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诗意的人
壹 不困于物,与万物为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一说,尽管理学家原本讲的“人欲”只是就情欲之“流而至于滥”者而言,封建帝王竟把它当作统治老百姓的思想工具,老百姓中很多人也受其影响,视人欲为人生中不登大雅之堂的低下之事。
2018-04-16
-
张瑞君:古代文学研究反思
近几十年来,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成就的总结已经有不少论文论著,笔者也没有必要再锦上添花。
2018-04-16
-
重塑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哲学面对的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
2018-04-16
-
作为交感反思的“审美的观看”
审美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问题是——什么是审美的观看? 这是美学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居然没有共识。
2018-04-13
-
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
编者按 本文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在“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2018-04-13
-
立足新时代 创新开掘传统价值
研究传统文化,只有与社会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才能保持持久活力。
2018-04-13
-
188体育官方ios呼唤真诚
随着网络的兴起与发达,大量188体育官方ios汹涌而来,呈现出无比兴盛、繁荣的景象。
2018-04-11
-
吴寒: 兴义诠释由传统向现代的两次转型(五四—1950年代)
在《诗经》赋比兴三义中,赋为直书其事,比为比方,意义都相对清晰,而兴义较为抽象,涉及层面更多,历来聚讼纷纭,成为诗经学上一个重要问题。
2018-04-11
-
诗歌里的南北朝:“情”的觉醒
友情和男女之情,像是一种通感,可以互相比拟。
2018-04-11
-
徐燕婷:民国女性词集二维研究
1912年至1949年间,是旧文学与新文学互相角逐,并逐渐被新文学占据上风的时期。
2018-04-10
-
深入体悟生活 才能引领时代
现在大家都说主旋律作品难以创作,难在哪里?不是主旋律给文艺创作留下的空间小,而是一些艺术家对主旋律把握能力和认识深度不够,认为主旋律就得是单调的歌颂、赞扬,就要口号化、概念化。
2018-04-10
-
文体意识与文学批评实践
尽管大家对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莫衷一是甚至谁也说不清楚,但似乎强调批评的文体意识肯定是正确的。
2018-04-10
-
概念辨析与话语表述
要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继承中国传统文论。
2018-04-09
-
晚周百家争鸣
晚周诸侯蜂起,诸子亦然。
2018-04-09
-
《红楼梦》的三重世界
《红楼梦》有三重世界:一是诗意的世界;二是现实的世界;三是哲学的世界。
2018-04-09
-
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
原标题:《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 清明节的复兴和法定假日化,为上坟扫墓和祭祖之类的民俗提供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也使得“慎终追远”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有了可靠的传承依托。
2018-04-08
-
《诗》教与汉初儒士共同体的建立
一、经义、修身、士节:儒士共同体认同 为强化儒士的自我认同与人格独立,并形成共同的自我认同,凝聚 “士”的力量,作为改造外在世界的基石,《韩诗外传》相当重视经文(特别是《诗》)对儒士的陶冶、“士”节的要求与“士”的自我期许。
2018-04-08
-
何言宏:批评文体的偏至与再造
编者按 中国的文学批评并不止于“文学”的“思想文化”意义,在晚清以来的五四时期和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文学批评都发挥了其对社会转型、主体想象等特有的参与作用。
2018-04-08
-
论化身与形象:观念的史前史
在一些讨论或日常交流中,你发现分歧并不是观点本身而是发生在更深一点的地方,即发生在思维方式的层面。
2018-04-04
-
从基因、内容到自信、创新
习近平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根本态度,为新时代夯实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