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莫砺锋:故人生死各千秋——《师友记》自序
来源:中华读书报 | 莫砺锋   2025年04月18日17:11

人生在世,除了家人外,最亲密的人首推师友。唐人柳宗元说得好:“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可见师友实即良师益友,不良无益之人是称不上师友的。我在30岁之前虽然命途多舛,但也曾有几位师友,在我的回忆录《浮生琐忆》中有所记录。《浮生琐忆》完稿于2002年,但其记叙的内容终止于1979年9月15日。那天我离开合肥的安徽大学,到南京大学来读研。《浮生琐忆》的最后一节说:“下午三时许,火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我在火车的隆隆声中口占一绝:‘霏霏江雨散轻丝,帆影依稀客乱思。负笈宁辞千里远?求师已觉十年迟。’我的生命旅程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了三十年,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又将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着我呢?”但事实说明当时我是多虑了。那天傍晚我住进南大的宿舍,便认识了同门的师兄徐有富与师弟张三夕,他们成为我新的益友。三天以后,我便见到了导师程千帆先生,从此拥有一位举世难得的经师兼人师。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进南大来读研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由否转泰的命运转机。真该感谢安徽大学外语系七七级7班的同学们,要不是他们百般怂恿,我怎会才读到本科二年级上学期就贸然提前考研!也该感谢南大外语系的老师,要不是他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中设有“第二外语”一门,我怎会被迫把报考志愿从英美语言文学突然改成中国古代文学,从而考入素昧生平的程先生门下!

1980年,与最初的师友在南京栖霞山,左起:徐有富、张三夕、程千帆师、莫砺锋

进入南大以后,我的良师益友日渐增多。1982年我开始在程先生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程先生觉得我基础太差需要“恶补”,便聘请周勋初、郭维森、吴新雷三位先生担任副导师,与他一起对我进行日常指导。1984年我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程先生邀请萧涤非、林庚、王起、朱东润、孙望、金启华、顾易生等先生为我评阅论文,又请钱仲联、唐圭璋、徐中玉、舒芜、霍松林、傅璇琮、管雄等先生担任答辩委员。这些以前仅从书本上知其姓名的著名学者便都成为我的老师。1985年,我跟随程先生到成都参加四川大学主办的宋代文学研讨会。1986年,我又跟随程先生到洛阳参加河南大学主办的唐代文学研讨会。于是我结识了从事唐宋文学研究的许多学界同仁,其中既有谊属前辈的老师,也有年龄相仿的朋友。再往后我开始独自参加学术活动,结识的良师益友越来越多。我间或以师友为对象写些零星篇章,年来积稿渐多,正好人民文学出版社前来约稿,便编成这本《师友记》。

2018年,与周勋初先生在南大庆祝周先生九十寿辰大会上

2002年,与钱仲联先生在苏州大学

1986年,与程千帆师在洛阳王城公园

除了上述师友之外,我还有一个人数较多的朋友群,那便是我的学生。程先生曾引述黄季刚先生语云:“学业既成,师弟即是朋友。”此话是从老师的立场来说的。我在南大从教40年,也有不少学业既成的弟子,他们已成为我的朋友。于是我编《师友记》时,里面也收进若干与弟子有关的文字。比如崔南圭是我指导的韩国博士生,他有整整一年在苏州大学担任一门韩语课,每周到南大来听两到三天的课,搭乘火车奔波于苏州与南京两地之间,风霜雨雪,从未间断。有一次火车晚点,他冒着大雪奔进教室,头发眉毛都沾满雪花,我顿时想起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不由得为这位异国学子的好学精神而感动。我平生从不为弟子的博士论文写序,但崔生的求学及撰写论文的过程都比较特殊,我有义务向读者进行介绍,于是破例为其博论《杜诗的音乐世界》撰序,此序也被编进本书。

2002年,与韩国学生在首尔,左二为崔南圭

本书共收文章50篇,分成四辑。第一辑收文17篇,第二辑收文15篇,文中所怀之人皆为已经逝世的师友,因篇数较多而分成两辑。第一辑所写者皆为南大老师,第二辑所写者则为校外的师长,以及英年早逝的友人,例如吴建辉原是我指导的硕士生,但她40出头便染病不治,我遂视作亡友。当我编这两辑时,柳宗元的“怀人泪空垂”之句常常闪现心头。第三辑收文8篇,第四辑收文10篇,文中所及之人或师或友,皆尚健在。两辑的区别在于第三辑侧重记叙文字,第四辑则为序言、书评。这两辑所及人物中最年长的是张文勋先生,他是程先生生前的好友,是一位年近百岁的矍铄老者。最年幼的人物则推全书末尾的两篇序文所及的南大中文系本科生。《凝眸》是中文系学生刊物,2005年我正任系主任,主编该刊的同学向我索序,我当然义不容辞。《学文》是2006年中文系二年级同学课程作业的结集,任课教师向我索序,我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样义不容辞。两文所及的学生早已毕业,他们都已成为我的朋友。总览全书,其中所写的人物无论是存是亡,是长是少,都令我永世难忘。对我来说,由于生命中有了这些良师益友,世界更值得留恋,人生更值得回忆。

如今是“读图时代”,在这本怀人之作中插入若干照片,乃是题中应有之义。出版社与我的意见不谋而合,责编且慨允每文皆可插图,我便多方搜求师友照片插于书中。将来读者开卷见图,或可稍补拙笔之不足。

(莫砺锋著《师友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