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纪念路遥诞辰七十五周年 经典作家专刊——路遥
来源:文艺报 | 杨晓帆 曹谷溪   2024年12月13日10:14

“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的,像土地一样的贡献。” “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可能使自己的劳动有一定价值。” “历史用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离开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会成功。”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出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1年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自觉,连同那些滚烫的句子,在一代又一代读者心里激起波澜。

今年是路遥诞辰75周年,本报特邀路遥生前好友曹谷溪,《路遥论》作者、学者杨晓帆撰文,用有温度的笔触,讲述那些关于路遥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去倾听那些历史的转轨与细节的慢放,走近作家路遥。

——编 者

路遥

人在历史中成长

□杨晓帆

……套用巴赫金关于成长小说的理论,“人在历史中成长”,人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反映着世界本身的历史进程,“他已不在一个时代的内部,而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处,处在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一转折寓于他身上,是通过他完成的。他不得不成为前所未有的新型的人”。《平凡的世界》一边廓清1975至1985年这十年间的社会变迁,一边写新人的成长问题。新人所具备的素质因而不仅仅是作家理想观念的投射,更来源于现实本身所内蕴的自反性力量。

……

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遥由对高加林命运的疑虑,构筑起了让罗曼蒂克精神落地的方案。若以后见之明来看,无论是对劳动者尊严的确证,还是对现代知识教育的肯定,时代发展中的困境都越来越溢出路遥的乐观信念。如果说潘石屹们还曾经以“励志型”读法从《平凡的世界》中获取精神力量,依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那么当读者越来越感到小说中“理想的世界”“纯真的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距离,当读者越来越难以被苦难的崇高美学所感染时,对于路遥提出的“寻找罗曼蒂克”的功课,时代的确在召唤新的答卷。【详细】

《平凡的世界》手稿

《人生》,路遥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路遥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

我的挚友路遥

□曹谷溪

从我认识路遥到他去世的20多年里,路遥在我家里生活的时间比他在自己家生活的时间还多。

有一年,大年三十那天,他和妻子林达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到郭家沟,和他大妈一起过年。按陕北的乡俗,正月初一是不出门的。可是,路遥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正月初一吃过饺子,就用自行车带着林达来到我家,一来就不走了。

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我也从延川调到了延安。每逢周日,他常常来我家吃饭。后来他分配到《延河》编辑部工作,那阵子编辑部经费困难,他到延安的出差吃住都在我家里;后来他当了专业作家,来延安地委可以安排住宾馆,但路遥不爱吃宾馆的饭,每天中午11点左右就上我家来了,我们家的饭小菜、小调料比较多,他已经吃习惯了。

1970年,我和路遥在延水关古渡前照的这张照片,是诸多报刊、电视台发表最多的一张照片,也是路遥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那时我29岁,路遥21岁……【详细】

1970年,路遥(左)与曹谷溪在延水关古渡前

电影《人生》海报,路遥编剧,吴天明导演,1984年上映

2010年,田波导演,陈忠实、贾平凹、贾樟柯等参与讲述的8集纪录片《路遥》上映

附:经典作家专刊往期

经典作家专刊——杨沫

经典作家专刊——叶圣陶

经典作家专刊——老舍

经典作家专刊——刘半农

经典作家专刊——巴金

经典作家专刊——钱谷融

经典作家专刊——丁玲

经典作家专刊——曹禺

经典作家专刊——艾芜

经典作家专刊——王瑶

经典作家专刊——郭沫若

经典作家专刊——曲波

经典作家专刊——周立波

经典作家专刊——唐弢

经典作家专刊——林斤澜

经典作家专刊——草明

经典作家专刊——钟敬文

经典作家专刊——金庸

经典作家专刊——梁斌

经典作家专刊——鲁迅

[网络编辑:陈泽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