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刚:我和姜德明
1985年8月的兴城之行,左起依次为艾青夫妇、姜德明、韩作荣、徐刚。
2023-06-16
-
王安石下围棋
五十六岁时,王安石(以下简称荆公)退居金陵,悠游林下,开始对围棋有兴趣,而且甚是着迷。
2023-06-15
-
傅斯年:再没有人祝我“胖寿无疆”
徐志摩,原名章垿,新月派诗人、景星学社社员;傅斯年,字孟真,著名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2023-06-15
-
周圣伟:报考施蛰存的研究生
我是因报考研究生才结识施蛰存先生的。
2023-06-15
-
“正直和迂”的勾适生
读《徐铸成日记》(徐铸成著、徐时霖整理,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5月版),一个非主要人物引 起笔者注意。
2023-06-15
-
万振环:我与《花地》二十年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
2023-06-14
-
王道:宴池说清墨
近代银行家凌宴池与张家姐弟关系相好,首先是与沈从文为文友,后妹妹凌海霞到张家乐益女中做舍监,并收养了张家长女元和的女儿凌宏。
2023-06-14
-
中央党校图书馆的三位老馆员
原标题:校(院)图书和文化馆的三位老馆员 图书和文化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重要组成单位,随着中央党校的诞生而建立,随着党校事业的前行而发展。
2023-06-14
-
张昌华:杨苡先生与我交往的点滴
杨苡先生挟着墨迹未干的“口述自传”,优雅地一转身,化作一片白云,融入蓝天,与自然同在了。
2023-06-14
-
茅盾与图书馆渊源考辨
摘 要:茅盾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渊源。
2023-06-13
-
缓之:离开南开的日子——记罗宗强先生对我的教诲
1992年,本文作者(中)与王绯(左)大学毕业十周年返回母校看望罗宗强先生(右) 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我住在校内第一宿舍二层东南把角的那间,就在新开湖西侧。
2023-06-13
-
胡适早年恩师杨志洵事迹小考
两位意义不同的“杨老师” 杨志洵,字(或号)景苏,亦作劲苏、劲素,江苏金匮(今无锡市)人,卒于1939年,生年不详。
2023-06-12
-
谢其章:我与姜德明先生的交往
6月1日早晨7点45分在姜德明先生追悼会,瞻仰遗容时,我俯身凑近,低声说:“姜老师,我是小谢。
2023-06-12
-
“以平凡人自处”——纪念王铁仙先生
王铁仙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瞿秋白研究的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优秀的高校管理者、语文教育专家,他是一位真诚、质朴的现代知识分子,也是我的老师。
2023-06-12
-
鲜见的鲁迅语录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句话,好像是曾国藩最先提到的。
2023-06-12
-
谢冕:家乡来了亲人
记得那年,家乡来了亲人。
2023-06-09
-
胡适给毕业生赠言
1929年,胡适以校长身份给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生的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
2023-06-09
-
陶亢德的编辑观
编过《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名刊的陶亢德,对于编辑一道颇有心得,称其为编辑家,大约算不得过誉。
2023-06-08
-
卢戆章:汉语拼音的领路人
现如今,汉语拼音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学习汉字、学习汉语的工具。
2023-06-08
-
作为阅读者的顾随
在现今被广泛阅读的民国学者里,顾随以对古典作品的富于创造性的阐释闻名,《驼庵诗话》《苏辛词说》之类的“大家小书”深受欢迎,尽管前者是顾随讲课记录的选萃,后者是顾随自撰的语录体文章,但都成为诗学、词学领域的“经典”,甚至经常被人拿来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相提并论。
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