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学时期陈独秀的学术观
陈独秀以《文学革命论》而留名中国现代文学史,他未曾以文学作品参与其中,但他关注新文学的创作并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思考,写下了一些时评性的随感录。
关键词: 陈独秀2023-05-23
-
黄西蒙:欧阳修史笔说道义
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一个非常短暂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除了个别割据政权能保证相对的和平与安宁,其他地区的百姓大多处于痛苦与挣扎中,其混乱与黑暗程度毫不亚于五胡十六国时期。
关键词: 欧阳修2023-05-23
-
胡适和他的翻译诗歌
在去年11月28日的《五色土》副刊中,笔者曾评介过胡适的翻译小说。
关键词: 胡适2023-05-23
-
杜甫流寓蜀中时期的地理感知与身份认同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经历了“一岁四行役”,由洛阳返华州,由华州赴秦州,由秦州之同谷,终于在年终抵达成都,开启了“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的流离两川生涯。
2023-05-23
-
萧红的阅读史
古今中外的作家,在谈到创作初衷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涉及自己的阅读史。
-
《书衣文录》隐藏孙犁心灵密码
孙犁生前是很重视《书衣文录》的。
-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艾青2023-05-16
-
段成式:写传奇故事的人终成传奇
出身名门望族的段成式,从小就是学霸,年少时曾跟着父亲段文昌(中唐名臣,唐穆宗时曾任宰相)四处游历,辗转往来于成都、长安、淮南、荆州、扬州等地,了解各地风土人情、逸闻趣事,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诗文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2023-05-15
-
孙犁与北京
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长河的源头。
关键词: 孙犁2023-05-15
-
孙郁:鲁迅遗风的波光浪影
《鲁迅遗风录》是我的一本旧作,初版时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召开过一次座谈会。
2023-05-11
-
“在此”而非“此在”:吴宓晚年心境之考察
一个人与一个地方发生关系,古人多由出身和籍贯,在被动中形成,现代人则为生活或工作所选择,虽不无被动,却更有主动性,由此生成为一个人的地方性,或者说是人的在地性。
关键词: 吴宓2023-05-08
-
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原标题: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论纳兰词之真 清词中兴,词家济济有众。
-
肖复兴:晚年孙犁的“转身”
一 晚年的孙犁先生不再写小说,只写188体育官方ios随笔。
2023-05-06
-
梁启超的“大学理想”
今年适逢梁启超诞辰150周年。
2023-04-28
-
鲁迅“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语境考
近年,《狂人日记》研究得以展开的核心依据是鲁迅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信内的自陈: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
2023-04-26
-
吴思敬:朱寨先生身上的布衣精神
今年是朱寨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他离开我们也有11个年头了。
2023-04-25
-
朱寨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文集编纂座谈会发言选登
编者按:2023年是朱寨先生诞辰100周年,3月31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朱寨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文集编纂座谈会在京举行。
-
王水照:鸠杖先生愈少年
王水照,1934年生,浙江余姚人。
关键词: 王水照2023-04-24
-
杜甫与盛唐气象论纲
杜甫(712—770)一生,有长达四十三年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天盛世”中度过的,但绝大多数杜诗尤其是代表作,又是在755年安史之乱以后的十五年里所创作。
-
吴思敬:“生为赤子”的唐湜
去年“五一”假期,收到曹凌云先生快递的《生为赤子——唐湜与他的文友们》一书的文稿,于是足不出户,沉浸在阅读之中,也唤起了我对诗人唐湜先生的记忆和怀念。
关键词: 唐湜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