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出版小说新作《偷窃》
74岁的桑给巴尔阿拉伯裔英国黑人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推出了五年来的第一本小说。
256页的《偷窃》(Theft)也是古尔纳的第11部长篇文学作品,3月18日由英商布鲁姆斯伯里社出版。北美版同日上市。
故事发生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之交,以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坦桑尼亚旅游繁荣为背景。卡里姆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大学毕业后,带着新的自信与雄心回到沉寂的桑给巴尔家乡。昔日的癫痫少女福齐娅在他身上看到了摆脱压抑成长环境的希望。两人坠入爱河,最终结婚。当卡里姆的继父哈吉·奥斯曼指控他的小男仆巴达尔偷窃时,卡里姆为这个来历不明、对未来充满迷茫的贫穷男孩提供了避风港,带他到桑给巴尔,给他找了一份酒店前台的工作。
就在老一辈人因“摆脱英国统治的动荡与混乱”仍然心有余悸时,新的祸患又一次出现了。西方人以游客和“志愿旅游者”的身份重返非洲,带来了腐败与诱惑。随着旅游业、科技,外加意想不到的机遇和风险进入他们世界的宁静一角,卡里姆、福齐娅和巴达尔都对掌握自己命运这句话有了不同的理解。
卡里姆参与了一项由欧盟支持的可持续绿色发展计划。随着女儿的出生,他与妻子开始争吵。他与巴达尔的不平衡的友谊开始变质——巴达尔对他感激涕零,但卡里姆总是觉得不够。他愈发专横地支配巴达尔,要求无尽的感激和尊敬,甚至服从与沉默,坚信没有他的帮助,巴达尔“最终会沦落街头,成为某种罪犯”。欧盟派到坦桑尼亚的援助工作者(或称志愿旅游者)也是一样的。在当地人面前,他们总是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坏透了的脾气”和麻木不仁的冒险精神。其中一个21岁的英国白种金发美人杰拉尔丁·布鲁诺(自称公鼠杰里)与为人宽厚的巴达尔调情,却遭后者拒绝。结果,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发展办公室红人的卡里姆与杰拉尔丁打得火热。“古尔纳巧妙地将志愿旅游与殖民事业相提并论。”《卫报》3月19日的书评写道,“《偷窃》有力、感人且发人深省,是古尔纳杰出作品的重要补充;这本小说浸透了心碎与失落,但最终拒绝绝望。”
古尔纳1948年12月20日生于非洲东部的桑给巴尔苏丹国,18岁时因为当地不断发生针对阿拉伯人的暴力事件而不得不离开家乡。他用假证件和借来的400英镑,假冒游客,登上了从达累斯萨拉姆飞往英国的航班。他本想成为工程师那样“有用的人”,却在愁苦中诉诸文字,终于在1987年出版了处子作《离别的记忆》。此后,在《偷窃》发表之前,他又陆续写出九部长篇,主题包括流亡生活、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无处安放的归属感,以及葡萄牙、阿拉伯、德国和英国殖民主义在东非的余毒。
古尔纳前十部长篇小说的汉语译本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过去三年里分两批出版。它们是2022年上市的《天堂》《最后的礼物》《赞美沉默》《来世》和《海边》,以及2023年上市的《砾心》《遗弃》《离别的记忆》《多蒂》和《朝圣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