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升《枪手》:文学之歌依然嘹亮
“文贵啊,你别再吭哧吭哧苦哈哈写什么破小说了,所谓的小说呀纯文学什么的,能挣几个钱?我劝你还是尽早扔掉吧,千万别浪费时间、糟蹋生命了!”这是杨晓升中篇小说新作《枪手》(原载于《芙蓉》杂志2024年第6期)的开篇。
2024-12-13
-
唐诗人:物质、“物叙事”与城市文学
引 语 谈论城市,不能不说及城市的物。
2024-12-13
-
“融合文学”、伤痕记忆与代际危机
在当下,围绕“新东北文学”和“东北文艺复兴”(也包括“新南方写作”或“新南方文学”)等概念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一种危险,即如果陷入一种过于文学史化—学科化的话语权之争中,将极大地削弱或抵消这些概念所内蕴的能动性与把握现实的潜能。
2024-12-13
-
孙郁《鲁迅与国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024-12-13
-
以“一生一事”之心绘自然
读《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感受最深的是朴实、低调的文字,写出了传主勤奋、精益求精的一生,其中蕴含着曾孝濂老先生以“一生一世”之心绘自然的情怀。
2024-12-13
-
《王船山》:以传奇性打开历史叙事阀门
打开聂茂最新长篇小说《王船山》,无法浮光掠影,首先是一种被沉浸带入的感觉,需要句段的逐一体味,才能有通透的阅读感受。
2024-12-13
-
他们像界碑一样沉默,却像昆仑一般坚忍
王族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零公里》,通过讲述昆仑高原军人的经历,为读者呈现驻守在昆仑山的边防军人,以血肉之躯耸立起长城一般的伟大防线,并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壮举,维护祖国安宁的故事。
2024-12-13
-
呈现大医之“大”——读李琭璐纪实文学《苍生大医》
《苍生大医》的作品开篇写道,“与人类纠缠三千余年的麻风病,遇到了57岁的李桓英。
2024-12-13
-
徐小斌《芭提雅》:书写那些生活在别处的她们
徐小斌创作数十年来的七百多万字作品大都专注于书写女性,她孜孜不倦地深入女性的心理版图,探究她们在现实生活和文化语境里的灵魂困境。
2024-12-13
-
因“读者调查表”而创办的《开明》杂志
民国时期,开明书店以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在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2024-12-12
-
容本镇:一幅光彩熠熠的文学图景
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一片盛产文学、盛产作家的神奇土地。
2024-12-12
-
《白腰雨燕》:天涯沦落的对位书写
山东作家王玉珏的小说创作,最近一段时间很是显得有些风生水起。
2024-12-12
-
文学“黄渤海”的书写路径
著有《海上书》《渔灯》《烟台传》等十余部作品的烟台籍作家王月鹏,怀着对大海、对烟台、对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的深挚的关切之情,再度推出188体育官方ios集《黄渤海记》。
2024-12-12
-
《寸铁笔记》:“思与诗”的双重能力
在我眼里,很少有作家像蒋蓝一样,平时缄默,但一旦发言,就有滔滔不绝的言说能力。
2024-12-12
-
《弃犬历险记》的叙事美学与情感体验
小说《弃犬历险记》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且积极励志的故事,作品构思精巧,主题深刻,文笔优美酣畅,生动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感人至深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描绘出快速变迁的时代图景。
2024-12-12
-
大湖之美——188体育官方ios集《湖边》的地域美学论析
红弧的188体育官方ios集《湖边》以深情回望的方式,带我们走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鄱阳湖边的生活,让我们领略到湖乡文化的精神内涵,洞悉当地风俗人情和地域特色,从而唤起心中对大湖的热爱和眷恋。
2024-12-12
-
书写秦山核电的“创业史”和“群英谱”
“核电站安全吗?”“为什么要发展核电?”“核电站是怎样建成的?”核电是一种清洁低碳能源,很多人仍旧谈“核”色变。
2024-12-12
-
格非《登春台》:漫长时代里的芸芸众生相
继“江南三部曲”、《望春风》《月落荒寺》之后,作家格非推出了最新长篇小说《登春台》。
2024-12-12
-
《化成一朵雪花的人》:市井深处的人性幽微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透过镜面,我们也能真切地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人。
2024-12-12
-
《同舟》:以知识视角展现乡村新貌
忽培元的长篇小说《同舟》(作家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7月推荐书目),是一部深入乡土生活肌理的作品,洋溢着澎湃的诗性激情;也是一部深具现实主义力量的作品,主要体现在它并非简单复制生活的外部面貌,而是往现实更深处挺进。
2024-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