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革命”与“文学性”的生成
摘 要 首先梳理西方文学性探讨历程,指明文学性问题包含的具体维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关键词: 文学性2023-04-13
-
中国文学的世界文学之路
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虽然整个世界似乎面临着脱钩和撕裂的危险,如新冠疫情大流行所激化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最近俄乌战争所表现的俄美两个超级阵营之间对立和对抗所显露的,但对话的吁求始终在废墟和硝烟的上空回荡着,人们其实是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国家的命运与人类整体命运紧密相连。
2023-04-10
-
在世界的田野上
2022年12月30日,发一条五个字的朋友圈:退毛样,进厂。
关键词: 《十月》2023-04-10
-
小说广播与当代文学变革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成为学术界最近热议的话题。
2023-04-10
-
不为诗辩护:从“技艺”观念反思当代诗与批评的立场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新诗的合法性焦虑就与新诗相伴始终。
2023-04-08
-
“文学革命”与“文学性”的生成
摘要:首先梳理西方文学性探讨历程,指明文学性问题包含的具体维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
走向公共性——文学批评有效性如何抵达?
1998年,《南方文坛》推出“今日批评家”栏目,至今已推介过南帆、陈晓明、郜元宝、王干、孟繁华、李洁非、张新颖、旷新年、洪治纲、王彬彬、张柠、程文超、吴俊、戴锦华、罗岗、施战军、杨扬、葛红兵、何向阳等上百位批评家,几乎涵盖了当下最豪华的文学批评者队伍,功劳不可谓不大。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3-04-04
-
文学的先锋性永远重要——也谈“新南方写作”与广西文学
新世纪不知不觉已跨过了20多个年头,以某种命名来界定一个时期文学主潮的方式,在复杂的文学现象面前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
新的领地等待小说去掘进
诗人、评论家波德莱尔提出了艺术之美的两重性特点,他说:“构成美的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其多少极难加以确定;另一种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可以说它是时代、风尚、道德、情欲,或是其中一种,或是兼容并蓄。
关键词: 小说2023-03-31
-
中国当代“小说讲稿”的研究路径
近二十余年来,小说家进入大学担任专职教师,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关键词: 小说讲稿2023-03-29
-
走向公共性——文学批评有效性如何抵达?
1998年,《南方文坛》推出“今日批评家”栏目,至今已推介过南帆、陈晓明、郜元宝、王干、孟繁华、李洁非、张新颖、旷新年、洪治纲、王彬彬、张柠、程文超、吴俊、戴锦华、罗岗、施战军、杨扬、葛红兵、何向阳等上百位批评家,几乎涵盖了当下最豪华的文学批评者队伍,功劳不可谓不大。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3-03-28
-
周丽华:文学批评的同人化与圈子化
何为文学批评的同人化与圈子化?当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时,侧重考量的是文学批评的生产运作机制、传播形式、接受方式和影响范围。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3-03-27
-
跨圈层传播——“圈子化”批评的破解之道?
批评的圈子化、同人化写作现象,作为文学批评领域的一个顽疾,一直以来难以找到破解的方法。
2023-03-24
-
文学与“算法”
ChatGPT及其“算法” 文学与“算法”这个话题已经存在一段时间,ChatGPT再度把这个话题摆放到前台。
2023-03-24
-
谢有顺:召唤一种新的现代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一直没能较理想地平衡好两种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实与虚、小与大的关系。
2023-03-22
-
文学性意味着什么——从阅读经验看文学性
乔纳森的《文学理论》介绍了西方学者对文学性研究的情况。
关键词: 文学性2023-03-21
-
贺绍俊:知识性写作与介入文学现场
我在这篇文章里想谈两个话题,一个是正在兴起的知识性写作,另一个是如何让批评介入文学现场。
2023-03-16
-
把“世界”作为考察青年文学的视野和方法
在关于当下青年文学的观察中,我注意到,“世界”成为他们区别于以往世代的突出特质。
关键词: 青年文学2023-03-15
-
岳雯:批评的困境与潜能
始终在当代文学的场域,持续不断地看,一张基于文学批评的知识地图终于慢慢显露自身。
关键词: 批评2023-03-14
-
杨斌华:文学杂志的评价怪圈及其他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杨斌华《文学杂志的评价怪圈及其他》。
关键词: 文学杂志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