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艺大幕重启线上办院庆演出
6月12日,北京人艺即将迎来建院68周年纪念日,当天,首都剧场的舞台大幕将重新拉开。
-
表演艺术家肖惠芳去世 曾六次扮演宋庆龄
曾经在话剧《大江东去》、电影《开国大典》等作品中六次扮演宋庆龄,并且是唯一一位被宋庆龄接见过的表演艺术家肖惠芳6月8日晚上因突发脑溢血,在汉口同济医院去世,享年86岁。
-
人艺68年院庆 豪华“全家福”将亮相
你有多久没有听到首都剧场内凝重的开场钟声了?上一次走上门前的青石台阶还是农历乙亥年的事。
-
戏剧是多样的
5月30日晚上,看完了文献剧场《致勇气》演出之后,广东卫健委的同志说:“来看演出之前,我们想不出来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你们将会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看完演出后,觉得你们找到了这个形式,而且非常适合,你们快速准确地记录了历史,又让人们再一次感动……” 这个形式就是我们和导演牟森决定使用“跨媒介巨构”的方式创作、推出战“疫”文献剧的演出。
-
戏剧艺术要走综合发展之路 在管理和创排演全流程中守正创新
中国戏曲因袭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血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情感表达像一颗健壮的火苗,所到之处,结合当地历史条件、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社会状态,发展出中国不同的地方戏曲剧种。
-
中国煤矿文工团六一音乐会在线播出
5月31日晚,一台由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团录制演出的六一“云”音乐会《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优酷视频、文旅中国和中国煤矿文工团官方抖音号等网络视频平台在线播出。
2020-06-04
-
疫情下的“中场无演出”,凭啥凝聚人气,迎接市场回暖?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自2016年11月在申城开演至今,已演出超过938场,累计观演人次超31万,平均上座率超95%。
-
国家大剧院重开迎客
测温、健康码、一米线、全程佩戴口罩,6月2日,国家大剧院有序限流开放的第一天,经过提前预约的300人于上午10时经过严格检测,成为疫情防控以来首批走进剧院的参观者。
2020-06-03
-
全球上演近300场的《朱鹮》迎来复演“首秀”
《朱鹮》昨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再度起舞。
-
梅派青衣助阵,上海京剧院牵手“二次元”
国粹京剧和美食手游,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近日意外碰撞出别样火花。
-
童趣,儿童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 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
-
疫情让古典音乐“走下神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歌剧院纷纷关停,音乐家们被迫居家隔离。
-
英达重回人艺执导话剧
英达父母合影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近日透露,多年没有在人艺导戏的英达,今年将回归剧院,为北京人艺执导一部由美国剧作家洛伦·汉斯贝瑞编剧的世界名剧《阳光下的葡萄干》。
-
《下场戏更精彩》欢迎朋友们翻唱
“场灯、工作灯、筒灯、电脑灯、烟机、风机、吊杆、侧幕条……把道具再检查一遍,台词再默念千百遍……等大幕徐徐拉开,刹那间山雨欲来……下场戏更精彩!”音乐和戏剧创作人张然,将自己为2020年世界戏剧日写的一段感言,改编成了一首触动人心的歌曲《下场戏更精彩》,引发很多戏剧同仁和观众的共鸣。
-
“北京人艺”三代演员“云赏”解说戏剧博物馆
三代艺术家接力导赏、珍贵藏品首次示人,一场“云赏”直播在剧场大幕尚未拉开之时,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了北京人艺对外关闭三个多月的大门。
-
与东艺“久别重逢”,台上台下难掩欣喜与激动
距离上一次演出121天后,近日,东方艺术中心再启大幕,举行“浪奔浪涌·艺路向东”公益演出。
-
融入“行进中的中国”,综艺也可成苍劲有力的集体记忆
全新综艺《舞者》诠释了2020年春天里最具力量的一群人——医护人员的姿态。
-
疫情后首演“给了从业人员信心”
时隔4个多月,浙江交响乐团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浙江音乐厅。
-
虚拟主播唱起“林妹妹”,传统戏曲不断打破“次元壁”
云赏越第三期“美好生活”专场直播中,上海越剧院的演员携手虚拟主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
-
钟鸣:无论多艰难,都要带给病患生的希望
广播剧以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护士夏晓燕为第一人称视角,展开24小时的“生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