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官方ios百家》2025年第3期丨菡萏:回眸的一瞬
一
离开江边时,回眸的一瞬,已是满江金汤。夕阳是纯红的,因它柔情的抚慰,才得以让事物蒙恩。是的,神恩,只要天空没被乌云遮蔽,它一定会到达,会普照。不光人世,还有万物。天空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有自己的变幻与较量。
当然,江水还是江水,那层柔黄的金波,只是错觉。它告诉你事物的多变性,以及光需要媒介来完成自身,本身并没样貌。随时到来,随时抽离。万物蒙恩的样子,便是它的样子。
我常痴迷这种光的错位,处于不真实的虚幻中。大自然便是如此坦荡,故我视频号的签名为:吾爱艺术和真理,吾爱大自然和普通人,吾爱吾心,吾爱所有爱人之人。
二
这一年,似乎什么都没做,又似乎很累。从去年的11月18日,整一年,除了外出,几乎泡在《沉烟》这本小说中。每天坚持更新一至两千字,至四月中旬基本更完。故4月21日,去了洛阳。当时是十六万多字,修改时,删了一万多字,主要是偏重理论性的,怕读者难以下咽。余下15.5万字,此乃第一稿。小说靠形象说话,然而我并非小说家,也不想单纯地讲一个故事,那样违背初衷。只想通过时间、空间、人物命运、历史变化,展现一个人基本人格与艺术人格的双重确立,以及真伪艺术的区分。我想写一本靠谱的小说,艺术生命必然要有艺术理念作为支撑,说专业都轻了,而是认知。小说里的人,皆有自身逻辑。性格决定命运,他们的人生逻辑,关联着其艺术走向和艺术生命的成长,以及灵感存亡。决定一个人进步的不仅是人格,还有审美。对美的敏锐,以及自身审美所居层次,才是作品的高度。没灵感,不可能是艺术人。
就像真正的写者,不写到喉管变成岩石,只怕情有不甘。而非挤牙膏,连起码的冲动都没有。当你没啥好说的,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宣布艺术生命的终结。
初稿出来后,听了几位友人的意见。从他们的回馈中,能感知其所站角度与自身关注的不同。两位友人说,有些地方太省了。故我在细节上,做了重新处理——丰富与展开。修改所用时间,远胜于写。直至二十二万多字。十七万多字时,便觉得可以收手了,但似乎永远无法完结。每次想定稿,仍觉可深入。语言也顺了多遍,仍觉不放心。不时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遍,却似乎永无最后一遍。这篇小说,是我修改最多的文。
也曾装订几本,匆忙送人,但很后悔,确实每次修改都有提升与进步。满足,是没站在更高的一级台阶。现在它是贯通的,照应的,灵动的,浑然一体。尤其语感不错,是我最好的语言,便当准确,一口气到底。像首乐曲,不论轻重缓急,都在一个调调里。
一位友人说,他是黑迷,黑格尔的《美学》,读了多遍。这本小说,若全篇截取,便是一本画论。读来是受用,有收获的,但一般读者会不会觉得枯燥。这也是我担心的,也因此问过其他友人,有朋友说,用对话的形式与心理描写展开,不觉得晦涩难懂,或影响情节。这对我是个小小的安慰,尽管起笔时,便知它是小众的。原标题为《目送归鸿》,暗喻四剑客,艾目、周送、魏归、世鸿,四同窗。另外还有“手挥五玄”诸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值得一写的,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动荡——时代浪潮的席卷与人性考验,选择上的无奈等,很难率性任性。朋友说,以四人作书名,寓意深刻,却稍嫌呆板,不如叫《沉烟》,里面的一幅画,不仅合乎主人公性格,亦符合文本气质,小说也就有了根。于油画,烟最能表达光影;于国画,烟又是灵动的线条。沉不下,化不净,飞不开,既能反映艺术家对内心自由的不屈,也有遵循生命轨迹的无奈。
朋友真的很理解这本小说,又说艺术的顶端是天真,这本小说,有特质,特别好,让我不要菲薄自己,专门写艺术人生的小说并没有。他是位作家朋友,我权作鼓励。
也深知,烟是一种透视,一种光学反应,或风吹草动。画中的沉烟,昭示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与生命选择,也是价值理念的投射,故采纳了此建议。其实,我更想叫《焌火炭》,于时间来讲,大部分人都是焌火炭。焌火炭,荆楚方言,没用,水一浇,便熄了。艺术于精神有用,于俗世并没多大用。燃烧时,能量已最大化;泼熄后,没了热情,自身成就自身,也是一部分思想者的追求。人命本为草,花乃草的延续,高深的艺术,其实也是平庸的生活。艺术家自由的灵魂,披着凡人躯壳,尽管内心丰富,一饭一炊,还是草民草命。
朋友还说,他比较喜欢内在的叙述节奏,读着会想起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文中艺术功力、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小说的推进很紧密,这点非常好。里程是量的积累,历程是命的延续,艺术游走在上帝与凡间。波澜不惊的大院子出来的人,本身涵养古风,是其艺术品质与品位形成的土壤。品小说,他有把握。
朋友说得极好,但于古典文化,我喜欢物胜于思。物中凝结太多的智慧与创造,以及当时的心态与精神走向。而有些思想随着时代进步,已成监禁。啥时代,匹配啥思想。我写的是文明,是活力,这样才能靠近审美。于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可以赞叹学习,但任何艺术的创作都是再一次创造。
