住了今天要做的工作步骤:先拉上滴灌带,拉直了,再顺着滴灌带出水口深挖树坑,把一棵棵梭梭苗栽下去。技术不难,但每道工序必须严格做到位,否则就会出现漏栽或者是梭梭苗得不到滴灌水浇灌的问题,梭梭苗就活不了。

听到这里,买托合提·胡茄赶忙举手问了个问题:“技术员,现在都是11月底的天气了,梭梭苗还能栽活吗?”

听到这个问题,年轻的技术员笑着说:“这位老乡提的问题很好。正因为是冬天,滴灌灌在梭梭苗根部的水会结冰,但这不要紧。明年一开春,地温上升后,冰就会融化,而那个时间正是梭梭苗生长的时期,正需要水,喝到水,它就能很快生长了。现在的关键就是,我们必须严格按要求来栽种,一定要把滴水口和梭梭苗根部对准,这很关键。”

听到技术员的话,买托合提·胡茄心里敞亮了。其实,这个问题在他脑子里已经徘徊一夜了。科学技术真是太厉害了,我得认真努力地工作,绝不能让辛辛苦苦栽种的梭梭苗喝不到水,无法成活。

在平整过的沙漠上铺好滴灌带,拉直,再仔细地找到滴灌带上20厘米的出水口处,挖出沙坑,种上梭梭苗。劳动强度不高,但要求十分严格。买托合提·胡茄先给大家示范后,再次强调了滴灌口与梭梭苗位置关系,大家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人心齐,泰山移。受够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之苦的乡亲们,今天终于看到了锁住这个狂龙的希望,内心自然迸发出无穷的干劲。大家你追我赶,暗地里较起了劲,开展了劳动竞赛,栽种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工夫就向前推进了很远。

心中高兴的买托合提·胡茄一边加快手中的动作,一边不断提醒大家注意质量。看大家没有应答,他直起腰,向已经完工的地段走过去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梭梭苗对准滴灌口的事都做到了,可买托合提·胡茄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细小的梭梭苗浪费的情况很严重。一些梭梭苗被抛弃在一旁,随手就能拾到一小把。

他有些心疼,大声地喊:“大家伙不能这样浪费梭梭苗啊。一棵梭梭苗一毛五分钱,你丢一棵,他丢一棵,我手上已经拾到十几棵了,就是几块钱了。我们不能只追求快,更要在大干快干中干得更好、更节约。现在大家再回过头去,把浪费的梭梭苗拾回来。”

不好意思的乡亲们,低着头快速地跑回去,一棵棵地拾起了丢在沙漠上的梭梭苗。

中午已过,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笔直地平铺在沙漠里,一棵棵幼小的梭梭苗已经挺立着,准备在来年茁壮生长。塔克拉玛干沙漠上最后一段长100米,宽50米的绿化空白点,在买托合提·胡茄和乡亲们的辛勤劳动中,终于栽上了梭梭苗。此时的买托合提·胡茄和乡亲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最后一段“锁边”工程,就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中完成了。而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也终于被人们用双手和汗水建成了。千百年来不断向南推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再也不可能前行一步了,一条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防护带,终于实现“合龙”。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工程。

站在最后几棵栽好的梭梭苗前,买托合提·胡茄拨通了爸爸的手机,说道:“爸爸,快看,这是我替你栽种的梭梭苗,也是今天我最后栽下的梭梭苗,我替您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您就放心吧。滚滚黄沙,退回你的老家去吧。”

说完,买托合提·胡茄仰天大笑,笑声穿破了沉寂的沙漠,一直传得很远很远。就连脚下新栽的梭梭苗也频频点头。

希望永远伴随着人类前行。买托合提·胡茄和乡亲们终于通过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一条绿色的长龙,成功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头疯狂的野兽。他们心里永远都有一束建设绿色满家园的希望之光。

……

(全文刊发于《西部》2025年第2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