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山》:在大叙事中实现创伤的自我救度
《紫山》是孙惠芬继《寻找张展》之后的一部新长篇小说。
2025-10-21
-
你来人间一趟,要看看太阳
在日常碎片和心灵起伏的串联中,《我还没有爬过长城》细腻展现了“后青春”时期青年一代的生存境遇和精神成长。
2025-10-21
-
抒情·荒原·纠缠——格非《登春台》读札
格非早年以先锋小说家的姿态而闻名,在极具革命性的叙事形式实验中不断表达历史与记忆、自我与时间等经典母题,与马原、洪峰、扎西达娃、苏童、余华、孙甘露等人一起,共同推动了1980年代“先锋文学”的崛起。
2025-10-20
-
“为时代打节拍”的写作——评《英歌饭》
生于潮汕、完成了《归潮》之后的陈崇正,继续写出“英歌舞”题材的小说《英歌饭》,这对于熟悉陈崇正创作生活的读者而言,不会感到意外。
2025-10-20
-
王春林: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疆现象
若论地域之辽阔,占地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无疑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2025-10-20
-
《绿色的火焰》:抗战烽火中的文化坚守
作家张庆国的长篇非虚构新作《绿色的火焰》以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冒着敌人炮火迁徙、教育机构为保存实力南下东进、文艺创作汲取营养实现突围、文化遗产得到抢救等多维叙事,打捞在战火中濒临湮灭的文化记忆,以史诗般的壮阔、考古学般的精密,揭示了文化延续文明传承的韧性。
2025-10-20
-
《风中的修辞》:日常意象的温暖与光亮
读刘云芳的188体育官方ios,总能被散落在文章中的那些朴素明净、意蕴丰富的审美意象所打动。
2025-10-20
-
谢尚发:关于文学批评
仍然可以从美国文学批评大家乔治·斯坦纳写于1963年的《文学素养》一文入手,来开始关于文学批评的讨论:“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做批评家?……批评家过的是二手生活。
2025-10-19
-
“那我们以前看见的都是什么?”
“我在心里藏了一个鬼,就是你。
2025-10-19
-
《世界上的三种人》:探寻隐秘的心灵世界
罗伟章的小说以关注乡村世界、探讨乡土文明见长,尤其关注现代化进程下的乡村发展历程。
2025-10-19
-
山河铸就“何以中国”的时空答案
《何以中国》 葛剑雄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日,“尕日塘秦刻石”的确认可谓石破天惊。
2025-10-18
-
《大地上的星辰》:与岁月深情交谈的心灵手记
北乔的最新诗集《大地上的星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25-10-17
-
胡学文长篇小说《龙凤歌》论略
我以为,胡学文的长篇小说《龙凤歌》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一组群雕般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某种理解,在今天,这是特别值得称道的。
2025-10-17
-
系统梳理文学与城市的互动——评《百年文学中的北京》
北京,这座被梁思成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的城市,在百年中国文学想象的维度上,既是具体可感的物质存在,更是审美观念变迁的载体。
2025-10-17
-
牺牲依旧历历可数——评康志刚小说《走进霞光的背影》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日本侵华十四年留下的痛苦记忆、造成的巨大伤害,至今依然无法拭去。
2025-10-16
-
乡土何以赋魅?——由《龙凤歌》兼及乡土书写的限度
一 一道光穿透朱灯脑海中的雾霭。
2025-10-16
-
四副笔墨、同人诗学与跨界实验
《希孟之死》至少包含四副笔墨。
2025-10-16
-
关于后视,关于回望——关于《万川归》
朱辉在创作谈中两度谈到物理学对其创作理念的影响,一是波函数坍缩揭示了观测行为对现实状态的干预性,二是时间虚幻性解构了人类对存在连续性的固有认知。
2025-10-16
-
李壮:阿来小说的空间诗学
● 摘 要 在阿来的小说中,时间经验常会被大量转换为空间表征,历史景观会剧烈地注入、并被具体地型塑为地域景观和空间世界。
2025-10-16
-
在文化变革中重塑文学经典——写在韦其麟《百鸟衣》发表70周年之际
“经典”这个词由于长期以来在大众媒体中被商业营销虚张声势地使用,已经逐渐蜕变成了一种修辞,以至于很多时候它几乎成了一个夸饰性的形容词。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