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生活的理想桃源——评冶进海小说集《月光下的兔子》
回族作家冶进海的小说集《月光下的兔子》,精心辑录了6部近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题材多样,跨越了现实与幻想的鸿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从聚焦都市文化差异的《北京亲戚》《首套住房》,到巧妙融合虚拟元素、构筑生活与精神理想桃源的《月光下的兔子》《城郊院子》,再到回归西北大地质朴情怀、展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翻过那座山》与融合不同民族生活场景的《天高地不远》,这一系列作品,深刻展现了不同地域背景下人们共通的生命哲学与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作者以“我”为叙述视角,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内核,敏锐地捕捉了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与精神挣扎。他不仅探索了虚拟与现实交织中的生存智慧与心灵慰藉,更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关注并生动诠释了城市、住房、人生选择与经历等一系列热点社会问题,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时也将银川“塞外江南”的城市风貌带到读者眼前,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为读者打造了一个文学中的“凤城”。
除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剖析,心理问题也成为冶进海笔下不可忽视的主题。在小说《月光下的兔子》中,作家以教师的视角,从关爱儿童的初心出发,试图为当下孩子们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他特别关注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在虚拟与现实中综合施策、内外兼修的方式,努力帮助主人公曹秀娥走出心灵的阴霾。
在创作谈中,冶进海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一个虚拟的数字时空,能否成为治愈心灵的避风港?通过满足潜意识中的种种欲望,个体是否能最终达到心灵的平和,重新融入现实生活?当下我们依然面临这些问题,并亟需解决方案。
在《翻过那座山》与《天高地不远》中,作家将视线回溯至根源,更加深刻地聚焦西北大地上人们的生命状态与心灵探索,探寻各民族团结交往的情感基础。他将视线定格在渴望从山里走出去的人们身上,面对连绵不绝的大山,他给出的态度是向上坚韧生长。这种生命态度对当下流行的“躺平”“丧”构成了一种有力反击。
不难发现,人的生活状态与生命状态是作者试图深刻揭示的主题。冶进海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理性而现实地描绘了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文字构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为现实中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写作态度不仅展现了他作为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更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冶进海在文本中对儿童的关注、对虚拟元素的加入以及对城市风貌的展现,令人印象深刻。当下许多西部作家在守住乡土、留住乡愁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对乡村的书写较为活跃,而对城市风貌的展现和对城市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够。冶进海文本的加入,拓宽了城市文学的书写题材,为城市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