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星 | 弦河:人物简史(组诗)(2025年第7期)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188体育官方ios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弦河
刘明礼,笔名弦河,仡佬族,1988年10月生,现居杭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36期学员。某办公家具企业员工。曾获第九届《扬子江诗刊》青年诗人奖,第三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贵奖·新人奖”,浙江省第八批“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作品见《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民族文学》《青年文学》《作家文摘》等。
作品欣赏:
人物简史(组诗)
猎物
朱老三在山里
狩猎
捕了野猪
抓了兔子
剥了蛇
喝多了他说
他也是
山里的猎物
活活被困了
一辈子
凶手
杨家老二
走出大山,在一家厂里
拽笔头
偶尔也会
习惯性掏出隐藏的
生锈的锄头镰刀
时不时斩断
路过的
他看见的蛇
王家村单身汉
老王时常提水桶
到后山
打水
把自己淋个遍
这时
他会看见身体
长出新芽
有的长成头发
有的长成骨刺
他一辈子不知道
什么是骨刺
只是痛的时候
人前人后都会喊一声
“哎呦”
神的儿子
他说
睡着了
灵魂会出窍
喊一声玉皇大帝
天上神仙
就到床前
他有两个儿子
一个在外失踪
一个长成人们口中的
傻子
干净的她
她嫁到马家槽时
挖了
一块菜地
天晴时挖
下雨了也挖
风来时挖
风走了也挖
牡丹说
他站在牡丹前
看牡丹
路过的人说
你不种
怎么知道
牡丹的根怎么长
牡丹的根不长
你怎么知道
牡丹花什么样
他站在牡丹前,
没人知道,他就是牡丹。
酒徒
他喝二两
苞谷酿的散酒
他喝别人
喊他喝的杯酒
他喝醉了
躺在离家不远的庄稼地
打滚
他有时醒来
说妻子打了他
有时醒来
说妻子踢了他
醒着的时候别人会说
他喝醉的样子
醉了的时候别人也会说
他滚在庄稼地时
一次一次地吞噬了
庄稼地的泥
他不知道那些泥
粘住了
身体的肠壁
跪下的人
那一年
他因偷入别人家柴林砍柴
而被要求下跪
许多年后
即便站在别处
他仍然跪在那里
石匠
年轻时
他替山上有钱人家
打了一副石墩子
这家人搬走后
石墩子就开始
颠沛流离
有一天他路过
山脚涨水的沟渠
垫脚的
正是其中一个
怀梦的人
年少时她怀梦
去远方
怀胎,翻山看海
在海上
越远离陆地
孕育的越多
而孩子至今未诞生
她再没了
向人说梦的勇气
守墓人
他跪在那里
哭泣
每一颗泪都是一截
独立的手指
直到把墓碑上的名字
抠成自己
柚子叔
掉落的柚子
砸死一只蚂蚁
它要接受所有蚂蚁指责
而它只是
树上成熟的一枚柚子
它掉落后
就真的掉落了
树上的柚子在风中
叽叽喳喳
代替蚂蚁说了
柚子王国的语言
他醒了
春天时
和东家好
秋天时
和西家好
年少时
和坎上的好
中年时
和山脚的好
老年时喜欢喝酒
扯着年轻人
拉话长,话里都是
他的故事
杨家媳妇
昨夜被丈夫抽青的乌痕,
今天在帮着骂隔壁邻居时愈合了。
王家老夫妻
他们年轻时开荒的地,
又荒了。儿子四十几还没成家
常年在外,
剩下的土,还不知道怎么办,人就老了。
本期点评:
从小人物到乡村史
2012年,36岁的尤瓦尔·赫拉利以希伯来文出版的一部“奇书”横空出世,很快就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引发全球学术界关注并激起公众广泛兴趣,掀起了一股浩浩荡荡的“简史”热潮。和以往单一的历史学叙述方式不同,赫拉利用一种极宏观的世界历史研究,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于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人类简史》。在这部奇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不是系统的史事,流出笔端的都是一些被用来说明某种历史法则、人生道理的史事片段或现象,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当我读到弦河的这组诗时,脑海中关于这部历史著作便和这组诗重合了,巧合的是,弦河写下这组诗时正好36岁,和《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出版这部书时同岁。从人类简史到人物简史的改变,从历史学著作到诗歌创作,从大世界至小乡村,这冥冥之中的似曾相似却又殊途同归,给读者带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阅读体验。
