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仁山:雄鸡向着黎明啼唱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需要深入地研究探讨。
2023-03-14
-
汤成难:当我步履不停向地平线前进
再说黄昏吧。
2023-03-13
-
张培忠:在底层与非虚构
《永远在路上:一个农民的一生》,张培忠 著,花城出版社2023年1月 今年是父亲去世四十周年。
2023-03-10
-
赵大河:一树梧桐花灿烂
男子出轨杀妻或女子出轨杀夫,这类故事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小说中都司空见惯,没有什么新鲜感。
2023-03-10
-
滴水与大海——长篇《我们的朝与夕》创作谈
一个踏入上海仅仅十年的人,就想写一部关于上海的小说,其疯狂程度大约不亚于人面狮身像脚下一只蚂蚁想要讲述金字塔。
2023-03-09
-
何玉茹:他们的痴心
故事发生在养老院里,牵扯到的却是他们的一生。
2023-03-08
-
文学是故乡映在心田的影子
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座山,它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喜马拉雅山;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朵花,它应该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彼岸花;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个地方,它一定是许多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2023-03-08
-
邀请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看
2021年9月10日,我发了个朋友圈,大意是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在华东师范大学度过。
2023-03-07
-
老藤:乡贤出于陵薮
一次去秦岭采风,我在博物馆的商山四皓雕像前伫立许久,四皓雕像细而高,形销骨立,形似充气不足的卡通人偶,与人偶不同的是他们像枯死的胡杨,纹丝不动,不会随风摇摆。
2023-03-07
-
非虚构《太阳透过玻璃》:我们的驿站
打开电脑文档,准备开写时,习惯性地看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日期显示:2023年2月18日,顿然惊觉,明天就是父亲去世三周年的纪念日。
2023-03-07
-
孙频:国王与囚徒
人的年龄越长,可能越容易相信一些人力与科学之外的东西,这在本质上还是源于人的无力,或者说,是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无力。
关键词: 孙频2023-03-06
-
王海雪:灰与白
一部作品完成并被发表后,再次重读,发现自己与它已经彻底剥离了关系,成为一名普通读者。
2023-03-06
-
《太阳透过玻璃》后记:缓慢地活着
父亲在医院的老年病房里躺了五年,这五年间,我无数次想到,他要离我们而去了,老年病房只是他人生的“终点站”,未来的某一天,当他真的要登上那艘开往天堂的船的时候,我需要做什么?给他准备哪些他喜欢的衣物?要不要通知他退休前的单位和他最铁的老哥们?请哪些亲朋好友来参加告别仪式?要为他写一篇怎样的悼词?还有,买天长园还是清逸静园的墓地……他还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问题。
关键词: 薛舒2023-03-06
-
葛亮:一均之中,间有七声
探访了久负盛名的瓷厂。
2023-03-02
-
写作的过程是反复驯养一头野兽
必须坦白的是,这篇小说的诞生有一个背景,它关乎写作者的创作心理。
2023-03-02
-
“如意”的背后是“天意”
写下这些文字时,俄乌冲突正劲。
2023-03-01
-
当疾病或垂老迫近时
打开电脑文档,准备开写时,习惯性地看一眼电脑右下角日期显示:2023年2月18日,顿然惊觉,明天就是父亲去世三周年的纪念日。
2023-03-01
-
郑小驴:《南方巴赫》创作谈
我有个喜欢摄影的朋友,是一家度假酒店的老总,每天坚持用专业相机拍一张海上落日,不管刮风下雨,全年无一日落下。
2023-02-28
-
迟子建:关于写作的十二则体会
1 作家要善于取材,更要善于掌握“火候”,这个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养,比如看待历史的广度、看待现实的深度、对美的追求等。
2023-02-26
-
60年100首诗,致敬雷锋
每年3月5日到来之际,或不只是3月5日这个时间节点,总会有亲友甚至陌生人给我打电话、发微信,向我“求援”。
关键词: 雷锋精神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