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枫、葛竞、彭敏 “万人大讲堂” 开讲:不再担心写作文!
如何将小动物描写得生动有趣?写作时没有素材怎么办?读书时一定要牢记哪五个问题?一个神秘的词,就能将现实变成童话故事?古典历史知识有哪些隐藏彩蛋?
4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民阅读季首场活动“中国儿童文学阅读课——万人大讲堂”在河北唐山举行,三位作家代表周晓枫、葛竞、彭敏针对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带来兼具针对性与启发性的“阅读写作课”。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包宏烈,河北省作协主席刘建东,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青英,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肖惊鸿等出席活动。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冰波,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主任潘振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孙建江以及本次活动总策划肖惊鸿录制了视频寄语。
包宏烈在致辞中表示,儿童文学“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当前正是中国儿童文学繁荣发展时期,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涌现出众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品。“希望这次全国联动的万人大讲堂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文学阅读,参与到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和普及中来,推动经典名著走进校园、贴近儿童,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基石,为建设书香社会注入新生力量。”
刘建东在致辞中谈到,在极具深厚文化底蕴的燕赵大地上,儿童文学创作有着悠久历史,河北作协始终高度重视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推广工作,期待作家们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贴近孩子们心灵、引发强烈共鸣的作品。
作为“儿童友好阅读计划”落地成果之一的万人大讲堂活动,进一步整合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中国儿童中心等合作机构资源,在新媒体时代推动儿童文学经典阅读,融入新大众文艺洪流,打造“阅读+实践+地域文化”等多元产业模式,构建以文学为纽带的全龄段儿童阅读文化生态,为文化强国建设储备优秀人才。此次中国儿童文学阅读课以“阅读之光 照亮童年”为主题,创新性采用“分龄分级”模式,将经典解读与实践方法相结合,引导不同年龄段孩子感受文学魅力。
写好的第一步:迈开腿,睁开眼
周晓枫面向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动物园里的童话》为题,分享观察与写作的关联。面对现场孩子们关于写作的提问,周晓枫真诚回答:“要想写好写生动,首先要靠近观察,动笔之前先动腿动眼。平时有了新想法新经验,不怕想得多说得多,随时记下来,积少成多,广阔的大海才会有美丽的潮汐。”
同时她结合自身童话创作经验强调,阅读不仅是文字层面的认知,更是理解他人与认识世界的途径,由此鼓励孩子们在身边事物中发现文学的温度。
五个问题,牢牢记住一本书
葛竞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带来《藏在图书馆里的宝藏》主题讲座,分享“三遍式读书法”与“五问法”,将阅读比作寻宝过程,鼓励孩子们通过精读、思考、联想提升阅读深度。怎样才能迅速掌握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并增强理解?葛竞说,要牢记五个问题:主人公是谁、他想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结果如何。
互动环节,葛竞邀请学生们上台,通过卡通画猜测不同动物的脚印,锻炼大家的分析能力与联想能力。她还结合个人创作经历,鼓励学生用“如果”造句,打开想象大门——“在每个场景前加上‘如果’,可以将一切现实变为你脑海中主导的有趣世界”,从而汲取写作灵感,掌握从阅读到创作的转化技巧。
大胆追问,是思考的开始
彭敏面向初中生主讲《诗词背后有乾坤》,聚焦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他打破“标签化”的诗人形象,通过解析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人生轨迹与创作背景,带领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逻辑与人文精神,感受古典文学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引导青少年从诗词中汲取文化养分。在问答互动环节,彭敏带来了历史背后的有趣知识——端午节最初究竟是纪念谁的?屈原吃过粽子吗?由此鼓励学生们在阅读中积极探索,主动追问,培养勤于思考拓展知识的良好习惯。
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办,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河北省作协、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承办。首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联动河北、北京、温州三地,聚集华北地区及全国数万名中小学师生、家长参与直播同步听课,以儿童文学名家名著导读助力少年儿童搭建文学认知桥梁,推动儿童阅读教育创新发展和优质资源分配,落实经典阅读公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