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老北京铛铛车旧闻

      早在清末,北京就开始引进有轨电车。

    2022-12-06

  • 良渚之证

      鲁班识字吗? NO。

    2022-12-06

  • 文坛老树 虽逝犹生

      著名作家张孟良出生于1928年11月5日,天津市静海区义渡口村人。

    2022-12-05

  • 赵亚夫的“记得”

      一 正是橘子红了的季节。

    2022-12-05

  • 我和我的纳西族民间故事

      我自幼喜欢听或讲传纳西族民间故事。

    2022-12-05

  • 大地之上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022-12-05

  • 在山乡大地

      老田的幸福田 有人说他痴,有人说他疯,也有人说他就是一个十足的“宝古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

    2022-12-04

  • 印象大理

      一 在喜洲古镇采风时,我趁大家观看展览时独自走到镇里的街上游览。

    2022-12-03

  • 暮鼓晨钟里的古代科学

      在没有钟表的古代,老北京四九城里有个报时中心,就是钟鼓楼。

    2022-12-02

  • 朱学士遗风

      道光年间登上政治舞台的朱熹后人朱凤标,历任三朝,官至大学士,他一生清正廉洁,且主张抗英,有崇高民族气节。

    2022-12-02

  • 蔚州:千年的古建筑之谜

      编者按 著名作家梅洁在张家口、蔚县这块土地上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一个时期,从1970年8月她大学毕业从北京分配至蔚县,到1984年3月调往山城张家口,她在蔚县生活、工作了近14年,她在蔚县开始了她的文学之履;1992年她从山城张家口调到河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2022-12-01

  • 为了走出大山

      一 谢成芬嫁到海子坝村时,村里还不通电,不通公路。

    2022-12-01

  • 昔日住东四一带的大学教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里逐渐兴起多所大学,东城最著名的大学,当属位于沙滩一带的国立北京大学。

    2022-11-30

  • 母亲林白

      1976年夏天,18岁的林白 2019年夏天,林白在家中 (摄影/马林霄萝) 《北流》书影 2022年冬,北京,林白与马林霄萝 (摄影/赵超) 母亲的长篇小说新作《北流》获了很多奖,包括入选首届“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刚刚又获得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2022-11-30

  • 再说我的“彩绘”

      我为什么说自己的画是“彩绘”,而非“彩墨”或“水墨”呢?其实翻译成外文,三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彩绘”更强调“彩色”与“绘画”——虽然都是用中国的纸与墨作画,我只是将其作为材料,用的是西画的取景方法以及光与色的表现手段,这是“杂交”,不是纯传统了。

    2022-11-30

  • 金沙江上,水电建设的传奇

      群山耸峙,江流蜿蜒。

    2022-11-30

  • 深蓝航迹

      一艘巨舰在辽阔海面上悄然前行。

    2022-11-29

  • 我是你的眼

      一个人去到远方,足迹就成了情话。

    2022-11-29

  • 破“匣”记

      引子 寒露过完,我们选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清早出发,兴奋地踩着油门,往章丘的深山里开。

    2022-11-28

  • 中山公园:巍巍坛庙辟新园

      营建始末 在中国近代史上,朱启钤(1872-1964)先生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2022-11-28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