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百年北海,诗意盎然 ——记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之北海诗会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鹏波  2025年09月20日18:59

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恰逢北海公园开园100周年,9月20日,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皇家园林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诗会。来自拉美15个国家的40位诗人与37位中国诗人走进位于北海琼岛的漪澜堂,与众多慕名而来的文学爱好者们一同感受诗歌的迷人魅力,深入交流文化的精髓。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协主办,旨在搭建中拉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百年北海,文脉涌动。早在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执掌《大公报·文艺副刊》时,文艺副刊的新秀作家们便定期聚集于漪澜堂进行座谈交流,徐志摩的新月诗社等当时许多文学组织也常在此举办活动。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厦门,几位好友也相约漪澜堂为他饯行。北海诗会的举办,仿佛与文学前辈们进行“隔空对话”,续写着北海公园与文学的不解之缘。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为本次诗会致辞并启动诗会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为本次诗会致辞并启动诗会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为本次诗会致辞并启动诗会。何向阳表示,拉美诗人远隔重洋来到中国,“是一场完美的抵达。诗歌的意义就在于此,无论多么遥远,无论多么困难,但必抵达这里”。抵达虽然短暂,只是一瞬间,但诗歌可以抵抗遗忘。她引用聂鲁达《伐木者醒来》的尾句“我到这里来是来歌唱的/是和你们一起歌唱的”后,用一首《抵达》献给诗歌艺术和在场的诗人们——

“那时,我们的房子/建在浅滩/窗外山川铺展/如卷轴/刚刚绘就/风景迫不及待/跃出,峰峦/起伏/静水深流……那时/心有无边的广袤/星宿照耀/烈日灼烤/风的狂野/不惧浩瀚/那时,江山/无尽/涛声回环/而那时的我/也正徒步银河/为你降临。”

在何向阳深情而有力的朗诵中,这首当年为拉美诗歌节创作的诗作,为本次北海诗会徐徐拉开了帷幕。

开幕前,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还特别带来暖场表演。“90后”诗人葭苇不仅演唱了改编自《诗经·蒹葭》的歌曲《在水一方》,还带来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体认爱的时刻》。“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优美动听的歌声,使现场氛围渐入佳境。

诗歌朗诵现场

诗歌朗诵现场

“古韵新曲”环节,诗人们纷纷登台朗诵诗歌、表演才艺。哥伦比亚诗人法迪尔・德尔加多、巴西诗人里卡多・多梅内克等朗诵了自己的诗作,让在场的观众感受到拉美文化的热情与活力。特别到场的乌克兰演员耶果则用中文朗诵了中国诗人林森的作品《还赠——致拉美的诗人朋友》,诗中写道:“谁赠我予浪花,我以碧海还赠/谁赠我予秋风,我还他一轮唐朝月/我的朋友,长安是李白的/也是来自远方的你的/我的朋友,长城修筑在中国的大地上/也修筑在你还没转身就开始的怀念中”,满是中拉诗人间美好友谊的见证。

“诗书酬答”环节将整个诗会推向高潮。玻利维亚诗人露西亚・卡瓦略和中国诗人李越,玻利维亚诗人杰西卡・弗罗伊登塔尔和中国诗人马文秀等先后携手亮相,朗诵会前抽取到的异国诗人诗作。这些诗歌卡片由诗人们在本届青春诗会期间创作,并在当天上午以盲盒的形式互相抽取,进一步增加了此次诗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诗歌朗诵现场

诗歌朗诵现场

新颖而独特的诗歌互赠,仿佛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诗人间的唱酬在现代延续。诗人们不仅用诗歌表达了参加此次诗会的体会,也通过朗诵对方的诗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此时此刻,诗歌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重重山川,让那些心怀诗意的心灵在共鸣的海洋中深情相拥,共同沉醉于迷人的诗艺中。

正如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在总结时所说,诗歌是世界的语言,它连接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心灵,表达着对美好世界和未来的爱。“我们因为诗歌相聚北海,在悠久的北海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诗歌让我们紧密相连,相聚时间虽然短暂,但友谊之花已然在我们心间开放。”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诗会缓缓落幕。随后,诗人们一同泛舟北海,唱起了2025国际青春诗会的主题曲《青春火焰》,并在迷人的湖光山色中继续交流诗歌创作的心得。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诗会是古典与现代的美妙碰撞,让我们看到了诗歌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强大力量,也看到了中拉文化交流的美好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诗歌的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让诗意的花朵在不同的文化土壤间绽放。

此次诗会不仅让百年北海绽放出别样的诗意,也让中拉文化交流在这座皇家园林的悠久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诗会前,中拉诗人们还登上琼岛的白塔、观景台,纵览北海全景,深入了解北海的文化底蕴。出席诗会的还有中国作协外联部主任张洪斌、《诗刊》社主编李少君等。中西语主持分别由《诗刊》社编辑彭敏、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讲师耿晓坤担任。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摄影:尹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