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类共融:当代文学叙事艺术的新变
随着网络文学和科幻小说的兴盛,近年来传统文学创作者开始主动汲取类型文学叙事资源,出现了小说叙事上的文类融合现象。
关键词: 文学叙事2022-02-18
-
移动互联时代,谁在消费文学?
▲主持人 绿 茶(书评人、作家) 观察者 张 翎(旅加作家) 止 庵(学者、作家) 解玺璋(学者、评论家) 李冬君(历史学者,南开大学教授) 商 震(诗人) 梁 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史 航(编剧、作家) 胡洪侠(媒体人、作家) 杨 葵(作家、策展人) 冷 霜(诗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杨 早(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刘晓蕾(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张明扬(学者,梨视频副总编辑) 刘 柠(作家、翻译家) 钟立风(民谣歌手、作家) 王 道(作家、学者) 孙良好(评论家,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方韶毅(文史学者) 周立民(巴金故居执行馆长) 叶匡政(诗人) 韩浩月(作家、影评人) 潘采夫(作家、评论家) 阿 乙(作家) 戴潍娜(诗人) 徐 曦(学者,北师港浸大助理教授) 孟 岳(中学语文老师) 背 景 书籍和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购买只是消费行为的第一步,阅读才是实质。
关键词: 文学角色2022-02-18
-
机器写作、AI评选与批评家的使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突破,文学创作不再是专属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而是延伸到了机器算法所架构的文本世界。
-
丁晓平:重塑中国非虚构话语体系刍议
关于非虚构的讨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关于非虚构的概念、定义及其边界的模糊不清、模棱两可,依然是中国文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非虚构2022-02-17
-
标准化劳动与标准化叙事
导语: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古典意义上的劳动正在消亡,劳动正在变得越来越隐蔽与不可见。
关键词: 标准化叙事2022-02-15
-
杨晓升:当务之急是多出优秀作品
众所周知,“非虚构”其实是外国的舶来品,是以真实为根基、文学表达为手段的一种纪实文体的外在称谓或标签。
-
《批评的返场》:细语众声和文学的可能性
在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会议上,王尧教授提出小说再次发生革命的必要,而且以为新的“小说革命”已经在悄悄进行中。
2022-02-11
-
黄开发:纯文学观念与现当代188体育官方ios的体类概念系统
与现当代文学其他文类相比,188体育官方ios理论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中对现当代188体育官方ios体类概念系统的理论研究尤嫌薄弱。
关键词: 黄开发188体育官方ios文体学2022-02-05
-
我们时代的文学书写:痛点与期待
开栏的话 在当下文学的热闹与蓬勃之下,开放的争鸣与真诚的批评是否还拥有一席之地?一个时代的文学生活固然诉诸活力与繁荣,但热闹的表象和对流行的追逐从来都不该是衡量文学品质的唯一标准。
-
何平:好的类型小说是真正的国民文学
我们有所谓的小说类型学,但一直到现在并无体系完备的类型小说学。
关键词: 类型小说2022-01-27
-
2021·我的文学关键词(二)
丁帆:悲剧的力量 世界太大,作品太多,就我的阅读量而言,只能是一孔之见。
2022-01-26
-
“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
【生态文学面面观】 开栏的话 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历来是中国文学书写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生态文学2022-01-23
-
2021·我的文学关键词(一)
王尧: “重建文学性” 从2020年9月持续到2021年的“小说革命”讨论,从2021年1月上海《收获》“无界对话:文学的辽阔天空”,到2021年7月《收获》与《小说评论》在西安举办的“‘小说革命’与无界文学”讨论会,以及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举办的“小说的现状与未来”文学论坛等,都指向一个话题:我们今天如何重建文学性。
2022-01-21
-
王晖:学院批评及其他
近些时,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文艺评论的声音又自上而下地响亮了起来。
关键词: 学院批评2022-01-21
-
探索当代文学的未来可能
当代文学与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关键词: 当代文学2022-01-19
-
在历史纵深与当下褶皱中思考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标准
内容提要 探讨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首先需要厘清1942年“讲话”以来“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关系的变化及其文化政治含义。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2-01-19
-
李遇春:从“新人民性”到“话体批评”
《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之后,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2022-01-18
-
喻向午: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自觉
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我们发现,有三个关键词经常会被提及,那就是“现代性”“文化自觉”和“70后作家”。
关键词: 文化自觉2022-01-14
-
段崇轩:文学批评怎样“生成”文学理论
内容提要 文学批评理论化,文学理论批评化,成为文学、学术界的一种新的呼声。
-
刘大先:文学评论的形态应该是参差多样的
开栏的话 在当下文学的热闹与蓬勃之下,开放的争鸣与真诚的批评是否还拥有一席之地?一个时代的文学生活固然诉诸活力与繁荣,但热闹的表象和对流行的追逐从来都不该是衡量文学品质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