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娃河畔的老先生们
2024年金秋10月,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3周年。
2024-10-15
-
卢晓蓉:我的祖父卢作孚
卢作孚(1893—1952),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2024-10-15
-
任继愈的藏书钤印
任继愈不是藏书家,不过作为学者,他一生都在跟书打交道,买书、藏书、读书、编书、著书,一生聚拢了大量图书,构成了他学者生涯里不可忽视的风景线。
2024-10-15
-
痖弦与洛夫的友情与诗情
洛夫(1928—2018)与痖弦(1932—2024)是享誉海峡两岸的诗人,他们逾一个甲子的友情与诗情是华语诗坛的传奇。
2024-10-14
-
罗岗:西南联大的课堂内外
1944年10月,王瑶在给友人赵俪生的信中写道:“闻一多先生近来甚为热情,对国事颇多进步主张,因之甚为当局及联大同仁所忌,但闻先生老当益壮,视教授如敝屣,故亦行之若素也……现闻先生为援助贫病作家,纪念鲁迅,文协,及青年人主办之刊物等,皆帮忙不少,态度之诚挚,为弟十年来所仅见。
2024-10-12
-
胡世宗:拜望百岁贺敬之
今年11月5日是著名诗人贺敬之一百周岁诞辰,在这个喜庆的日子前夕,恰好我赴京出席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战士与祖国》军旅诗歌朗诵会,我就与贺敬之的亲戚、和我结交33年的文友贺茂之将军一起拜望了贺敬之老师。
2024-10-12
-
程黧眉:深夜哨声——我们家的文学事之五
今年四年一度的“欧洲杯”开赛足球赛,让我想起2016年的那一届,爸爸妈妈还能跟我们一起看球,虽然不能看直播,但是看一些回放并且跟我们一起讨论还是可以的。
2024-10-12
-
被“凝视”的中文打字机
《生活》(Life)杂志上的“中文打字机”。
2024-10-12
-
营造学社一次漫长的调查
中国营造学社八十多年前在四川调查的三千多张照片,今年整理汇成《中国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图录》(六册)出版。
2024-10-11
-
《蚀》与当代青年
茅盾《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改革开放前夕的1977年,茅盾的《子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之后又有《蚀》《虹》《腐蚀》等陆续面世。
2024-10-11
-
陈平原:感怀三个读书类报刊
改革开放以来,读书类报刊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创办于1979年的《读书》杂志——其创刊号上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更几乎成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表征。
2024-10-10
-
汪锋:骆驼祥子为什么没有姓
最近重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发现了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颇具趣味的问题,打头一个就是骆驼祥子为什么没有姓。
2024-10-10
-
从新见档案看作为外交官的李金发
不少作家有多重身份、多种面目,作家身份而外,有的致力于政治,有的擅长经营企业;有的表面凶恶但心地纯良,有的假装和善在关键时候却显出本性。
2024-10-10
-
百年前泰戈尔在北京
今年是印度诗人、文学家泰戈尔首次访华100周年。
2024-10-10
-
“不可以人废言”:胡适与张竞生的“交集”
1917年9月,胡适因陈独秀推荐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
2024-10-10
-
陈喜儒:四十年前,水上勉一行的中国之旅
巴金在寓所会见日本作家代表团 水上勉(左)与本文作者在桂林石林公园 手头有一本《心贴心的中国之旅》,是日本桐原书店1984年5月25日出版的日文书,由中日两国作家合著,但以日本作家为主,共收文章33篇。
2024-10-09
-
中华读书报十年纪事(2014.7-2024.8)
编者按:2021年4月16日,由好莱坞电影导演、编剧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的电影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正式公映。
2024-10-09
-
袁书菲:记我的外祖父袁同礼先生
编撰年谱是一件无私之举。
2024-10-09
-
袁同礼先生小传
袁同礼,字守和,祖籍河北徐水,1895年3月25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家、博物馆学家。
2024-10-09
-
隐于《顾颉刚日记》背后的“打工人”汪安之
顾颉刚(1893-1980)的好友傅斯年曾主张“史学就是史料学”,日记、书札等作为第一手资料,素来为现当代学者所重视,尤其近年来对未刊的日记、书札手稿的整理,伴随着《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中国近代日记丛刊》《晚清珍稀稿本日记》《现代学人日记丛书》等几种丛书的出版,俨然出现了一个高峰。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