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报告,怎样文学
新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风生潮起,应承了新时期这一文体曾经掀起的声势浩大的“中国潮”。
2024-07-10
-
文艺评论,我们倡导什么样的文风?
编者按:6月28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专题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文联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会议精神,践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和《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律公约》,针对作风文风存在的问题,引导树立文艺评论新风。
2024-07-09
-
韩愈“文以载道”说及其当代价值
今年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重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我们思考当下的文学问题有很多的帮助。
2024-07-08
-
以文艺批评助力共同体建构
虽然当下文艺市场活跃、文艺需求旺盛、文艺作品丰富,但能够振聋发聩提出某种思想观念、美学原则的文艺批评并不多见 一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在文学、戏剧、影视、美术、音乐等不同艺术领域拥有如此便捷、繁多的文艺批评渠道。
2024-07-06
-
文艺评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风?
编者按:环顾时下文艺评论领域,文风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2024-07-04
-
工业文学岂能简单等同于“工厂文学”
【当代文学现场脉动观察】 5月16日,由中国作协、辽宁省委宣传部指导,辽宁省作协主办的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启动仪式在辽宁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
2024-07-03
-
漫谈农村题材创作中村支书形象塑造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必须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习近平:《论“三农”工作》第23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2024-07-01
-
写出乡村文化精神嬗变时的艰难与创新
四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不仅物质生活渐趋丰足,城乡之间差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小,人们在精神文化追求上日渐复杂化、多样化,诸多的外来文化不仅穿街过巷,风行于城市,也经由某些特定人群还有便捷的网络,对广大乡村产生无形且强烈的、以点带面的影响。
2024-06-28
-
文学的地域指向意味着什么?
地方/地域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作家创作而言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
2024-06-26
-
有异秉的细节是小说中充沛的氧气
【探寻细节的魅力和张力】 每一部经典小说中,都有值得称道的细节。
2024-06-26
-
沉浸与交互:当数字艺术亲近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的接受与传播不是封闭僵化。
2024-06-19
-
今天我们怎样读文学
我一直认为,读书之要更在老老实实地读,何需那么多的说教,又是“分级”、又是“必读”等一串说词儿,更无需如此机械。
2024-06-12
-
影视剧加强文学性渐成焦点
【文艺观潮】 近年来,影视剧如何加强文学性成为业界探讨的新焦点。
2024-06-12
-
细节像璀璨的星,分布在文学世界的夜空
对于小说来说,细节有重要作用。
2024-06-12
-
王彬彬:文学与民间
最近,西南某大学文学院开了一个全国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民间、民俗与地方文学的当代价值”。
2024-06-10
-
近年文学的新变及思考
每天看稿发稿,一年下来两千万字,审美疲劳不可谓不严重。
2024-06-07
-
现象、问题与路径
全媒体的兴起对传统文学期刊影响最大的到底是什么?据观察,截至目前,其影响主要在于被多种所谓“自媒体”分流了大量读者与受众,以及传统的营销渠道被大幅削减。
2024-06-05
-
文学批评是文学史的初稿
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三者密不可分,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2024-06-03
-
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振兴乡土小说
由中国作家协会、广电总局宣传司、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作家协会支持,中国作家网合作,湖南广电集团(台)出品的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在湖南卫视、芒果TV收官 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型,但以之为书写对象的乡土小说创作却出现了明显的衰落。
2024-05-29
-
文学和影视如何更好地相互借鉴
在这个艺术融合的时代,我们在文学、影视创作上,要守正创新,积极互动,相互赋能,驱动“破圈”。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