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啼笑因缘》的命名
1930年,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同年又出版单行本,一时间家弦户诵,被誉为“民国第一畅销小说”。
2024-09-11
-
巴金:叶圣陶是我一生的责任编辑
1981年4月13日,巴金(右)和叶圣陶在北京叶家合影。
2024-09-10
-
藤野先生、鲁迅和增田涉的师生传承
藤野严九郎教授 东京时代的增田涉 鲁迅赠送增田涉照 藤野严九郎,作为鲁迅笔下严肃可敬的“藤野先生”为人们所熟知。
2024-09-10
-
包天笑首创“余兴”
谈及报纸副刊,要追溯到清朝末年中国报业的开端。
2024-09-10
-
胡适长子的“小升初”
一 作为家长,胡适写过著名的文章,应是长子祖望出生不久后在《每周评论》上写的《我的儿子》一诗:“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
2024-09-10
-
那么琐碎,那么诗意——沈祖棻晚年的日记与诗词书写
二〇一四年春,在清华园,我正对博士论文《沈祖棻词作与词学研究》进行最后修订。
2024-09-10
-
沈庆利:“中外”名目下的传统文化观之争
重拾这块“会思想的石头” 1925年春围绕《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引发的讨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持续发酵,已演化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一件著名公案。
2024-09-09
-
陆建德读《袁同礼年谱长编》:“为学术的热诚”
近现代人物的年谱推进历史研究,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4-09-09
-
歌谣研究何以成为“国学”
歌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葛天氏的“八阙”、伊耆氏的《蜡辞》以及《吴越春秋》的《弹歌》等,都是上古歌谣的代表,而《诗经》的十五国风则是西周至春秋民间歌谣的集萃。
2024-09-09
-
蔡子玉:一个“内生”于日记文献的近现代人物
前段时间,复旦大学的王启元兄微信来询,陈曾寿(1878-1949)日记中的“子玉”究竟是谁?我整理陈曾寿《苍虬阁日记》时,时常碰到这两个字,只知他姓蔡,至其姓名字号、生平履历,则一概茫然。
2024-09-06
-
孟渊旅社:消失的旅馆,难忘的往事
孟渊旅社,原位于汉口路、湖北路路口,坐西朝东,据说其原址为天仙茶园。
2024-09-06
-
李冰:让人常常记起的人
记得初识李冰书记是在2008年年底,他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调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的见面会上。
2024-09-05
-
赵瑞蕻:一位温州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节气虽已过了立秋,但在南京,依然是盛夏的景色。
2024-09-05
-
曾艳兵:我与乐黛云先生的二三事
2024年7月27日上午,从网上看到消息: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去世了。
2024-09-05
-
曾镇南:我记忆里的那几届茅奖评选
目接神通,有会于心,论必已出,言必有据。
2024-09-05
-
萧乾与“小树叶”
一 《北京城杂忆》是萧乾先生晚年的重要作品集之一,我有前后三个版本中的五本。
2024-09-04
-
郭沫若写校歌
1926年2月,郭沫若被国立广东大学聘为文科学长兼史学系教授。
2024-09-04
-
“夏可为事件”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出路”问题
自现代以来,青年问题一直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命题。
2024-09-04
-
刘元树:给徐中玉先生当助教
走近徐中玉先生 1954年春,我还在四川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徐中玉先生的大名了。
2024-09-02
-
“辛勤母瘦子初肥” ——自己的一段“古老的回忆”
人的正常记忆是从三至六周岁开始的,两个月的婴儿绝无记忆。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