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感想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一起,在新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
关键词: 石一宁2019-11-04
-
纵马欢歌在草原
作者:王樵夫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2月 蒙古马是蒙古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图腾。
关键词: 《纵马草原》2019-11-01
-
李达伟188体育官方ios集:大地秘密的勘探者
作者:李达伟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李达伟是近年出现的188体育官方ios新锐作家,短短10年间,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出版了《暗世界》《大河》和《记忆宫殿》三部188体育官方ios集。
2019-10-28
-
崛起、探索与进取:内蒙古三少民族作家文学之路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颇具特色的存在,崔荣以内蒙古三少民族文学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显示了党的文艺政策和文学组织活动对于少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强调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和各级文研班的教育、推动与激励功能,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建设的优越性体现。
-
存文学《望天树》:于大地深处拾回信仰
作者:存文学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面对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在追问,是不是发展必须以自然环境的牺牲为代价?便利高效的生活能不能和清新自然的环境共同组成理想生活的蓝图?作家存文学对此深有感触,他的小说《望天树》就是试图讲述一个发生在云南勐巴纳西地区的故事。
-
康巴作家群的高地写作
余红艳从地域维度出发,将康巴作家群的书写范式命名为“高地书写”,并以格绒追美、亮炯·朗萨、达真为个案,探讨它们或者通过追寻与阐释藏地文化传统精神内核来对抗现代文明“病”,或者试图为现代人树立理想标杆,或者欲为多民族的和与共存提供范例证明。
-
《民族文学》展现各民族灿烂文化
金秋十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圆满落幕的喜庆氛围中,《民族文学》蒙古、藏和维吾尔文版迎来了10周年刊庆。
关键词: 《民族文学》2019-10-21
-
那棵来自达斡尔民族的向日葵
书名:一个热爱太阳的民族 作者:吴颖丽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每个民族总有几个足以表现其民族精神的天才,他们珍爱民族已往的历史,并将自己创作的根须深深植入过去的土壤。
关键词: 达斡尔民族2019-10-18
-
当代彝族文学创作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如同邱婧在本文所显示的,彝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视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缩影,从与民间文学的互文,到新时期的爆发,再到全球化语境中的打工文学、民族志式写作,彝族文学继承了本民族的诗性传统,但又结合了时代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开创出双语文学的新格局,它内部在地域、语言、风格与文类上的多元化,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的多样化。
关键词: 彝族文学创作2019-10-11
-
光辉绚烂的新世纪蒙古族文学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蒙古族文学也是中国文学极富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2019-10-11
-
南方的文学想象
1955年,壮族诗人韦其麟以叙事长诗《百鸟衣》惊艳中国文坛。
2019-10-11
-
为民族立传 为时代放歌
佤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同时也是跨境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原始社会末期跨越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
关键词: 佤族作家文学2019-10-11
-
抒写时代壮歌
《祖国万岁——多民族朗诵诗精选》出版了。
关键词: 赵晏彪2019-10-11
-
诗意的另一重呈现
中国诗歌的神奇魅力就在于对生活物象的打磨和书写。
关键词: 沙冒智化诗歌2019-10-11
-
对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的理解
谈到少数民族文学,首先是文学,而“民族”在这里可以从多个视角认识。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2019-10-11
-
百花绽放 全面繁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得以确认并不断发展的70年、百花绽放的70年、万象更新的70年。
2019-10-11
-
谎言太小,世界太大
此前我对于刘荣书的创作并未特别关注,然而一旦开始关注,就发现他的存在非比寻常。
关键词: 李美皆2019-10-08
-
民族生活、民族形式与民族书写的嬗变
中华民族大团结 叶浅予 作 在追寻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写作中,“民族形式”是一个无法绕过的概念,它虽然源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命名,但其实可以追溯到新文学运动以来建构本土现代文学的持续性努力,在一系列的讨论乃至争论之后,又在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之时得以大规模展开其试验和实践。
2019-10-02
-
70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成就及思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客家族群与客家文学
客家作为一个族群,其生活的空间版图既有赣闽粤三省毗邻区的区域性聚居地,这是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传承的“主产地”与中心地带;同时又有集中居住的分迁地,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等“次中心”,还有遍布于湘滇陕黔浙琼等省的散点居住地。
关键词: 客家文学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