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性能:南方文学的异质
…… 在我看来,中南的写作与西南的写作在气质上更为靠近。
关键词: 南方文学2022-03-10
-
“泛文学化”的挑战与机遇
所谓“泛文学化”,指的是文学表意与非文学表意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这一正在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
关键词: 泛文学化2022-03-10
-
刘诗伟:文学的旌幡是文学性
作家是对文学性上瘾的人。
关键词: 文学性2022-03-08
-
来自虚拟的权威的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文学的内涵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关键词: 人工智能2022-03-07
-
自然写作:中国生态文明的文化自觉
从2021年开始,《草原》杂志联合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和媒体倡导并发起“自然写作”,开设“自然写作”栏目,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自然文学创作的新的热潮。
关键词: 自然写作2022-03-05
-
戏剧性和抒情性问题:小说叙述的两个向度
一、小 引 虚构性写作,或更狭义地说——“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以来,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向度,即“戏剧性”与“抒情性”。
关键词: 小说叙述2022-03-05
-
实验与选择,变奏与互动——百年新诗的六个问题
内容提要 百年新诗是起于青萍之末而浩大于风云际会的壮阔进程。
关键词: 百年新诗2022-03-03
-
“泛文学化”的挑战与机遇
所谓“泛文学化”,指的是文学表意与非文学表意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这一正在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
关键词: 泛文学化2022-03-01
-
发心志者不栖,索无垠者多为
《小说评论》2021年新开设的“三栖专栏”,旨在推动文学创作与评论的文体进化,以及如何打破文体界限、融汇沟通,生发出这一时代的崭新文脉。
2022-02-27
-
从断裂到共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观的反思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学”不是一个具有确定不变内涵的概念。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2022-02-25
-
文学创作人工智能化的前瞻性分析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自诞生以来就以其技术革命的颠覆意义和实际应用范围的强势扩张而备受关注,并且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2022-02-25
-
“Z世代”文化画像
“Z世代”一词最早流行于西方,用以指称出生于1995-2009年的一代年轻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
关键词: Z世代2022-02-23
-
守正出新 踔厉笃行 为主题出版插上融合发展之翼
踔厉笃行 为主题出版插上融合发展之翼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媒体融合、出版融合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性发展。
关键词: 主题出版2022-02-22
-
传统出版社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
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之下,传播渠道、媒体格局出现了革命性颠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强势崛起,逐渐成为传媒产业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 传统出版2022-02-21
-
拥抱变化
一 2021年国庆假期,我和李宏伟、刘汀、季亚娅相约去宋庄,顺便参加“铜座时刻——霍香结书画篆刻暨长篇《铜座全集》新书发布会”。
-
辩证看待元宇宙的时代价值
元宇宙吸引了全球广泛关注,成为产业圈、创投圈和文化圈中炙手可热的概念。
-
文类共融:当代文学叙事艺术的新变
随着网络文学和科幻小说的兴盛,近年来传统文学创作者开始主动汲取类型文学叙事资源,出现了小说叙事上的文类融合现象。
关键词: 文学叙事2022-02-18
-
移动互联时代,谁在消费文学?
▲主持人 绿 茶(书评人、作家) 观察者 张 翎(旅加作家) 止 庵(学者、作家) 解玺璋(学者、评论家) 李冬君(历史学者,南开大学教授) 商 震(诗人) 梁 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史 航(编剧、作家) 胡洪侠(媒体人、作家) 杨 葵(作家、策展人) 冷 霜(诗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杨 早(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刘晓蕾(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张明扬(学者,梨视频副总编辑) 刘 柠(作家、翻译家) 钟立风(民谣歌手、作家) 王 道(作家、学者) 孙良好(评论家,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方韶毅(文史学者) 周立民(巴金故居执行馆长) 叶匡政(诗人) 韩浩月(作家、影评人) 潘采夫(作家、评论家) 阿 乙(作家) 戴潍娜(诗人) 徐 曦(学者,北师港浸大助理教授) 孟 岳(中学语文老师) 背 景 书籍和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购买只是消费行为的第一步,阅读才是实质。
关键词: 文学角色2022-02-18
-
机器写作、AI评选与批评家的使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突破,文学创作不再是专属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而是延伸到了机器算法所架构的文本世界。
-
丁晓平:重塑中国非虚构话语体系刍议
关于非虚构的讨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关于非虚构的概念、定义及其边界的模糊不清、模棱两可,依然是中国文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非虚构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