这本小说从起笔到收笔,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加之后期补笔润色,已两年时光。计一百节,材料收集花了四五年,细节全部为虚构。包括昙华林的前三十几回。我想反映一个时代,一种艺术理念,一条艺术脉络。
三
有友人说,我全篇勾勒的武汉、楚凤,是他的第一和第二故乡,读来亲切。尤其是青少年时代就读昙华林小学、省实验中学时,经常途经小说中的粮道街、昙华林、司门口、民主路旧书店,以及后半生烟火其间的九十埠、月亮街、软脚坡、恒春茂等。
他透露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司门口、民主路。知道我写的那个路口是司门口,知道那家书店在民主路。我却不知,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表达谢意后。朋友又说,民主路是与解放路在司门口垂直相交的一条武昌老街,与蛇山平行。专门卖旧书的书店,在民主路的武昌区医院附近,斜对面是中华老字号曹祥泰点心铺。这个信息很珍贵,我可以揉进小说,安排在情节里。一代人的珍贵记忆,以后不会有。
另一位友人,边看边留言道:“看到艾目第一次放寒假回家,不禁热泪满襟。年轻的目儿恰是当年的自己。1964年,贫困寒穷的我,也报考过中国音乐学院,考点就在湖艺。一个‘黑五类’子弟又怎能进入国家级的艺术学府。”
其后又留言:“看到表哥深陷悲情,小说悄然入了佳境。”
这位朋友很有眼光,是个很好的阅读者。前面皆铺垫,到表哥那儿,人物的命运走向才得以展开,象牙塔的安静与平衡才被打破。小说共计一百节,前三十几节只是缓慢生长,中间部分是动荡的风雨期,后三十回,归属艺术的选择坚守,以及对生死考量的平静豁达期。
朋友还说:“小德子的书被收走了,我有相同遭遇。某个深夜,有人撞进门,冲上木楼梯径直进入我的小房。床下破木箱,桌上堆码的书,统统没收了,还有我腕上刚买的一块梅花表。街道管事者说,你家怎买得起瑞士表,先扣下再说。父亲出狱后,在助勤队当搬运,别人赌钱输红了眼,极便宜给了父亲。一板车书,鲁迅的,陆游的,还有一套没有封面的《石头记》。他们拖着板车欢天喜地地走了,我站在空荡荡的小巷,满腔失落。并不痛心书,这些书也是我在抢书的同学们那儿要的。这件事,让我清楚地体会到另一种东西。”
“你对普通的物事,看得通透,想得深邃。情节穿插跳跃,又衔接融洽。这都是功力和修为。”
友人全部看完后,又留言:“虽非一气读完,但对于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就我如今身体现状而言,应是极有效率的。当然,故事很有吸引力,也是快读的原因。这部小说剑走偏锋,冷僻深刻,很有特点,待消化几天,好好琢磨,写上几句贴切的话。”
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友感慨:“写的便是我啊!”那么艾目这个形象不是孤立的,可以穿越时代,跨越性别,有共情性。“有我性”与“忘我性”,是一篇文必不可少的元素。
一位搞评论的友人说,他对文本有新的发现,当然有溢美之词,且提到了《穆斯林葬礼》。有朋友提醒小狗汉斯出现得突兀。我反省后,做了一些调整,以及一些人物的交融互汇。这样越发浑然一体,有了脉络气息。
十九万字时,我发给过蓉儿。她说非常喜欢,尤其对艺术理论的部分。她一直留心、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既没理论的枯燥又与生活结合得这样好的,且能达到如此高度的几乎没有。她是长江大学的哲学博士,我相信友人的赤城,无论如何,对我都是一种安慰。
非常感谢朋友们,他们是敏锐的。其实,溢美之词,我不太想听,更想听到不同人的不同意见。那种感觉,很珍贵。唯一的目的,便是有助于修改。
四
人均要往生,都是一炷有待燃尽的香,在沸沸扬扬的尘世,也只是一炷香,于死亡面前,近乎平等。抛开外物,若没思想,也只是一堆行走的肉。抑或坚硬顽固到一堆行走的铁。
写文绘画,固然带有一种形式美学,更多的是内在的赤诚。
活着,活,舌头有水。精神要活着,也得有水源。精神的水源便是思考。一本书,开卷有益,掩卷沉思,便是好的。靠情节,靠快感,是我要规避的。在这个多渠道接触信息的社会,能看完,已不简单。所以感谢阅读过的友人,感谢他们的珍贵情谊。
于江边枯坐,我常看江中碎银闪耀。一名小男孩捡起一块石头,对他爸爸说,这是玉呀。他爸爸说,是啊。小男孩把石头扑通一声抛进水里,说道,还没玉化好呢。八九岁的小男孩,都知道“玉化”二字,而玉化需要时间来完成。
空间,时间,艺术理念,《沉烟》里的三大元素。消失的空间,不会再来;破碎的时间,难以缝补。一个人的成长,并非在故事中成长,而是在思想的深渊里。若只在社会里成长是单薄的,是世故的,而艺术恰恰需要通过避世,再重新入世。而艺术理念,推动着艺术生命的成长。
人都说百年孤独,又有谁不孤独。往前追溯一个家庭,又有几个家庭不是拼尽全力存活于世。好的作品,若这夕照的光。
艺术是活着的,让众生不死。
【菡萏,原名崔迎春,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188体育官方ios见诸《作品》等刊,入选《188体育官方ios选刊(选刊本)》《188体育官方ios海外版》等年度选本。188体育官方ios集《不开也不落》入选《悄吟文丛》。中短篇小说见诸《芳草》等杂志。出版有《菡萏说红楼》《红楼漫谈》《空翅》等。著有长篇小说《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