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戏剧家赖声川新剧亮相北京
图为《江/云·之/间》剧照。
2024-11-15
-
怎样的芭蕾才能吸引观众重返剧场
《俄罗斯的哈姆雷特》剧照。
2024-11-14
-
田沁鑫: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一眼千年的敦煌,常书鸿之女常沙娜曾经这样写道:我在大漠荒烟中修行着自己艺术人生第一阶段没有学历的学业。
2024-11-14
-
相声演员不仅要能“说”,更要能“演”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界对旧相声进行了净化语言、提升格调的革新整理。
2024-11-13
-
这些舞台新作缘何“一票难求”
近年来,《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星出东方》《红楼梦》《苏堤春晓》等原创舞台作品频频出圈,积累了不俗的口碑和声量,打开了更广阔的海内外市场,不少作品全国巡演数轮后依旧“一票难求”。
2024-11-12
-
《兰陵王》:灵魂与面具的深刻交响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立足中国当代原创,到新世纪初以一系列国外经典“灵魂拷问”,再到近些年的“中国意象现代表达”,王晓鹰导演一直在“从诗化意象到诗化现实主义”的方向上不断探索创新。
2024-11-12
-
《山海情》探索民族歌剧新样式
国家大剧院根据同名热播电视剧改编的民族歌剧《山海情》自2022年首演至今,已经在北京、天津、宁夏、山东等地演出了4轮共30场。
2024-11-11
-
《生命册》是戏剧人想用一辈子撬开的宝箱
陕西人艺的院长李宣第一次和导演宫晓东聊起小说《生命册》时,她问他:“这小说能不能改成话剧?”宫晓东回答:“难,但值得一试。
2024-11-07
-
舞剧《海的一半》艺术呈现值得探究
一忽儿是波浪滔天的澎湃,一忽儿又是霞光普照的温馨、静谧与浪漫,这边的海,那边的海,时空在海之上交错跨越,既是阻隔又是联结,离愁、思念、悲悯、怅惘,还有欢欣与鼓舞,都一股脑儿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024-11-07
-
戏曲的传承马虎不得 还要不停往前走
史依弘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剧照。
2024-11-07
-
郭德纲、松天硕加盟国家大剧院新制作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
作为享誉世界的“圆舞曲之王”,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还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高产轻歌剧作曲家,而在他数量众多的轻歌剧作品中,又以《蝙蝠》最为人所乐道、影响力也最为深远,该剧自1874年在维也纳首演后便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是众多世界知名歌剧院在新年档期固定上演的“贺岁大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每年的最后一天都会演出该剧。
2024-11-06
-
北京青年文学协会流声朗诵部正式成立
2024年10月26日,由北京团市委指导,北京青年文学协会主办,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牡丹小先锋等单位支持的青春朗诵会暨北京青年文学协会流声朗诵部成立仪式在牡丹C-POP爱乐实验剧场举行。
2024-11-06
-
有海鸥撕开这一夜
《海鸥》剧照 摄影:王小宁 去首都剧场看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瓦索·阿巴希季泽州立新剧院由大卫·多伊阿什维利导演的《海鸥》的那天,是北京秋天最美好的一天。
2024-11-06
-
足尖上的不朽传奇
上海芭蕾舞团的扛鼎之作《白毛女》,自1964年公演以来,已经在舞台上走过了60载春秋,累计演出超过2000场。
2024-11-06
-
艺术再现古今“接力”的科学探索
图为沉浸式戏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海报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科技馆携手中国煤矿文工团推出沉浸式戏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10天内观看人次超过1.5万,成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
2024-11-05
-
话剧《海边》:一段寻根苦旅 一部悲悯史诗
故乡满目疮痍,墓地人满为患,年轻人为了给父亲的亡灵寻找安葬的归宿,踏上了一段既残酷又诗意的寻根苦旅,也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当代史诗画卷。
2024-11-05
-
用舞蹈挖掘文物的记忆
首演三年多,全国巡演超百场,片段登上央视春晚、《焦点访谈》和《国家宝藏·展演季》……这是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6月首度亮相后的光辉履历。
2024-10-31
-
中国芭蕾史上的标杆之作
《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李承祥(左二)、王希贤(左一)为第一代“琼花”的饰演者白淑湘(右二)以及赵汝蘅(右一)排练。
2024-10-30
-
“2024北京舞蹈学院展演季”开幕
10月24日,“2024北京舞蹈学院展演季”开幕仪式暨“舞向巅峰”——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为人民而舞 为时代建功”专场演出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举行。
2024-10-30
-
新时代审美重塑汤显祖经典
牡丹之美,绽放于北京的金秋。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