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刍议
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新时代作协工作的中心任务。
2023-01-20
-
山乡巨变题材创作的审美追求
“山乡巨变”是一种时代性的题材,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要求,对作家而言,是一种不可能忽视的认知高度和写作技巧上的挑战。
关键词: 山乡巨变2023-01-18
-
文艺的繁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现代化与文艺息息相关,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如此。
2023-01-18
-
本事批评: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新窗口
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40余年历程,其间佳作纷呈,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3-01-17
-
不断提升新时代文艺评论供给能力和水平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在《国难期中我们应有的自信》一文中指出:“真正的自信,换句话说,就是彻底的自知和自知后所下的决心,认清了达到尽这种责任的方法,然后下决心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地做下去,一直到最后的成功才罢休。
2023-01-14
-
以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并明确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3-01-13
-
南帆:文学批评、阐释与意义空间
摘 要 文学批评时常发起小规模的自省与反思活动,涉及的往往是一批熟悉的老话题。
2023-01-12
-
20世纪以来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与理论问题
一、20世纪以来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来,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媒介技术成为无冕之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爆发式增长,从世界范围看,社会结构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从“生产型社会”走向“消费型社会”(鲍德里亚),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组织资本主义”走向“非组织资本主义”(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3-01-10
-
讲好奋进故事 汇聚磅礴伟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人文风貌的代表、文化自信的表征,也是铸造灵魂的事业。
2023-01-09
-
新时代的中心任务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联系文学创作,我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到的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3-01-09
-
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的德艺双馨文艺人才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并进一步强调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023-01-07
-
张慧瑜:新当代意识下的中国文艺形态
引言 当代意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社会意识,是与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相关但又不同的时代精神。
2023-01-05
-
中国当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与途径
摘要:知识体系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直接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得以养成和延续的载体。
2023-01-03
-
文学的城市:空间区隔与文化区隔
一 “空间”话题引起广泛的兴趣,显然与一种认识密切相关:所谓的空间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物理区域的分割与度量,一种有待填充的空洞容器,一种客观的、冷漠的舞台;仿佛所有进入空间从事各种表演的角色都将获得一视同仁的对待。
关键词: 文学与城市2023-01-03
-
何言宏:作为方法的“文学文化”
一 最近几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系统性回顾和历史总结,已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
2023-01-03
-
探索当代中国美学创新之路
近年来,我国美学研究在各个研究领域和门类不断有新成果问世,美学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但从总体状况来看,美学理论创新的亮点不多。
2022-12-30
-
当代人类审美艺术的价值定位及未来可能
当今时代,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剧烈转型,人的存在和命运日益受到严峻挑战,同时也开显出无限的可能性。
2022-12-30
-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内蒙古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取得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2-12-30
-
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22-12-28
-
以更多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一词出现了数十次。
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