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猫鱼》:记忆的支流与生命的原乡
来源:文艺报 | 杨晓杰   2025年04月13日21:07

《末代皇帝》的暮色中翩然起舞的婉容,《太阳照常升起》里燃烧着生命热力的林医生,在银幕上留下无数经典瞬间的陈冲,此刻在《猫鱼》一书中褪去所有戏剧性的光影,以书写者的姿态将生命的经纬铺展在纸页之间。这部28万余字的自传性长篇非虚构作品,既非陈冲华丽的影片展演,亦非知识分子的精神独白。陈冲在题词中写下一句话:“随着以后猫粮的出现,它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猫鱼”是当年的上海话,菜场出售一种本该漏网的小鱼,用以喂猫,沪语发音“毛鱼”。消失的不只是猫鱼,更是记忆。选择以“猫鱼”为标题,作者自述是在尝试拼接这些“漏网之鱼”般的“记忆碎片”。“猫鱼”象征着消逝的童年,象征着本性中被遗忘或隐藏了的角落。

陈冲以“猫鱼”这一隐喻为支点,以《平江路的老房子》《将美丽带回人间》《幻想博物馆》《从前的人》《靠月光寻路》等28章,通过记录众多日常的生活细节完成了对家人形象的刻写和赋形,从而与历史生活达成了深沉又动人的联系,作品呈现出的沉郁悲悯让人为之动容。书中有陈冲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也有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这些将作者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跃然纸上。

作品的动人之处在于展现了文学记忆的超越性。当陈冲以“毛细血管”比喻私人记忆与时代脉络的关系时,那些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体经验,经由文学书写获得了历史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猫鱼》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回溯之旅,更是一部关于记忆伦理的思想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