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狄马加: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18-06-20
-
阎晶明:坚持党的领导 提高学习能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已经写进党章并载入宪法。
2018-06-20
-
新时代呼唤新创造
文学的根本特性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一句话就是不断开拓未知。
2018-06-15
-
生产性文艺批评:一个批判性考察的视角
资本主义自17世纪登上历史舞台,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世界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封建王权统治的社会形态和状况。
2018-06-14
-
文学理论的知识学属性与理论创新
这些年来,大家都在强调文学理论创新关键是要有问题或问题意识。
2018-06-13
-
找到洞见精神的切口
漫画 徐鹏飞 只有深入生活,发现和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并梳理它们与人物命运关联的社会逻辑、历史逻辑、情感逻辑,才能找到洞见精神的切口,找到表现崇高形象的价值坐标和艺术支撑 现实题材历来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方阵,以先进人物为原型的现实题材创作,更是在舞台、荧屏、银幕上大放异彩。
2018-06-12
-
敬重且捍卫文学创作
中国人自古讲究耕读传家,读书人放下功课就得下田耕种。
2018-06-08
-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美学特征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同样也发现了艺术规律。
2018-06-08
-
基于“个体化理解”的“文学穿越论”
中国文艺理论的现代化自王国维引进叔本华哲学开始,经由周作人的“文学是人学”倡导,经历当代文学形式说、解构主义及本质和反本质主义的思潮交替,其建构路径一直是以西方哲学和文论为问题意识和原理基础展开的。
2018-06-07
-
让语言彰显时代特质
改革开放40年来,文学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2018-06-06
-
让期刊在学术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也要推进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构建扎根中国大地、遵循学术研究规律的学术评价体系。
2018-06-03
-
中华美学是丰富又开放的美学
高级趣味并不体现为对某种趣味的偏好,而是体现在细致的鉴别力、敏锐的感受力、广泛的适应力等审美能力上。
2018-06-01
-
重铸新时代文艺审美精神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全面开启了新征程,中国文艺创作也进入了新时代。
2018-06-01
-
刘向文献编纂活动对中华学术传统的贡献
两汉是中华民族学术繁荣的时代,无论是典章制度、文学艺术,还是经学、史学、天文、历算、农学、医药等,都得到了创造性发展,也为后世学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本范式。
2018-05-30
-
中国古代咏侠诗之流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2018-05-30
-
马克思恩格斯文论的现实性品格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大特色是重视实践。
2018-05-29
-
晚清民国通俗小说与戏曲之关系
从晚清至民国,中国社会处于新旧思想的回旋激荡之中,改良和革命成为时代强音。
2018-05-29
-
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
文明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尤为引人瞩目。
2018-05-29
-
为伟大民族精神注入不竭青春能量
伟大的民族从来都是与伟大的精神相伴而行的。
2018-05-29
-
文艺批评,握好一把“中国尺”
在文艺领域谈及风格,一般来说将之视为文艺作品的标志,是文艺作品所体现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2018-05-29