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太行山山间,一轮由灰色砖石砌成的“月亮舞台”(因舞台与背景墙都呈半月形,故而得名),一半背靠青山,一半延伸至山麓下的水池,三五成群的孩子,站在舞台上深情地弹琴、歌唱。
2022-06-06
-
在这里,仰望更璀璨的星空
一 他的眼睛闪着光,闪动着来自青藏高原冷湖小镇的独特光芒。
2022-06-06
-
鲲鹏展翅
一 “快看,那就是汤加!”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大队长、空军一级飞行员周函看向机翼下的大洋深处,有几个深绿色的小点连成一片,一个海岛的模样逐渐清晰,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
2022-06-02
-
向阳花开(上)
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无私的信念,它也许是一张药方,上面填的只是“助人”这一味药,却足以疗救大半,甚至药到病除;它也许是沙漠中的一小方绿洲,即便里面的湖水是苦涩的,却浸润了干燥的舌喉,让步履维艰的人继续向前;它也许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岛,让无依无靠的心有了着陆的希望,划桨的气力甚至翻了几番。
2022-06-02
-
夜闯喀喇昆仑
立夏已过,海拔45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依然寒风呼啸,冷风如刀。
2022-06-01
-
青春,在“火焰蓝”中淬炼
一 赵毅与蒋永伟在同一班子前,两个年轻人都已是江苏省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小有名气的“尖刀队长”。
2022-06-01
-
北京海淀的公园
北京海淀区拥有著名的“三山五园”,近些年又实施了“一道十三园”生态建设工程。
2022-05-31
-
我的妹妹杨学勤
我的妹妹杨学勤是一位才女,但她因癌症过早地去世了,着实令人遗憾。
2022-05-31
-
《广西文学》2022年第5期|周华诚:时光消逝之地
要“重返故乡”,想来想去,还是聊聊我的读书史吧。
2022-05-30
-
颐和园“捉虫人”
一只虫子想要在颐和园里藏身太过简单:这里光乔木和灌木就有6万多株,山上的树连着山下的、门里的树连着门外的,阳光很难从叶子的缝隙漏到地上。
2022-05-30
-
躲在孙犁的影子里
仰望先师孙犁,真有几分亲切呢!在秩序里,我是一名编辑。
2022-05-27
-
为了一江清水向北流
一 初夏的一个清晨,湖北十堰郧阳区。
2022-05-27
-
《青年文学》2022年第5期|缪红芹:飞越八千里的深情——献给援藏的江苏电网尖兵
缪红芹:一九七二年生于江苏盱眙,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2022-05-26
-
梦想之花在奋斗中绽放
“陶姐,前天领的购物袋加工好了。
2022-05-26
-
《解放军文艺》2022年第5期|夏德伟:守礁纪事
夏德伟,安徽亳州人,一九九〇年出生,二〇一〇年入伍,海军二级上士军衔,现为海军陆战队某旅图书广播管理员。
2022-05-25
-
马兰花开
过去与现在,此刻与未来,像是被某种神奇、宏大的力量所牵引,如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胭脂河,似叠叠青石亿万年构成了太行山,过往时空的一次次小小迁跃,造就了今天的沧海桑田。
2022-05-25
-
风烟滚滚军歌壮
1942年5月2日延安,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2022-05-24
-
《当代》2022年第3期|刘东黎:“沉睡的地图在动了”(节选)
导读: 西南联大就像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本文作者用博物学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往事。
2022-05-24
-
开向大山的临时巴士
5月前,每周末,北京都有100辆以上的大巴车驶向怀柔、门头沟和延庆等山区,车上人的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
2022-05-23
-
丁晓平:延安文艺座谈会纪事
一、“赤脚天堂”里的毛泽东家宴 “我赶快脱下皮靴/因为我发现/所有走进天国的男男女女/都是赤脚/啊,延安/好一个赤脚天堂”。
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