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四秩文心——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 “文学馆1985”: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业史”(一)初创期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馆”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2月27日10:12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内最早、世界上最大的文学类博物馆,是中国作协和文学界的宝库和窗口。

四秩春秋,文脉绵延;薪火相传,新章再启。中国现代文学馆自创立以来,始终肩负守护文学火种、传承文化根脉的使命,历经岁月淬炼,已经成长为一座融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博物馆、研究机构与作家故居于一体的世界级文学圣地。2024年5月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四十年间,文学馆以46亩方寸之地,筑起3万平方米的精神殿堂。98.04万件藏品如星河璀璨:文学大家的墨迹犹存温度,手稿静诉衷肠,信札流淌情谊,143件国家一级文物与142座作家文库,构筑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立体图景。这里的一纸一砚,皆是文人风骨的见证;一书一画,俱为时代脉搏的刻录。茅盾故居的青砖黛瓦间,回荡着创作的热望;作家书房的光影流转中,跃动着经典的重生。从手稿的修复保护到文物的数字活化,从学术期刊的深耕到文学现场的活跃,文学馆始终以改革创新之姿,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命题。

大事记(一):中国现代文学馆初创期(1981-1985)

中国现代文学馆(万寿寺)

四十年筚路蓝缕,中国现代文学馆从巴金先生一纸赤诚的倡议中启航,中国作协肩起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工程,于京西万寿寺西院的青砖旧椽间垒起守护文脉的第一块基石。1981至1985年,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初创期,在这五年间,文学馆从无到有,从构想到实践,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创业者们的心血。筹委会高屋建瓴,勾勒出文学馆的事业图景,确立了集收集、整理、保管、展览、研究于一体的文化坐标。他们积极联络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和文物,一批批珍贵的文学史料与文物被陆续征集入馆,散落的文学星火自此聚为长河。“巴金文库”的创设开创作家专藏先河,茅盾、老舍生平展的揭幕标志着文学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初现端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迁入,学术阵地初具规模。青砖黛瓦间,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图谱开始显影。文学馆创业者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原野上,筑起了一座文学的殿堂。

1981年

巴金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作协主席团决定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央批准由中国作协负责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手稿

巴金《再说现代文学馆》手稿

1981年3月12日,巴金《创作回忆录·后记》和《人民日报》编者《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议》在《人民日报》刊载,随即得到一大批著名作家的响应。

1981年2月14日,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1982年

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委会讨论通过《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性质、任务和工作范围的设想》。北京市批准将万寿寺西院移交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临时馆址。中国作协书记处决定筹建茅盾故居,归属中国现代文学馆。

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召开成立会。参加会议的有周扬、贺敬之、王政柱、张大中、刘白羽、艾青、曹禺、王瑶等。胡乔木等为“筹建处”挂牌。

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成立照片,与会者讨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办事项,围桌者右起:孔罗荪、艾青、曹禺、周扬、胡乔木、朱子奇、贺敬之。

1983年

财政部拨款150万元作为修缮现用房屋和购置设备的费用。中国作协任命孔罗荪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建立“巴金文库”。“茅盾生平和创作展”开幕。

巴金在家中整理捐赠图书

巴金文库

孔罗荪与周扬(中)、曹禺(右)在文学馆筹建处

1984年

中国作协聘请巴金、孔罗荪为名誉馆长,任命杨犁为首任馆长。为纪念老舍诞辰85周年,“老舍生平和创作展览”开幕。

孔罗荪

首任馆长杨犁

老馆照片

1985年

中国现代文学馆1月5日正式成立,3月26日举行开馆典礼,3月27日茅盾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改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编,编辑部设在文学馆。

巴金在文学馆开馆典礼上讲话

茅盾故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第1期封面及改版致读者页

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

茅盾《子夜》手稿档案解密

一只皮箱 万里南渡——朱自清衣箱里的烽火记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