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艺”三代演员“云赏”解说戏剧博物馆
三代艺术家接力导赏、珍贵藏品首次示人,一场“云赏”直播在剧场大幕尚未拉开之时,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了北京人艺对外关闭三个多月的大门。
-
柯军卸妆唱戏分享《素昆》
今天,是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九周年纪念日。
-
12小时直播吸引260万用户,中华戏曲魅力共通人心
昨天上午9点,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大直播《致敬英雄“艺”起前行——“星期戏曲广播会”12小时全媒体特别节目》在多个全媒体平台准时开启。
-
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2019年度评选结果公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繁荣音乐创作,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聚焦“中国梦”新时代主题,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原创精品,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支持下,中国音协已连续三年主办了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年度优秀歌曲推选活动,引起业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小品没有艺术归属的现状亟需扭转
如果从当下小品的艺术品质、艺术趣味、表演方式、表演队伍、人才特质上看,都是以曲艺为依托的。
-
护士节主题音乐会致敬最美逆行者
今年国际护士节意义非常特殊。
-
柏林戏剧节:如何在疫情时期重新定义“现实主义”
5月10日,冈田利规编剧导演的《吸尘器》结束在柏林戏剧节官网的演出录像播放。
-
“声如夏花”线上音乐会香飘海外
5月9日19:00,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系列在线音乐会首场“欣欣田园”拉开帷幕。
-
龙骨与血肉
计敏的学术新著《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1905—1949)》(以下简称《历程》),是一次不冷不热却极为有趣的学理探索和梳理。
-
当说起“云音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没有现场观众的音乐会云直播、由艺术家在网上发起的在线“马拉松”视频接力的“云演出”、由传统电视媒介与5G新媒体平台共同打造的融媒体节目……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由国家艺术院团等策划的“线上”主题音乐节活动,由艺术家、演艺明星自发参与的音乐公益演出,以及面向传统媒介平台观众播出的跨媒体合作音乐节目等,新媒体传播技术下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云上文艺演出、云音乐会等艺术生产与传播,使人们在今年这个依然被全球疫情影响的假期里,通过“云演出”在网络世界的“云端”再次获得了沟通彼此、重建联结的艺术体验。
-
抗疫戏剧观察: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抗疫文艺应该有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短平快的东西也可以有很好的即时效应:一首歌、一段普及抗疫知识的快板书,甚至一个艺术家对着镜头高喊“武汉加油,我们与你们同在”的短视频,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鼓舞、慰藉、宣泄的作用。
2020-05-07
-
用音乐抚慰人心,更凿开壁垒望向产业美好未来
国内流行音乐界,已经许久没有如此的大动静。
-
京剧名角史依弘变“直播新人”
连续几年“五一”劳动节,京剧名角史依弘都堪称名副其实的“劳模”。
-
致敬英雄 中国煤矿文工团“五一”音乐会将在线举办
4月30日晚,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由中国煤矿文工团举办的第19届“五一”音乐会,将以网络录播和直播的“云”音乐会形式,在爱奇艺、央视频和文旅中国等视频网站与全国观众见面,向疫情期间战斗在一线的广大白衣天使、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人民警察、基层工作者、志愿者、方舱医院建设者及所有为抗击疫情奋斗的广大劳动者们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和不幸被病毒夺去生命的同胞们表达无尽追思和悼念。
-
“有光,就有戏”,上海大剧院暂别百天后线上再“揭幕”
上海大剧院宣布将于5月2日在线上推送一台主题为“有光,就有戏”的特别演出。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云朗读 屏前过戏瘾
疫情期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暂停了全部话剧演出,首都剧场一片静谧。
-
传奇的“魔王” 传世的歌
阅读使舒伯特在文学中寻找素材,在音乐前辈的音符里获取营养,在诗歌中获得创作灵感,这是他之后几乎所有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必经之路。
-
演出窗口期,下个《时空之旅》正全力打造
昨天早上九点刚过,上海杂技团四个排练空间一派忙碌。
-
“春天在线”被观众列入“追剧清单”
4月25日,“春天在线”的第三场音乐会“爱的祝福”准时上演。
-
展望赛博剧场时代:“在线”即“在现场”
英国国家剧院话剧《简·爱》演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