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娜夜:因为写诗是一种美德
一首诗能干什么?为什么还要写下去?因为写诗是一种美德。
关键词: 娜夜2022-08-19
-
兔草:你的一切从孤独里来
二零一八年六月的某个傍晚,我从南京西路美琪大戏院步出,此时天色向晚,路灯渐次亮起,我望着人来人往的街道,恍如隔世。
2022-08-18
-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辉煌
苏童在谈及短篇小说时曾说:“古今中外都有大师在此领域留下不朽的声音。
关键词: 短篇小说2022-08-17
-
弋舟:生活能够自理的短篇小说
2019年12月,参加完中国作协主办的博鳌文学论坛,我在返程的飞机上读到了一则新闻: ……国防部长埃斯皮纳称,找到幸存者的机会比较渺茫,但仍会全力以赴。
关键词: 短篇小说2022-08-17
-
王方晨:生命在“山乡巨变”中的澎湃和巍峨
中国小说,理应具有民族内涵与民族形式,这是大家的共识,也是无法回避的。
关键词: 王方晨2022-08-17
-
写作课 | 王安忆:小说的感情问题
灵感现在似乎越来越难得光顾我们了,人类的经验日益积累,200年的小说堆积如山,书库里都是小说,覆盖面日益加大,阴影笼罩着我们,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从小说到小说的情况。
关键词: 王安忆2022-08-16
-
关于故乡,渗透的和永恒的
有一年冬天,日光昏暗,北风吹得草木瑟缩,山河静默。
2022-08-16
-
啊朋友再见,让哀思化作良夜
2019年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去世,可以说他是很多人的朋友,2020年的时候疫情方来,所以有人说他的死适逢其时,因为没有疫情而且是很多人的朋友,以至于葬礼非常隆重,可以说这座城市半个文化圈的人都出席了,或者是一些沐猴而冠者,总之意义非凡。
关键词: 于一爽2022-08-15
-
陈福民:分明心事书中论
1 大约是五六年前,《上海文化》编辑部邀请青年批评家项静给我做了一个访谈。
-
把新时代精神气象融入笔下的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
2022-08-12
-
焦冲:遗落在时光深处的珍珠
去年,我在《满族文学》发了一个中篇《吴焦氏》,将我奶奶的故事浓缩在三万来字中,对她的一生而言,定然是远远不够的,但依我目前的水平和状态,暂且也只能如此。
2022-08-11
-
《拓》:我要跟小满和思齐一起走去世界的尽头
在《拓》这篇小说的开头,连小满开口说话,她告诉我们,跟很多人不一样,从她的生命诞生开始,就有另一个人跟她共处一个空间,“妈妈的子宫是堡垒,他们拥有还未知标准、因而不可量化的时间。
2022-08-08
-
科幻审美需要漂亮的脑洞,只是科幻不止步于脑洞
小说思路源于飞氘老师主办的2021清华大学“科幻嘉年华”青年作家工作坊。
2022-08-08
-
我要跟小满和思齐一起走去世界的尽头
在《拓》这篇小说的开头,连小满开口说话,她告诉我们,跟很多人不一样,从她的生命诞生开始,就有另一个人跟她共处一个空间,“妈妈的子宫是堡垒,他们拥有还未知标准、因而不可量化的时间。
2022-08-05
-
姚鄂梅:来自记忆,来自生命
记忆这个东西很奇特,并不是你一直记挂着某个东西,恰恰相反,你根本从未想过它,但它有一天突然出现在你的脑际,像某个长久未见的乡党,突然将手搭上你的肩头,让你浑身一震。
关键词: 姚鄂梅2022-08-05
-
社交媒介与人间烟火
疫情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面貌,多少也会影响到文学生态。
-
《双梦记》:心灵的考古有无限地层+诗歌三首
《双梦记》的故事源于2014年的一次土耳其旅行。
2022-08-02
-
苏童:给陌生人写信丨写作课
我一直相信这样的说法,所谓作家,就是那些给陌生人写信的人。
2022-08-02
-
我喜欢自行其是的浪花——有关《男厨》的一些想法
2021年一整年,都在跟一部长篇较劲,年底完成初稿,踏踏实实放空了一段时间后,再捡起来修改,却发现写作时那种每天都觉得自己在创作“伟大作品”的盲目冲动消失得一干二净,看哪儿都是毛病,加上何种生活琐事的侵扰,便暂时失去了修改它的耐心和勇气。
2022-08-01
-
《狐狸的手套》创作谈:卖锅及其他
4号结婚,7号去卖锅。
2022-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