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明天下之大德 做原创之学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2019-03-13

  • 新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与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紧密衔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有的使命担当,深切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殷殷期盼与厚重嘱托。

    2019-03-13

  •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与“重述20世纪中国”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成为当下文学发展的最强音。

    2019-03-13

  • 培根铸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建设提供伟大的精神力量

      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2019-03-13

  • 新时代文学的新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是继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和党的十九大之后,关于文艺的又一次重要论述,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和指南。

    2019-03-13

  • “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

    2019-03-11

  • 让诗歌更加紧贴新时代

      时代是诗歌赖以生存的空气和土壤,而诗歌应该成为时代的印记和号角。

    2019-03-11

  • 新时代诗艺的双向交流

      在过去,新诗和外国诗歌的联系,大多是单向的,简单来说就是主要围绕“引进”开展工作,而很少考虑过新诗的“输出”。

    2019-03-11

  •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人类是从混沌的自然中走出来的,最终仍要回到自然中去,但那已是深情的、充满灵性的自然,这一切都缘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文学的诞生。

    2019-03-11

  • 文体学的新意义

      吴承学教授新著《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一书从礼制、政教、职官、语言、作者、听众、媒介、场合、文本等展开文体的发生,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文体之手,将上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得有条不紊。

    2019-03-11

  • 用文学为时代培根铸魂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文化艺术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委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艺术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巨大关怀、期待和鞭策。

    2019-03-08

  • 瞩望新时代文艺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四个坚持”的明确要求,是深切的鞭策、深情的嘱托,催人奋进,催人向上。

    2019-03-08

  • 创编互动 培根铸魂

      以精品奉献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2019-03-08

  •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四个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2019-03-08

  • 多出精品 奉献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2019-03-08

  • 刘涛:论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复兴

      21世纪,粗疏而言可谓“新文学”时代。

    2019-03-06

  • 真正的精品,必是“与时代同步伐”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

    2019-03-06

  • 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2019-03-05

  • 陈亚军: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性的内涵

      民族性中的政治因素,给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对民族性的认识带来思想高度。

    2019-03-04

  • 中华美学与诗兴精神

      ◎在中国传统美学与古代文论的研究中,“比兴”问题历来是关注的焦点,其中“兴”更是值得今人玩味的范畴,它将审美与文艺创作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加以融会,使审美与文艺创作成为既涵括心与物、情与景,又具有独立性质的精神文化创造活动。

    2019-03-04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