为人物立传是历代史学家一生的执着,那些被立传的人便会成为中华民族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或是“风云人物”。从西汉平定匈奴的卫青、霍去病,三国的刘关张,再到唐时秦琼、尉迟恭,莫若不是。但弦河的这组诗中,主角却是来自乡村的小人物。“朱老三、杨家老二、老王、石匠、柚子叔、杨家媳妇、老王家夫妻……”这些来自乡村的普通小人物,或是邻居、或是村民,或是无数相同土地上的万千个中国乡民。这组诗共由15首短诗组成,弦河通过这15个人物组成的乡村肖像短诗,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一幅乡村人物群像图,也从侧面徐徐打开一部中国的乡村史。
费孝通在《乡村中国》中曾对土地和人的关系进行一个深刻的描写“人的生老病死似乎都跟某一块土地的存在极为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彼此之间不能够有哪怕是些许的分离,人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又终老于斯,这就是乡土中国的一种生命循环,而由此种循环所构建起来的便是可以持续运转的循环社会。”
在这组诗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循环。在《猎物》中,朱老三在山里狩猎,猎了很多动物,“喝多了他说/他也是/山里的猎物/活活被困了/一辈子。”《石匠》中,石匠年轻时给山上有钱人打了一副石墩子,“有一天他路过/山脚涨水的沟渠/垫脚的/正是其中一个。”《酒徒》中“醉了的时候别人也会说/他滚在庄稼地时/一次一次地吞噬了/庄家地的泥/他不知道那些泥/粘住了/身体的肠壁。”这些和土地牵绊的循环,这些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但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局面被打破,老一代的留守故土,新一代的进城务工,寻找出口。无论是《凶手》中的“杨家老二走出大山去厂里”还是《怀梦的人》“年少时她怀梦/去远方”,这都是一种出走。而出走后的乡村已经开始变得“小“起来,乡村里的人变得”少“起来,土地也开始“荒”起来。正如《王家老夫妻》中“他们年轻时开荒的地/又荒了。他的儿子四十几还没成家/常年在外/剩下的土,还不知道怎么开荒,人就老了。”
和弦河以往的诗作不同,这组诗显得非常短小,用词极为克制,全篇使用白描手法,没有过多的修辞渲染,蜻蜓点水几下,人物性格便跃然于纸上。在这里,弦河成了在讲故事的人。例如《杨家媳妇》全诗只有短短两行,“昨夜被丈夫抽青的乌痕/今天在帮着骂隔壁邻居时愈合了。”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一对夫妻,一家人内部矛盾一旦遭遇外部矛盾时,便自动一致对外了。可当读者靠近再读,“抽青的乌痕”“昨夜”“今日”“愈合”这些词汇的重组,却有一种莫名的心痛,也是一场关于家暴习以为常的另一层故事解读,夹带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凉。其实,要写好短诗并非易事,在这组诗中有些地方也能看到作者有些力不从心,铺垫过久后却再也没下文,让人充满期待却迟迟不给“下集精彩”,不免有点小小遗憾。
但总的来说,弦河的这组诗,从小人物入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当代乡村史,整组诗笼罩着一种淡淡的伤感,是远在大城市的游子为家乡村民立传的书写,是斩不断故土的根以及对记忆中乡愁的追溯。通过弦河的笔端,我们在诗歌的褶皱深处,触碰到了被现代性遮蔽的生命重量,令人感慨万千。
——任皓(星星诗刊杂志社理论版编辑部主任)
了解弦河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弦河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