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2018-03-14

  • “才子书”:明清时期一个重要文学概念的跨文化解读

      “才子书”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和文化现象。

    2018-03-13

  • 田嵩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泱泱中华 文明博大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03-13

  • “西学”还是“西方学”

      “西学”与“西方学”一字之差,属性全然不同。

    2018-03-12

  • 认知口头诗学:认知诗学研究的新领域

      20世纪70年代初,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Reuven Tsur首次提出认知诗学这一术语。

    2018-03-12

  • 赋:一个朗诵的文体

      近年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本体与他体文艺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继而扩展到对整个文学史的生成、衍化问题的讨论,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被称为“跨界”研究。

    2018-03-12

  • 赵普光:历史的文本与文本的历史

      那是在二十余年前,我在故都开封读书。

    2018-03-12

  •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

      76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2018-03-12

  • 让世界读懂中国灵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行,文化强民族强”。

    2018-03-12

  • 全貌呈现女性文学成就

      性别平等观念的觉醒,是世界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8-03-09

  • 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与审美实践

      如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正创造着伟大的事业。

    2018-03-09

  • 汉语俗字研究的新成果

      俗字是与正字相对而言、写法通俗的异体字。

    2018-03-09

  •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基本范畴

      汉魏六朝时期,辞赋创作与赋学批评存在着互动关系,建立在辞赋创作基础上的赋学批评,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创作。

    2018-03-09

  • 立教时刻的史家笔法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018-03-08

  •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佛教文学

      中印佛教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缺乏明显事实联系但却体现共同规律的文学现象,由于有佛教文化为基础,文学规律的探讨具有深厚的共同文化底蕴,不必担心由于文明不同而导致核心价值观、文学审美范畴和文学言说方式的差别。

    2018-03-06

  • 魏晋至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佛道因素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因素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佛道二教为甚。

    2018-03-06

  • 俗文学:丝绸之路的审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俗文学,记载了不同民族审美客体、表演艺术、民俗时尚、审美意识等的流传、交流和变异,为人类精神文化、文明的交流发展树立了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2018-03-05

  • 《淮南子》成书中的文本问题

      《淮南子》作为秦汉时期对诸子思想综合和总结的重要著作,涉及战国秦汉间学术文化传承的诸多方面,由淮南王刘安的众多门客撰成,成于众手,这些门客在撰写时又广泛征引或抄录其他文献。

    2018-03-05

  • 文化创意时代的审美复兴

      在当前的文化经济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批评介入社会现实的功能,这是当代文艺理论家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中国美学走向复兴的必经之路。

    2018-03-05

  • 人民文艺的当代内涵

      当代人民文艺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历史化的过程中熔铸的,又是在不断的当下性的反思中深化的。

    2018-03-05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