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叶:贴合乡村的骨骼去生长
去年我参加了《十月》杂志举办的一个名为“我的乡愁与你不同”的乡村题材创作研讨会,很喜欢这个议题名,觉得格外有话要说。
2022-11-24
-
陈鹏:谁都有跑不动的那天
谁不老呢?谁又不死? 这是标准的海明威式的诘问。
2022-11-23
-
邓一光:说了做不到,也许就做到了
2000年,写完《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我再没有写过中篇小说,那以后,我断断续续写了两部长篇,以及一些短篇。
2022-11-22
-
盛可以:写点什么,无所谓好坏
原标题:破壁机的尖叫 住民宿遇到各种房东,无论其热情好客,还是冷淡麻木,不过是萍水相逢,转身就忘,唯独这个天真的老妇人,经常闪回脑海,记忆犹新。
2022-11-18
-
陈鹏:脆弱的,消失的
这个小长篇的缘起,是对2020年之前的缅怀。
2022-11-18
-
毕飞宇:关于乡土文学的一点浅见
从我写作的第一天起,我的写作就出现了“对半分”的局面,一部分和城市有关,另一部分则专注于乡村。
关键词: 乡土文学2022-11-17
-
叶弥:小说的现实主义和梦想
现实主义对小说来讲是个危险的词。
2022-11-17
-
杜光辉:忠诚——最高贵的品质
2021年10月,我在媒体上看到,参加汶川地震的最后一只搜索犬冰洁去世,它曾在废墟中搜救出15名幸存者。
2022-11-16
-
孙甘露:札记——关于《千里江山图》
粗略的回望这本小说构思之初的各种设想,似乎是想寻找小说艺术的某种本质性的力量,来和它所想表达的主题的严肃性形成呼应;或者因其隐秘错综的人物关系在全知叙述和受限的视角间寻求平衡;由于故事所呈现的机密行动和社会环境、公共空间和私人感情的交互影响,我不得不思考勒卡雷式的侧写甚至计算机式的算法,并通过明确的延宕获致精确的路径。
-
辽京:机器人的重复与反抗
《前夜》是去年完成的中篇小说,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
2022-11-15
-
秦祖成:乡村烟火一直温暖的存在着
我想说的是,有的人没有扎进乡村,不知道乡村的真实面目;没有走进农民的真实内心,无法体味农民的痛楚。
2022-11-14
-
邵丽:在石头上开出花来
最近一个时期,我一直为《金枝》续篇的创作而焦虑,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口。
2022-11-12
-
石一枫:交通工具上的文学生活
朋友们,大家好。
2022-11-10
-
李西闽:我们面临的精神困境
写下《饥饿的范西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问题,范西蒙到底为何饥饿?也许你很难想象,在现实中,有人会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哪怕他还是个言情小说作家。
2022-11-09
-
杨少衡:小说里的两件事
应当说这个中篇小说里事情不止两件,杂七杂八牵扯不少方面,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的勾连、往昔的渊源和未来的期许等等,但是主事件唯二:一是所谓“雅集”,二是所谓“那个洞”。
2022-11-08
-
鲍磊:观照大城市里的小事情
在城市,我们都太忙了。
-
阿占:值得记取的人间故事
上苍俯瞰地球,看见的一定是蓝色。
2022-11-07
-
刘汀:写作的灵感是什么
养一颗故事的种子,然后等着它基因突变 刘汀 《水落石出》是个两兄弟的故事,它在我心里已经养了很久了。
2022-11-04
-
《将军远行》后记:寻找之旅的明与暗
乍看起来,这个故事有点荒诞。
-
用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没想到幸福生活来得这样快!” 蒋 巍 2019年9月,我带上一个小台灯,从北京出发,历经陕西、新疆、贵州、上海、黑龙江……整整一年半的万里行,完成30万字的《国家温度》等作品。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